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1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1525篇
安全科学   615篇
废物处理   121篇
环保管理   312篇
综合类   2746篇
基础理论   386篇
污染及防治   415篇
评价与监测   343篇
社会与环境   94篇
灾害及防治   26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为解决煤矿瓦斯有效抽采半径难以快速准确确定的问题,采用基于Adam算法优化DNN(深度神经网络)方法来预测瓦斯抽采半径。查阅文献共收集已得到验证的970组数据集,每组数据选取煤层瓦斯初始渗透率、钻孔直径、抽采时间、地应力、煤层初始瓦斯压力作为预测模型的5个特征量,有效抽采半径作为目标输出值。接着预测模型进行不断学习和训练,最终训练得到1个最优的瓦斯有效抽采半径预测模型。利用训练好的最优预测模型结合Python语言开发出计算有效抽采半径的软件,并使用该软件在四季春煤矿和鹤煤六矿进行有效抽采半径预测的工程实例研究,验证该软件预测抽采半径的实用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使用开发的软件,可快速且较准确地计算出矿井瓦斯有效抽采半径,可为暂不具备现场测试条件的矿井抽采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2.
为准确预测尾矿坝变形趋势,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尾矿坝变形影响因子进行优选,基于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BBO)对支持向量机(SVM)参数进行寻优,建立PCA-BBO-SVM尾矿坝变形预测模型,并以杨家湾尾矿坝为例对模型性能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PCA-BBO-SVM模型在4个测点的RMSE为0.139 6,0.274 2,0.317 0,0.530 6;MAE为0.112 5,0.213 5,0.269 0,0.412 9;MAPE为0.525 0%,0.692 3%,2.621 2%,1.311 2%;预测精度及对局部波动的预测能力均高于BP、GS-SVM、GA-SVM和PSO-SVM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尾矿坝变形预测提供模型支撑。  相似文献   
963.
为了解决瓦斯浓度预测使用的单一数据在预测中影响还不够深入的问题,提出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多源数据融合瓦斯浓度预测模型。模型将上隅角瓦斯浓度、采煤机速度、工作面吨煤瓦斯涌出量等不同数据融合作为输入层参数,使用Adam优化算法更新LSTM网络层参数,利用Attention机制突出关键影响瓦斯浓度的因素,开展多源数据融合的瓦斯浓度预测,结合某矿1008工作面的实际数据,分析不同数据在瓦斯浓度预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单变量下的Attention-aLSTM预测效果相比LSTM提升14.2%;多源数据融合下的Attention-aLSTM相比自身提升了5%。  相似文献   
964.
为探究山东半岛在长时间序列上的臭氧(O3)时空分布特征及潜在来源,在分析山东半岛2005~2020年O3浓度时空变化的基础上,运用小波分析、熵权法和相关性分析对O3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对山东半岛O3的潜在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格局上,山东半岛地区近地面臭氧2005~2020年间呈现出“三峰型”趋势,2010年达到最大值[(40.48±7.64)μg·m-3], 2013年为最小值[(36.63±5.61)μg·m-3].季节表现为:夏季[(42.49±1.7)μg·m-3]>春季[(40.65±0.6)μg·m-3]>秋季[(36.47±0.7)μg·m-3>冬季[(36.46±0.3)μg·m-3].(2)空间格局上,2005~2020年山东半岛O3浓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呈现出东西部高,中部低的特征,O...  相似文献   
965.
对农作物污染风险进行预测具有重大意义.基于贝叶斯定理及数据分布特征,建立了贝叶斯风险预测模型,并使用区域大田调查土壤-小麦重金属含量数据,预测小麦籽粒Cd和Pb超标风险并验证该模型的准确度.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小麦籽粒Cd超标风险时相对偏差较小,以小麦籽粒Cd含量为变量的预测相对偏差仅为(2.66±1.87)%,以土壤DTPA-Cd含量和土壤Cd全量为变量时预测相对偏差则分别为(5.11±3.77)%和(5.88±3.87)%, 3个变量均能使预测结果与真实超标概率的平均相对偏差小于10%.预测小麦籽粒Pb超标风险时,仅小麦籽粒Pb含量的预测相对偏差小于10%.数据来源、数据分布特征和变量的选择是影响贝叶斯风险预测模型预测相对偏差的重要因素.该模型基于大田数据的先验分布,能够有效反映大田生产条件下小麦籽粒重金属与土壤因子间的相互关系,预测较准确,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66.
大空间建筑火灾中热烟气层发展规律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几类典型的大空间建筑火灾中热烟气层的发展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和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理论分析表明热烟气层的发展速率除了与火源的功率和大空间的几何尺寸有关外,还取决于火羽流的种类。给出了轴对称火羽流、二维线性溢流和沿墙壁的二维线性火羽流情况下的热烟气层发展速率的表达式,对大空间建筑的火灾安全设计与灾害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7.
我国的渤海和黄海北部近岸海域,每年冬季都有海冰出现,渤海的辽东湾是我国冰情最严重海区。在渤海,特别是辽东湾,海注作用力是海洋工程设计的控制荷载。海注的厚度是计算海冰作用力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根据渤海辽东湾北部鲅鱼圈和盘锦海洋站的气温和海冰观测资料,建立了计算海冰厚度的经验公式,并据此估算了我国平整海冰的可能最大厚度为80cm。  相似文献   
968.
三峡库区小流域水体硝态氮含量及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三峡库区宝塔河与曲溪两小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和施肥状况的调查,以及对流域水体中硝态氮含量连续3年的监测,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和施肥状况等对水体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流域水体中硝态氮含量存在很大差异,曲溪流域变化范围是0.4~14.6mg/l,平均为6.96mg/l;宝塔河流域变化范围是0.2~6.8mg/l,平均为2.41mg/l,耕地和林地面积所占的比例对流域水体中硝态氮含量有很重要的影响;②曲溪流域水体硝态氮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这一变化与降雨量的大小有一定关系,也与季节性的农事活动有关;宝塔河流域受居民非农业活动影响显著,其水体硝态氮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不明显,年度变化表现为2005年略高于2004年,但2006年却略为下降,农业耕作对水体硝酸盐的含量影响比曲溪弱。  相似文献   
969.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in conservation and biodiversity planning is an appreciation of the condition or integrity of ecosystems. In this study, we have applied various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to the problem of predicting the condition or quality of the remnant indigenous vegetation across an extensive area of south-eastern Australia—the state of Victoria. The field data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habitat hectares’ approach. This rapid assessment technique produces multiple scores that describe the condition of various attributes of the vegetation at a given site. Multiple sites were assessed and subsequently circumscribed with GIS and remote-sensed data.  相似文献   
970.
东亚春季边界层臭氧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NAQPMS)对2004年4月东亚边界层(距地面.km以下)臭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评估了东亚边界层光化学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东亚春季臭氧呈带状分布,其高值.〔φ(O3)>55×10-9.主要集中在30°N~40°N.受东亚季风气候控制.沿蒙古、中国东北以及日本一线有一强臭氧输送通道.输送通量达3×10-.mol/(m2·s).通过计算边界层O3光化学净生成率可知.光化学影响主要集中在高污染源排放地区.其与水平输送对臭氧影响的分布具有负相关性.说明光化学生成的O3可被输送至下风地区,而不仅限于局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