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11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篇 |
废物处理 | 8篇 |
环保管理 | 8篇 |
综合类 | 135篇 |
基础理论 | 79篇 |
污染及防治 | 37篇 |
评价与监测 | 35篇 |
社会与环境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邻苯二甲酸酯在黄河沉积物上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了黄河兰州段沉积物对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吸附动力学,以及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正二丙酯(DnPr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在沉积物上共存的等温吸附行为,探讨了助溶剂甲醇、离子强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DMP在沉积物上的吸附速率先快后慢;DMP、DEP在沉积物上的等温吸附行为符合线性方程,而DnPrP、DBP的吸附等温线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沉积物对DMP的吸附容量还随着离子强度和溶液中甲醇百分比含量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固相萃取- GC/MS法测定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固相萃取-GC/MS法测定水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比较了不同固相萃取柱对萃取效果的影响,优化了水样pH值、水样流量、穿透体积、洗脱溶剂、洗脱剂体积、洗脱流量等萃取条件。方法在0.050μg/L-8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08μg/L~0.03μg/L,标准溶液测定的RSD≤10.5%,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为80.0%-100%。 相似文献
3.
利用餐饮业废油脂制造生物柴油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世界的石油产量将会逐渐减少,石化柴油燃烧后所排放的废气是造成的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生物柴油是石化柴油很好的替代能源,文章介绍了国外废油脂处理利用和甸餐饮业废油脂的概况,提出了利用餐饮业废油脂制造生物柴油的方法和工艺流程,并讨论了利用餐饮业废油脂制造生物柴油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六种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笨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的检测方法.对水样中邻苯二甲酸酯的萃取条件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正己烷二次萃取,浓缩定容后分析,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226 nm,16 min可将六种邻苯二甲酸酯分离出.方法的检出限为0.13μg/L ~0.37 μg/L,加标回收率为78.6%~118.5%,相对标准偏差为0.82%~2.17%,是一种理想的测定水中六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南京某城市污水厂污水和污泥中的酞酸酯类(PAEs)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E—Gc.Ms)和超声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USE—GC—Ms)检测其中的优先控制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EHP),研究其在厌氧/好氧(A/O)污泥处理过程中的分布特征及降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类PAEs在该污水厂的污水和污泥中均有检出,二级处理出水中4种酞酸酯类物质的浓度在0.151—2.419μg/L。污水中4种酞酸酯的分布规律为MEHP〉DBP〉DMP〉DEP,污泥中4种酞酸酯的分布规律为MEHP〉DBP〉DEP〉DMP。该污水厂二级处理工艺对4种PAEs的去除效果较明显,去除效率DBP〉DEP〉DMP〉MEHP.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联用法同时测定污水中14种有机磷酸酯阻燃剂(OPEs)的分析方法.样品采集后,经GF/C膜过滤,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进样分析.以BEH 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乙腈和水混合液为流动相(0.2 mL min-1)梯度洗脱,15 min内可完成14种OPEs的分离.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质谱测定.在加标浓度为1.0μg·L-1时,14种OPEs在污水处理厂进水和出水中的回收率分别为52.1%—119%、43.6%—114%,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2%—16.2%、0.4%—9.2%,方法的检出限(LOD)在0.3—6.0 ng·L-1间.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可满足同时对污水样品中的14种OPEs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Glyphosate has becom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herbicide worldwide and is reputedly environmentally benign, nontoxic, and safe for use near wildlife and humans. However, studies indicate its toxicity is underestimated and its persistence in the environment is greater than once thought. Its actions as a neurotoxin and endocrine disruptor indicate its potential to act in similar ways to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such as the organochlorines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DDT) and dioxin. Exposure to glyphosate and glyphosate‐based herbicides for both wildlife and people is likely to be chronic and at sublethal levels, with multiple and ongoing exposure events occurring in urban and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Despite this, there has been little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glyphosate on wildlife populations, and existing studies appear in the agricultural, toxicology, and water‐chemistry literature that may have limited visibility among wildlife biologists. These studies clearly demonstrate a link between chronic exposure and neurotoxicity, endocrine disruption, cell damage, and immune suppression. There is a strong case for the recognition of glyphosate as an emerging organic contaminant and substantial potential exists for collaborative research among ecologists, toxicologists, and chemists to quantify the impact of glyphosate on wildlife and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biosentinel species in a preemptive move to mitigate downstream impacts on people. There is scope to develop a decision framework to aid the choice of species to biomonitor and analysis methods based on the target contaminant, spatial and temporal extent of contamination, and perceived risk. Birds in particular offer considerable potential in this role because they span agricultural and urban environments, coastal, inland, and wetland ecosystems where glyphosate residues are known to be present. 相似文献
8.
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水体邻苯二甲酸酯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采集和分析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水和底泥样品,探讨了该河段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水体中PAEs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两种为主。水中PAEs总量较高,DBP和DEHP含量均已超过我国地表水标准限值。底泥中PAEs总量与国内外一些河流底泥中的含量相近,但DBP和DEHP含量均已超过了美国华盛顿州的警戒标准。底泥中PAEs含量沿程分布总体上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特征;水体中PAEs含量及其分布特征主要受流域内工农业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土壤中有机磷阻燃剂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建立土壤中痕量有机磷酸酯阻燃剂(OPEs)的GC-MS实验室分析方法基础上,定量分析了成都市主城区表层土壤中7种典型OPEs(磷酸三丁酯(Tn BP)、磷酸三异辛酯(TEHP)、磷酸三丁氧乙酯(TBEP)、磷酸三苯酯(TPh P)、磷酸三氯乙酯(TCEP)、磷酸三氯丙酯(TCPP)、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TDCPP))的含量及分布特征,采用插值法和聚类分析研究其空间分布,运用相关性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对土壤中OPEs的来源进行了探析.结果表明,成都市主城区表层土壤中7种OPEs(∑7OPEs)的含量水平在31.6~211 ng·g-1之间,算术平均值为99.9 ng·g-1.所有样品中TBEP均为含量最高的单体,其含量占∑7OPEs总含量的52%~92%.从空间分布来看,成都市西北至东南沿线为OPEs的主要分布带,三环外东北和西南则为OPEs的低值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OPEs的谱特征与上述空间分布特征具有一致性,可分为2类地区:第1类地区位于主要分布带,属高值区(∑7OPEs平均值为133.1 ng·g-1),第2类地区位于低值区(∑7OPEs平均值为60.2 ng·g-1).两类地区的谱特征差异主要体现在TCEP与TBEP的百分含量上.相关性研究表明,Tn BP与TCEP之间可能有较强的同源性,TBEP、TPh P、Tn BP三者之间也可能具有较强的同源性,而TEHP与其他种类OPEs可能不具有同源性.正定矩阵因子分解结果表明,OPEs主要来源有2个,不饱和聚酯树脂产品制造业、建筑物装潢/室内源对成都市土壤中OPEs的贡献率分别为43%和57%.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