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5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575篇
安全科学   211篇
废物处理   50篇
环保管理   471篇
综合类   1085篇
基础理论   19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89篇
评价与监测   78篇
社会与环境   100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10篇
  197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71.
搭建射流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对常压等离子体射流技术降解水中代表性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HC)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放电功率、空气流量、溶液初始pH值、放电时间等因素对HC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HC的去除率随放电功率增大和放电时间延长而增加;溶液初始pH值、通入空气流量等因素对HC处理效果也有很大影响.在初始浓度为0.138mmol/L,放电功率为49.7W,气流量为4L/min的实验条件下,在本反应器中放电处理120min后HC的去除率可达98%.本文使用了不同自由基抑制剂研究了活性氧自由基(ROS)在HC降解过程中的作用,并通过发射光谱(OES)观测了放电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种类.研究结果对常压等离子技术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2.
供水管网终端消毒副产物分布特征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 DBPs)是影响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指标.以浙江省H市某区域供水点为调查目标,考察终端龙头水及加热器处理后饮用水中DBPs的含量特征,结合水质理化指标,初步确定管网终端DBPs预测模型,评估经口摄入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H市某供水点龙头水中共检出THMs、HANs和HAAs这3类共计10种DBPs.龙头水中目标DBPs检出率均为100%,THMs、HANs和HAAs质量浓度分别为10.12~28.39、 0.98~5.19和2.65~7.83μg·L~(-1);热水中TBM、TCAN和DBAN的检出率分别为46.43%、 82.14%和92.86%,BCAN未检出,其它DBPs检出率为100%,THMs、HANs和HAAs质量浓度分别为0.60~12.58、 0.02~0.52和2.42~5.86μg·L~(-1).加热处理后THMs和HANs的含量有所降低,总量分别降低84.22%和91.45%,HAAs变化不明显.水质理化指标pH值和SUVA与DBPs呈正相关关系,余氯和氨氮与DBPs呈负相关关系.根据常规指标与DBPs相关性建立THMs多元线性预测模型,相对误差小于10.00%,准确度较高,可用于管网供水终端THMs的预测.基于美国环保署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经口摄取途径时氯消毒副产物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进行计算,发现H市龙头水和热水中DBPs通过饮水途径的致癌风险分别为(17.24~84.63)×10~(-6)和(25.49~258.82)×10~(-7);非致癌风险分别为(4.17~50.32)×10~(-2)和(6.52~107.74)×10~(-3).龙头水中BDCM对致癌风险的贡献率最大,而热水系统中TCM贡献率最大;龙头水及热水中非致癌风险主要来自于TCM.热水中THMs的削减量最高达到94.38%,致癌风险降低79.00%.  相似文献   
973.
2017年最大降水对再生水受水河道径流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再生水受水河道水文条件作为河流水生环境及生化反应重要控制因子,会受到丰水季降水汇入的影响.以潮白河典型受水河道——顺义段为例,通过丰水期前(2017-06-11)、降水中(2017-07-06)、降水后(2017-07-08、2017-07-09)河水中氢氧同位素特征和氯离子浓度的变化,识别地表径流组成对2017年最大日降水量(重现期3.3a)的响应,揭示河流汇水过程径流组成的时空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在降水初期,降水中氢氧同位素主要受雨量效应影响,后期微小变幅主要受水汽来源差异影响,整个河段接受降水的同位素值相近.降水后3 d内坡地汇流尚未停止,在各断面占比各异;坡地汇流占比沿程增加(2%~85.6%),再生水占比沿程减少(90%~67%),再生水通过优先通道到达下游断面.降水后3 d内SY01~SY05断面水量由坡地汇流、再生水、原位水组成,有明显的河网汇水过程,SY06~SY07断面水量由坡地汇流及原位水组成.  相似文献   
974.
设施菜田土壤N2O产生对O2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添加(DIS)/不添加(DI)玉米秸秆的常规设施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利用在线自动监测培养系统,在不同初始氧气体积分数下(0%、1%、3%、5%和10%)监测土壤N_2O、NO、N_2和CO_2产生量的动态变化,并同步分析了土壤无机氮(NO-2、NO-3、NH+4)含量,同时设置添加Na Cl O3的处理抑制土壤NO-2的氧化,以期对比研究不同碳投入菜田土壤N_2O产生量对O_2的响应.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土壤N_2O产生量显著高于有氧条件下土壤N_2O产生量(P0.01).当氧气体积分数≤1%时,添加秸秆的(DIS)土壤N_2O产生量显著高于未添加秸秆的(DI)土壤(P0.01).土壤中氧耗竭时会观察到明显的N_2O产生速率峰值,但N_2产生速率峰值随着初始氧气体积分数的升高极显著降低(P0.01),反之,土壤中如果没有出现氧耗竭的现象,则N_2O和N_2产生量随着初始氧气体积分数的升高显著降低(P0.01).初始氧气体积分数介于1%~5%时,培养过程中会观察到持续的NO-2累积,且在该氧梯度内N_2O/(NO+N_2O+N_2)指数显著高于0%以及10%初始氧气体积分数的处理,此外,添加Na Cl O3后,当初始氧气体积分数为5%和10%时,持续增加的NO-2与N_2O产生量两者之间线性相关(R2≥0.85).本研究结果表明,低氧条件下不完全的反硝化和NO-2诱导的硝化细菌反硝化共同作用,显著增加了土壤N_2O的产生量和N_2O/(N_2O+NO+N_2)指数;但是,有氧条件下土壤N_2O的产生量显著低于厌氧条件(P0.01).  相似文献   
975.
人工湿地不同基质和粒径对污水净化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研究人工湿地基质类型和粒径对水质净化效率的影响,选择了1~2、2~4、4~8 mm的沸石,2~4、4~8、8~16mm的砾石和2~4、3~5、6~8 mm的无烟煤基质,在无植物人工实验柱中开展单一基质的水质净化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类型不同粒径的基质对COD、TN、TP的去除效果不同.4~8 mm沸石和砾石、6~8 mm无烟煤对COD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53.74%、60.76%、62.93%;人工实验柱中氮素的去除以反硝化作用为主,粒径对TN去除效果的影响表现为小粒径更优;砾石和无烟煤的TP去除率也表现为小粒径更高,但沸石的TP去除率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基质类型对COD、TP、TN的去除效果也存在差异.无烟煤对COD、TP、T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在60%以上;沸石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TP去除率不高;砾石对COD有较高的去除率,对TP的去除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976.
Atmospheric humic-like substances(HULIS) are not only an unresolved mixture of macroorganic compounds but also powerful chelating agents i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s(PMs); impacting on both the properties of aerosol particles and health effects by generat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Currently, the interests of HULIS are intensively shifting to the investigations of HULIS-metal synergic effects and kinetics modeling studies,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HULIS quantification, findings of possible HULIS sources and generation of ROS from HULIS. In light of HULIS studies, we comprehensively review the current knowledge of isola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HULIS from atmospheric samples as well as HULIS properties(hygroscopic, surface activity, and colloidal) and possible sources of HULIS.This review mainly highlights the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from PMs, HULIS and transition metals, especially iron. This review also summarized the mechanism of ironorganic complexation and recent findings of OH formation from HULIS-metal complexes. This review will be helpful to carry out the modeling studies that concern with HULIS-transition metals and for further studies in the generation of ROS from HULIS-metal complexes.  相似文献   
977.
区域碳固持服务供需关系动态分析——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固持服务能直接固定大气中的CO2,有效减缓全球变暖趋势。该服务的供需平衡对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目前,以空间显式的方法,定量评估城市尺度上碳固持服务供需关系动态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论文以北京市为例,分别选取CASA模型计算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以及IPCC清单法和城市碳代谢法计算的人为CO2排放量,表征碳固持服务的供应和需求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2000和2013年碳固持服务的供需变化。结果显示,2000年北京市碳固持服务供不应求,供需比为53.5%。空间分布上,中心城区的碳固持服务供需失衡,西部和北部地区的碳固持服务则供大于求。2000-2013年,北京市碳固持服务的供需关系趋于紧张,供需比降至38.5%。碳固持服务供需关系变紧张的主要原因是碳排放总量的增加。其中,来自城市居民生活和交通运输过程的碳排放增长最多。基于此,建议在需求端加快产业转移、促进节能减排,在供应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保障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78.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发展,全球金属资源供需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不断倒逼中国敞开优势金属供应。为保障国家金属资源安全,论文从可依赖性、可持续性、可承受性3个维度建立了一套金属资源供应风险评估体系,对中国优势金属供应全球需求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中国优势金属整体供应风险较高,铟、铋等两种金属风险值都在80以上,处于高风险水平;锑、锗、钡、镁、钨、稀土等6种金属风险值都是60~80之间,处于中高风险水平;镓、锶等两种金属处于中风险水平。2)在10种中国优势金属中,钡的可依赖性风险最高,达到81.88,稀土的风险最低,只有42.42。铟的可持续性风险最高,达到81.80;锑的最低,风险值为69.46。铟的可承受性风险也最高,高达100;铋的次之,风险值为89.23;钡的最低,只有33.96。3)随着未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优势金属的供应风险将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979.
撖凤玲  郭星全 《灾害学》1998,13(2):42-46
以古交市供水管网系统为例,运用网络分析法分析现有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并提出改进措施,为古交市的供水系统提供最佳震灾对策.  相似文献   
980.
可持续发展与我国能源战略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由于工业化起步晚、人口基数大,能源资源又相对不足,在此资源基础上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除了继续增加资金及技术投入以扩大能源资源总量、完善法制及管理以加强节约外,加大能源供应的开放性、增加油气等资源的进口是十分必要的。从世界工业化实践和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出发,将能源供应保障置于国内和国际“两个轮子”上,将成为我国能源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