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7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413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877篇
基础理论   148篇
污染及防治   200篇
评价与监测   74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Humic acid (HA) was impregnated onto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to improve its Cu(II) adsorption capability. The optimum pH value for Cu(II) removal was 6.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HAimpregnated activated carbon was up to 5.98mg.g-1, which is five times the capacity of virgin activated carbon. The adsorption processes were rapid and accompanied by changes in pH. In using a linear method,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equilibrium experimental data were better represented by the Langmuir isotherm than by the Freundlich isotherm. Surface charges and surface functional groups were studied through zeta potential and FTIR measurements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behind the humicacid modification that enhanced the Cu(II) adsorption capacity of activated carbon.  相似文献   
742.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氟啶胺在不同pH值和温度下的水解动态规律,以及在南京黄棕壤、江西红壤、东北黑土中于好气、渍水、灭菌土壤环境下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氟啶胺的水解与土壤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氟啶胺在酸性溶液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则水解较快,且25℃下在pH值为5、7、9、11的缓冲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141.46 d、43.87 d、5.63 d、4.50 d;水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pH值为7的条件下,15℃、25℃、35℃时水解半衰期分别为73.74 d、43.87 d、29.25 d,平均温度效应系数为1.59,平均活化能为31.10 kJ/mol。氟啶胺平均降解速率从大到小的不同土壤为东北黑土、南京黄棕壤、江西红壤,降解速率受pH值与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影响;降解速率从大到小的不同处理为渍水、好气、灭菌,厌氧微生物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43.
以污水处理厂化学除磷工艺产生的常见化学磷(AlPO4和FePO4)沉淀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两种化学磷分别与剩余活性污泥(即生物污泥)混合厌氧发酵过程中化学磷和生物磷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在纯水中,AlPO4在强酸强碱条件下均能释出部分磷,FePO4只在强碱条件下才能溶解释磷.在(35±1)℃,不同pH值下将含AlPO4的混合污泥厌氧发酵时,强酸性厌氧发酵能释出较多的化学磷,但微生物活性被抑制,不利于发酵产酸;碱性发酵(pH=10~11)能释出28%~55%的化学磷,43%~49%的生物磷,总释磷量比中性条件下高17.5%~62.7%,同时利于发酵产酸,维持pH 10和11时产酸量分别比中性条件高233%和117%;对于含FePO4的混合污泥厌氧发酵,中性条件下即能释放FePO4中40%的磷和生物污泥中50%的磷,释磷量高于pH=11的碱性厌氧发酵释磷量.  相似文献   
744.
丁波涛  李刚  程柯森 《环境工程》2015,33(11):58-62
以人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建立新型好氧/缺氧/好氧/延长闲置(O/A/O/EI)序批式反应器,探究了初始p H为6.0,7.0和8.0时对O/A/O/EI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最后控制初始p H=8.0来处理实际生活污水。通过比较不同初始p H值作用下新型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并分析微生物体内代谢储能物质的周期变化,探讨了初始p H值对O/A/O/EI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合成废水初始p H=8.0时,O/A/O/EI工艺能表现出良好的生物脱氮(93±2)%除磷(92±3)%性能,单位VSS的除磷量为(4.01±0.15)mg/g,脱氮量为(5.23±0.27)mg/g。控制p H为8.0时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分别为(85±2)%和(87±3)%,效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实际污水的可利用COD有限(130~240 mg/L)。  相似文献   
745.
北疆部分区域土壤pH、可溶性总盐及有机质含量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北疆4个区域土壤的pH、可溶性总盐及有机质含量状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监测结果表明,调查区的pH为7.20-10.58,多属于碱性至强碱性土壤;可溶性总盐量为0.012%。12.834%,多属于中度盐渍化土壤;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为0.16%-21.09%,1-6级土壤均含有机质,总体水平相对较低,但山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部分农田存在土壤次生盐渍化重、肥力低的问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的风沙土等具有盐渍化轻、肥力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746.
郭晋  陈作雁  石林  刘刚  韩立娟  安兴才 《环境化学》2019,38(12):2757-2767
研究了光催化复合氧化技术对两种典型抗生素环丙沙星和磺胺甲恶唑的降解与矿化效果.用响应面法对所采用的复合氧化反应器进行运行条件优化,然后在优化所得的最优运行条件的基础上分别探究了pH值对CIP和SMX在该复合氧化体系中降解与矿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受pH影响较小,CIP在中性条件下更易被矿化,SMX在酸性条件下更易被矿化.最后对CIP和SMX在该体系中降解所生成的中间产物进行抑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水样中的抑菌活性分别在CIP和SMX的矿化率达到34.12%和13.04%时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747.
王黎芸  方迪  周立祥 《环境化学》2019,38(2):370-376
采用Hungate厌氧滚管法,从酸性重金属废水中筛选了1株嗜酸性的硫单质还原菌NAU-16.经形态学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脱硫菌属硫磺细菌种Desulfurella amilsii.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20—60℃)、p H(1.0—7.0)和碳源(乙酸、丙醇、乳酸、葡萄糖、丙三醇、丙酮酸)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并通过序批式厌氧瓶培养考察了该菌株对污泥生物沥浸酸液中Zn~(~(2+))、Cu~(~(2+))、Ni~(~(2+))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菌株NAU-16最适生长温度为35—45℃,可在p H值3.0—7.0范围内较好生长,能利用乙酸、葡萄糖作为电子供体和碳源.同时,Desulfurella amilsii NAU-16介导的生物硫单质还原可有效处理含Zn~(~(2+))、Cu~(~(2+))、Ni~(~(2+))的污泥生物沥浸酸液.对于初始p H 3.0—4.0的沥浸液,处理12 d,Zn~(~(2+))、Cu~(~(2+))的去除率达99%以上,Ni~(~(2+))的去除率90%—99%.上述研究结果为酸性重金属废水生物处理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748.
湿法烟气脱硫pH值闭环控制系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控制pH值在湿法脱硫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性,针对部分电厂存在pH值测量误差大的问题,在研究比较各种测量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pH测量方式。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测量方式的改进对于优化pH值闭环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49.
以1986~1993年降水资料为依据,结合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等分析了浦口地区酸雨状况。研究表明,形成酸雨前体物SO2、NOx主要来源于局地和远距离污染物输送。年降水中酸雨主要出现在2至3月和6至8月间,秋季酸雨出现频率最低。  相似文献   
750.
酸雨pH预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酸雨pH值受酸性离子[SO4^2-]、[NO3^-]和碱性离子[Ca^2 ]、[NH4^ ]等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多重相关性。用一般最小二乘回归法建模预测pH值,估计参数存在着很大的误差且物理意义明显不足。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技术建立pH值预测模型,克服了自变量之间的多重相关性的问题,因而更具有先进性,计算结果更为可靠。以我国17个城市pH值预测为例,探讨偏最小二乘法的优势,并与最小二乘回归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