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1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1327篇
安全科学   193篇
废物处理   308篇
环保管理   183篇
综合类   2197篇
基础理论   266篇
污染及防治   623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41.
张晓艳  张广斌  纪洋  马静  徐华  蔡祖聪 《生态环境》2010,19(11):2540-2545
采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田间原位观测和室内培养试验连续一年研究了冬季淹水稻田的CH4产生潜力、氧化潜力和排放通量,以探讨冬季淹水稻田CH4产生、氧化和排放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0~251 d(d表示淹水后天数),CH4产生潜力逐渐增大,到251 d达最大值,之后逐渐减小;0~204 d,CH4氧化潜力变化较小,但到235 d急剧增至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0~169 d,稻田几乎没有CH4排放,192 d才开始有较明显的CH4排放,到230 d达最大值,为80.2 mg.m-2.h-1,随后逐渐减小,331 d出现一个CH4排放高峰。全观测期内CH4排放量为69.9 g.m-2,其中非水稻生长期排放6.7 g.m-2,占总量的9.5%。全观测期内CH4产生潜力与土温及土壤Eh均无显著相关性;全观测期内CH4氧化潜力与土温极显著正相关(P〈0.01),水稻生长期CH4氧化潜力与土壤中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全观测期内稻田CH4排放与土温和CH4产生潜力两个因素均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土壤Eh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542.
丁醚脲农药对3种水生生物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丁醚脲乳油和悬浮剂2种剂型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质量分数25%丁醚脲乳油对斑马鱼、河虾为高毒,对河蟹为低毒;质量分数50%丁醚脲悬浮剂对斑马鱼为高毒,对河虾为中毒,对河蟹为低毒。在室内毒性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多层次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评价丁醚脲对稻田-鱼塘模拟生态系统中水生生物的风险性。结果表明,质量分数25%丁醚脲乳油对斑马鱼、河虾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对河蟹影响较小;质量分数50%丁醚脲悬浮剂对斑马鱼也具有较高风险,对河虾、河蟹的风险性较低。鉴于丁醚脲对水生生物有较高的风险性,为保护环境有益生物,应当禁止或限制其在稻田中使用。  相似文献   
543.
卢钧  陈泉源 《化工环保》2021,41(2):161-167
采用强化混凝和高级氧化法对制药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比较了不同混凝剂、不同氧化方法(包括Na2S2O8氧化、电化学氧化、Fenton/类Fenton氧化)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经聚合硫酸铁与聚丙烯酰胺强化混凝处理后,废水的COD去除率达18.5%;强化混凝与不同氧化方法联用均可使废水脱色至无色,COD去除率达70.1%~92.4%。强化混凝—电化学氧化组合工艺的出水COD为27.1 mg/L,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限值要求,且成本较低,适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44.
氨氧化菌混培物在O2/微量NO2下的氨氧化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序批式试验,在无分子氧条件下,确定了好氧氨氧化菌的NO2型氨氧化动力学方程,得到了最大氨氧化速率[qNO2,max=0.144 mg·(mg·h)-1]、二氧化氮半饱和常数(kNO2=0.821 μmol·L-1)和二氧化氮抑制性常数(ki=1.721 μmol·L-1).在微量NO2气体中添加2% O2氧气后,氨氧化速率明显提高,最大氨氧化速率发生在体积分数2% O2和50×10-6 NO2的条件下,达到0.198  mg·(mg·h)-1.在21% O2和微量NO2条件下,氨氧化速率继续大幅度提高;在21% O2和100×10-6 NO2时氨氧化速率达到0.477  mg·(mg·h)-1,比无NO2空气曝气条件下氨氧化速率高3倍.提出了NO2表观强化氨氧化函数的概念,建立了在O2和微量NO2混合气体下的氨氧化动力学方程,利用2% O2和微量NO2条件下的实验结果验证了动力学方程,讨论了NO2强化氨氧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545.
提出了Zn/Fe体系湿法催化氧化脱除沼气中H2S新工艺,阐述了反应机理、实验装置和工艺流程,考察了各单因素操作条件对H2S脱除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条件实验,脱硫效率都维持在99.6%以上,净化后沼气中H2S含量低于国家标准。过程不消耗任何化工原料,不产生二次污染,体系无降解问题。  相似文献   
546.
以环己烷空气氧化装置产生的酸性洗涤废水(BI有机废水)为原料,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分解氧化产物组成,考察了分解反应催化剂种类、用量及分解反应时间对产物二元酸的分布及己二酸表观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钴盐存在下使BI有机废水浓缩液回流反应120min以上,再经硝酸氧化可使由BI有机废水制取己二酸的表观收率达到BI有机废水总质量的10%~12%。  相似文献   
547.
针对中型针织面料印染厂含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废水,设计了一套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并通过实例对其进行了检验。废水水质CODcr为1 200 mg/L、BOD5为400 mg/L、SS为280 mg/L、色度为400倍、处理水量1 000 m^3/d,在经过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和沉淀等工艺处理后,出水指标稳定,并且达到了环保部门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548.
某针织印染厂年产3000吨针织高档服装布料,排放的生产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COD、BOD5、色度浓度比较高。该厂选择了"厌氧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该工艺采用厌氧水解酸化处理工艺进行前期处理,去除大部分有机物,减轻了后续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的压力,同时通过活性碳过滤进行脱色,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运行结果表明,经该工艺处理后,废水中的COD、BOD5、色度等指标均能达标排放,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49.
During brewery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a hydrolyzation-food chain reactor (FCR) system, sludge was recycled to the anaerobic segment. With the function of hydrolyzation acidification in the anaerobic segment and the processes of aerobic oxidation and antagonism, predation, interaction and symbiosis among microbes in multilevel oxidation segment, residual sludge could be reduced effectively. The 6-month dynamic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removal ratio was 92.6% and average sludge production of the aerobic segment was 8.14%, with the COD of the influent at 960–1720 mg/L and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of 12 h. Since the produced sludge could be recycled and hydrolyzed in the anaerobic segment, no excess sludge was produced during the steady running for this system.  相似文献   
550.
通过批次实验研究了两种典型重金属离子[Cu(Ⅱ)和Ni(Ⅱ)]与腐殖酸对厌氧氨氧化(ANAMMOX)脱氮效果(SAA)的影响并进行了动力学模型分析,同时探讨了腐殖酸-重金属对ANAMMOX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投加ρ[Cu(Ⅱ)]和ρ[Ni(Ⅱ)]均为3mg·L-1时,对ANAMMOX有促进作用,SAA分别提高了8.64%和7.78%;当ρ[Cu(Ⅱ)]和ρ[Ni(Ⅱ)]分别为20mg·L-1和5mg·L-1时则对ANAMMOX有抑制作用,抑制效果随重金属离子浓度增加而越发显著,指数拟合表明Cu(Ⅱ)和Ni(Ⅱ)对ANAMMOX的IC50分别为29.67mg·L-1和28.75mg·L-1.在投加ρ(腐殖酸)为1mg·L-1时SAA提高了7.37%, 40mg·L-1时抑制率即达到36.80%,线性拟合表明腐殖酸对ANAMMOX菌的IC50为58.36mg·L-1.修正的Michaelis-Menten模型能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