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197篇
安全科学   268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280篇
综合类   496篇
基础理论   98篇
污染及防治   72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11篇
  197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辽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优化与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辽河三角洲是我国四大河流(长江、黄河、珠江、辽河)三角洲之一。其所处的核心位置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既有平坦的土地资源,地下还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还有面积广阔的芦苇、湿地和滩涂资源,具有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论文对辽河三角洲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实地调查了土地利用优化结构的有关参数,应用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了辽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在模型中,设置了以水田、旱地、芦苇、油田、盐田、养虾池等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为变量,写出了近期和远期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线性不等式。通过在计算机上选优计算,得出了辽河三角洲现状、近期和远期土地利用优化构成,并得出了不同时期土地利用优化结构的目标函数值(最大经济效益)。最后提出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持续利用的12项对策,并对每项对策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2.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煤炭行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为降低中国未来煤炭供应行业总成本,在收集和分析行业现有格局及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研究优化未来中国煤炭产、运格局;并通过分析各地区煤炭供应行业的各个环节,最终核算出碳排放系数,再利用这些系数对优化格局下的煤炭活动产生的碳排放进行测算。结果显示:(1)在现有格局的基础上,在资源和政策的约束下,中国煤炭开发将不断集中化,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的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到2030年占全国总生产比例将近88%,比2015年提高17%;(2)煤炭调运压力先增后减,新疆、西南、东北等地区铁路运力不足,需不同程度地扩能;(3)2020年煤炭供应行业总排放约6.41亿t CO2当量,单位供应排放比2015年降低8.75%,2030年总排放约5.26亿t CO2当量,单位供应排放比2015年降低15.34%。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各地区煤炭生产、运输及排放情况,并提出了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为煤炭行业相关决策和碳减排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撑。  相似文献   
993.
景观生态学在国土空间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鉴于当前国土空间治理面临复杂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态风险与空间利用问题,基于景观生态学学科特质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对当前国土空间治理工作进行梳理,归纳了明确的生态系统服务定位、高效的建成空间结构、适宜且多样的产业发展支撑、多等级的生态系统服务与安全保障等国土空间治理需求。同时,整合区域时空信息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手段,提出景观生态学在国土空间治理中应落脚于:(1)识别并统一不同空间尺度的治理单元;(2)辨析并评估景观功能的空间分异;(3)构建基于生态风险防范的区域景观格局; (4)识别集约高效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5)提出尺度联系的绿色发展架构;(6)明晰多级多样的生态保障方案。  相似文献   
994.
为提高剩余污泥脱水性能,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草酸、壳聚糖和CaO各因素的影响水平范围,基于响应曲面优化法建立了污泥滤饼含水率预测模型,通过粒子群算法计算污泥滤饼含水率预测模型,优化草酸、壳聚糖与CaO联合调理污泥脱水的最佳配比,并分析了污泥调理过程中胞外聚合物(EPS)的变化特性,深入解析了污泥脱水的关键机制.结果表明,草酸、壳聚糖与CaO联合调理污泥能明显提高污泥脱水性能,调理后的污泥滤饼含水率为64.017%,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377,0.029,0.040g/g;模型拟合度良好(R2=0.9651),方差分析表明草酸对于污泥滤饼含水率的影响为主要因素;草酸投加量与溶解型EPS(SL-EP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紧密型EPS(TB-EPS)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该研究成果可为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提高提供技术与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95.
鄱阳湖区景观格局季相变化及其优化调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论文以自然属性确定的鄱阳湖区为例,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描述和分析了鄱阳湖区景观格局的季相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区整体景观格局季节变化明显,枯水期较丰水期景观更加破碎,形状更加复杂,聚集程度更低,异质性水平更高;类别水平上,以滩地景观变化最为显著。枯水期和丰水期生态连通性也有较明显差异,枯水期景观生态连通性更差,景观单元间的生态阻力更大,生态流运行更加困难。在此基础上,借助最小累积耗费阻力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模块,识别和构建了不同季相鄱阳湖区的源地、廊道(三类)、节点等生态组分,形成了“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的生态功能网络;并通过对不同季相景观格局优化组分的对比分析,辨识了年内能够持续发挥重大生态效益的景观组分,构建了更为合理的景观格局优化调控方案,以期增强鄱阳湖区景观网络的连通性,保障生态流的畅通运行,加强湖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鄱阳湖区生态规划和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6.
针对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协同实现脱氮除碳优化问题,采用UASB反应器处理不同进水条件下的氨氮废水,基于BP神经网络分别建立NH_4~+-N去除模型和COD去除模型,同时为了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和运算速度,使用PCA算法降低输入变量维数.仿真结果表明,基于PCA-BP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检验样本中模型预测值与实际真实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64和0.9987,且两模型的平均预测误差都保持在在10%以内.进一步结合NSGA-II算法建立以去除NH+4-N和COD最大化的优化模型,以优化结果为条件建立的出水效果接近实际真实值,表明该模型给出的优化解决方案有效可行,可为实现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协同脱氮除碳工艺的设计和操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997.
基于通路法的通风网络最大流求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大流问题属于网络优化的范畴 ,在通风系统改造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此 ,笔者对网络最大流的算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利用图论和集合论的知识 ,结合通风网络特点 ,对通风网络最大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提出适合求解通风网络最大流问题的通路法。用通路法求解通风网络最大流时 ,用节点邻接矩阵 ,通过矩阵运算确定通路 ;通过对最小可增广通路 ,依次进行增广求得最大流 ,该方法简便快捷 ,易于程序实现。与Edmonds Karp修正算法相比 ,通路法具有运算量小的优点 ;与Dinic算法相比 ,通路法具有无需分层和无需确定向前边、后退边的优点。通路法对教学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8.
ABSTRACT: Increasing awareness about the problems brought on by urban sprawl has led to proactive measures to guide future development. Such efforts have largely been grouped under the term “Smart Growth.” Although not widely recognized as such, the “smart” in Smart Growth implies an optimization of some quantity or objective while undertaking new forms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this study, we define Smart Growth as that development plan that leads to the optimal value of a precisely defined measure identified by a stakeholder or stakeholders. To illustrate a formal, quantitative framework for Smart Growth, this study develops definitions of optimal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stakeholders: a government planner, a land developer, a hydrologist, and a conservationist subject to certain development constraints. Four different objective functions are posed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each of these stakeholders’perspectives. We illustrate the differences in consequences on future development given these different objective functions in a stylized representation for Montgomery County, Maryland. Solutions to Smart Growth from the individual perspectives vary considerably. Tradeoff tables are presented that illustrate the consequences experienced by each stakeholder depending on the viewpoint that has been optimized. Although couched in the context of an illustrative example, this study emphasizes the need to apply rigorous, quantitative tools in a meaningful framework to address Smart Growth. The result is a tool that a range of parties can use to plan future development in ways that are environmentally and fiscally responsible and economically viable.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在48条交通路段进行布点监测,监测数据采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优化出切合实际的铁岭市城市交通噪声的测点.  相似文献   
1000.
Statistical experimental designs were used to optimize the process of phenol degradation by Candida tropicalis Z-04,isolated from phenol-degrading aerobic granules.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phenol degradation (p<0.05),as identified by a two-level Plackett-Burman design with 11 variables,were yeast extract,phenol,inoculum size,and temperature.Steepest ascent method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regions of these four significant factors.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CCD) and response surf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