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452篇
安全科学   53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880篇
基础理论   150篇
污染及防治   239篇
评价与监测   74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Indian mustard (Brassica juncea) root exudation on soil solution properties (pH,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metal solubility) in the rhizosphere using a rhizobox. Measurement was conducted following the cultivation of Indian mustard in the rhizobox filled four di erent types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s (two alkaline soils and two acidic soils). The growth of Indian mustard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by 0.6 pH units) in rhizosphere soil solution pH of acidic soils and only a slight increase (< 0.1 pH units) in alkaline soils. Furthermore, the DOC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by 17–156 mg/L in the rhizosphere regardless of soil type and the extent of contamination, demonstrating the exudation of DOC from root. Ion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showed a marked increase in the total dissolved organic acids (OAs) in rhizosphere. While root exudates were observed in all soils, the amount of DOC and OAs in soil solution varied considerably amongst di erent soils,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 changes to soil solution metals in the rhizosphere. For example, the soil solution Cd, Cu, Pb, and Zn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in the rhizosphere of alkaline soils compared to bulk soil following plant cultivation. In contrast, the soluble concentrations of Cd, Pb, and Zn in acidic soils decreased in rhizosphere soil when compared to bulk soils. Besides the influence of pH and DOC on metal solubility, the increase of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 having high stability constant such as Cu and Pb resulted in a release of Cd and Zn from solid phase to liquid phase.  相似文献   
152.
大地震在主破裂前往往行成地壳变形,高应力作用下进入峰值后的变形阶段,反映到地倾斜观测日均值曲线上,表现为固体潮形变趋势异常,这些异常能否指示远距离的地震,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发现,远场前兆往往出现在对应力、应变变化反应灵敏的特殊构造部位。佳木斯台可能处于这种特殊的构造部位,对东北地区浅源地震短期前兆异常“场兆”的趋势性变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3.
研究不同浓度的Cd对铅锌矿区和非矿区重金属超累积植物--小花南芥真菌根际pH的影响,以便更有效地减轻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54.
研究不同浓度的Cd对铅锌矿区和非矿区重金属超累积植物——小花南芥真菌根际pH的影响,以便更有效地减轻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55.
选择四川攀枝花地区广泛分布的3种土壤,研究五价钒[V(Ⅴ)]与四价钒[V(Ⅳ)]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分别运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对V在黄棕壤、紫色土和水稻土中的等温吸附线进行拟合,计算出这2种价态的V在各土壤中的最大吸附量,比较不同土壤对不同价态V的吸附能力,同时分别分析3种土壤吸附平衡液与解吸液pH的变化。结果表明:(1)2种价态的V在3种土壤中的等温吸附线与两模型均基本吻合;(2)3种土壤对2种价态的V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一致,依次为:黄棕壤>水稻土>紫色土;(3)3种土壤对V(Ⅳ)的最大吸附量基本一致,但紫色土与水稻土对V(Ⅴ)的最大吸附量高于黄棕壤;(4)V(Ⅳ)在3种土壤中的解吸率高于V(Ⅴ),最高可达48.93%;(5)V(Ⅴ)的吸附平衡液与解吸液pH均随V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而V(Ⅳ)的吸附平衡液与解吸液pH均随V(Ⅳ)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且3种土壤的吸附平衡液pH变化幅度较解吸液大。  相似文献   
156.
分析2013年大气降水pH值及近10年历史演变的方法分析丹东市酸雨污染现状、特征,并从污染源和气候条件解释酸雨形成的原因,确定酸雨的形成受外来空气污染物影响较大,而酸雨强度的大小具有本地环境条件和环境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157.
1992~2012年福州市和厦门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秋萍  王宏  陈彬彬  隋平  林文 《环境科学》2014,35(10):3644-3650
利用1992~2012年福州市和厦门市的酸雨观测资料、天气形势和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分析酸雨变化特征及酸雨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福州市非酸雨和酸雨频率分别为38.1%和61.9%,厦门市分别为40.6%和59.4%;福州市年均降水pH值在4.1~5.5之间,2007年之后酸雨污染减轻,厦门市2006年之后酸雨污染减轻;冬、春季节酸雨污染重,夏、秋季节酸雨污染轻.降水强度能改变降水的酸性程度;福州市在东南(SE)、西南(SW)、西(W)、西北(NW)风向下酸雨污染较严重,厦门市在东北(NE)、SW、W、NW风向下酸雨污染较重;变性冷高压下酸雨污染最重,台风(热带辐合带)及其外围的天气形势下酸雨污染最轻;福州市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与降水pH值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8.
pH和发酵时间对厨余垃圾发酵产乳酸及光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何品晶  邵立明 《环境科学》2007,28(4):881-885
通过间歇实验探讨了在中温、非灭菌条件下,pH和发酵时间对厨余垃圾发酵产乳酸及其光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非灭菌的厨余垃圾发酵产乳酸,发酵液中还原糖浓度低,pH调节到近中性和偏碱性(pH为6~8)的各组还原糖浓度高于偏酸性组(pH=5和pH=4的对照组);在控制pH为7时,总乳酸产生速率达到0.59 g·(L·h)-1,单位挥发性固体的乳酸产量达到0.62 g·g-1;控制pH为7和8时,以有机碳表示的乳酸分别占发酵液总有机碳的78%和89%;控制pH为8时,L-乳酸是主要的异构体形式,单位挥发性固体L-乳酸产量达到0.48 g·g-1;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时间在120 h前,随着pH升高和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中L-乳酸浓度增大,120 h后则下降;pH和发酵时间对L-乳酸占总乳酸的比例有明显影响:偏酸性条件(未调pH及pH=5),发酵前120 h,该比例随发酵时间逐渐增大,L-乳酸在总乳酸中的比例达到0.9,其后,则逐渐下降;偏碱性条件下(pH=8),L-乳酸在总乳酸中的比例在整个发酵时间段内都保持在0.86以上,在发酵时间48 h时达到0.93,而在pH中性条件下,该比例在发酵后期显著下降;控制pH为8时,可以同时获得高的乳酸产量和光学纯度.  相似文献   
159.
文章利用铁尾矿、pH调节剂及堆肥(污泥)、保水剂等构建人工土壤,通过优化调整水泥和pH调节剂含量进行试验考察植物的生长情况。以沙打旺、高羊茅、多花木兰和紫穗槐作为试验植物,分析植物的成活数、株高、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4个指标。就单一作物而言,沙打旺的适宜人工土壤配比为D6M12,高羊茅的适宜人工土壤配比为D6M12,多花木兰的适宜人工土壤配比为D6M18,紫穗槐的适宜人工土壤配比为D6M12,而4种作物混种情况下适宜的人工土壤配比为D6M12。  相似文献   
160.
将CO2注入海底已经成为目前碳封存的一种有效方式,而CO2海底封存泄漏会引起pH降低造成海水酸化,改变海水化学环境及海洋生态系统等。本文分析并建立了含有缓冲项的CO2与pH之间换算的动态数值模型,并针对CO2海底封存泄漏对pH的影响做了模拟实验研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并完善数值模型,旨在为中国CO2海底封存风险控制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