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82篇
安全科学   13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382篇
基础理论   186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1.
对中国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城市地质工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领域。指出城市地质工作必须服务于城市(城市群,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为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减灾防灾提供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超前性的基础地质资料和成果。由于中国城市的规模,性质,自然资源承载力,地质环境特征不同,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的对象,内容也将有所差异。归纳起来,城市地质的重点工作领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开发战略与对策,城市地质环境容量及脆弱性分析。城市地质灾害:城市地质灾害风险,影响面,易损性及对灾害的反应,城市环境变化的地质指标体系,城市环境地质综合研究: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城市环境地质图纱的编制。数字城市环境地质:GIS平台上的地质空间数据库,城市地质环境动态分析,评价,决策系统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2.
用~(14)C标记法研究呋喃丹在水稻-鱼和水稻-萍-鱼两种模拟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消失和残留行为。结果表明,由于萍的引入,使在水稻-萍-鱼系统中,田表水中的残留较低,而鱼体中残留较高。结合态残留物是土壤、鱼和植株体中呋喃丹的主要残留形态。  相似文献   
13.
新修农田土壤培肥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主要以坡地形式存在,近年来声势浩大的坡改梯工程使一部分山坡地变为层层梯田,水土保持率明显提高,而如何进行新生土层的土壤培肥,又是该工程的重要课题。作者对当地近几年土壤培肥技术试验进行了研究。以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油气田采油(气)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全国19个油气田191套采油(气)废水处理设施进行调查,针对其工艺流程、建设投资、处理能力、运行费用、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分析了现有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对今后处理设施的管理、改进和处理技术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生物技术在油气田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物技术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状况,根据我国油气田环境污染治理现状,提出了生物技术在我国油气田环境污染治理中重点研究的方向和步骤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he influence of pulsed magnetic fields (PMF) on the properties of nervous tissue was investigated. Hippocampal slices or synaptosomes obtained from hippocampal tissue were used as model systems. The amplitude of potentials recorded in vitro from one of the hippocampal pathways (Schaffer collaterals that use glutamate as a neurotransmitter) was employed as a measure of the influence of magnetic fields on synaptic efficiency. The synaptic glutamate turnover and radioactive calcium accumulation were used as markers of the PMF influence on biochemistry of synaptic mechanisms. The exposure of hippocampal slices for 30 min to PMF amplified evoked potentials. While the frequency of 0.16 Hz exerted the strongest effect, lower (0.01, 0.07, 0.03 Hz) and higher (0.5 Hz) frequencies were much less effective. The enhancement of the neuronal excitability was correlated with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neuronal spontaneous activity mediated by electrical synapses. The PMF-induced changes in the excitability of the tissue were accompanied by an increase in the synaptic turnover of glutamate. The release of radioactive D-Aspartate (a glutamate analog used as a marker for glutamate turnover) from the slices, and its uptake by synaptosomes were enhanced, and reduced respectively, following the stimulation with pulsed magnetic fields. The frequency which was the most efficient in amplification of evoked potentials (0.16 Hz) was also the most effective in the modulation of the release and uptake processes. The PMF-induced changes in neurotransmitter turnover coincided with an increase in 45Ca2+ accumulation observed in hippocampal slices exposed to PMF.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We often do not realize how fast the time is running. It is now more than a year since the sad news for the death of William Ross Adey came. With kind agreement of Prof. Kostarakis my presentation at the 3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Biological 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was dedicated to the memory of this remarkable scientist, dear colleague and friend. I would like that this paper will be a tribute to the life and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of Dr. Ross Adey. It is astonishing that among all his contributions in the field of Bioelectromagnetics, Dr. Adey introduced the term “window”.  相似文献   
18.
长期施肥下浙江稻田不同颗粒组分有机碳的稳定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托浙江水网地区稻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1996~2013年),利用固态13C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各颗粒组分有机碳含量及其化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CK)相比,秸秆与化肥配施(NPKRS)、栏肥与化肥配施(NPKOM)、单施化肥(NPK)和单施栏肥(OM)处理均显著(P0.05)增加了砂粒(2~0.02 mm)、粉粒(0.02~0.002mm)和黏粒(0.002 mm)组分中有机碳含量;而单施秸秆(RS)处理仅显著增加砂粒组分有机碳含量.此外,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有机肥和化肥配施促进了新增有机碳在粉粒和黏粒组分的分配,更有利于新增有机碳的稳定.应用13C-NMR波谱技术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粉粒和黏粒组分有机碳的化学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粉粒组分烷氧碳、芳香碳的相对含量高于黏粒,而烷基碳、羰基碳的相对含量低于黏粒.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下粉粒和黏粒烷基碳相对含量较单施有机肥处理分别降低9.1%~11.9%和13.7%~19.9%,烷氧碳的相对含量则分别增加2.9%~6.3%和13.4%~22.1%,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降低了粉粒和黏粒组分有机碳的分解程度.长期单施化肥处理下粉粒和黏粒组分有机质的芳化度和疏水性低于单施有机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有机质的矿化稳定性较低.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尤其是NPKOM处理,通过增加化学抗性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并且减缓活性组分的分解提高粉粒和黏粒组分有机碳含量,是促进稻田土壤有机碳可持续积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对汞矿区农田土壤汞甲基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典型汞矿区农田土壤中汞的甲基化作用,实验以受汞污染的旱田土壤和稻田土壤为对象,分别进行灭菌,促进硫酸盐还原菌(SRB)活性处理,抑制SRB活性处理以及促进铁还原菌(FeRB)活性处理,分析非微生物作用和微生物作用对土壤甲基汞(MeHg)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SRB活性处理的土壤MeHg生成量最高,其中旱田土MeHg增量为0.15~0.38μg·kg~(-1),稻田土壤MeHg增量为1~2μg·kg~(-1);抑制SRB活性处理和促进FeRB活性处理的MeHg增量较小,最高值仅为0.025μg·kg~(-1).相比于旱田土壤,稻田土壤具有更高的汞甲基化能力,其MeHg生成量是旱田土壤的4~9倍.土壤SRB数量与MeHg生成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二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2=0.57,P0.01).因此,该研究区土壤汞甲基化作用主要是微生物汞甲基化作用,且主要的汞甲基化细菌是SRB.此外,稻田是农田中MeHg生成的活跃地区,在评估和控制MeHg对人体健康危害时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0.
滨岸缓冲带控制农田氮磷流失的作用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面源氮磷的流失是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带来的环境、经济及社会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滨岸缓冲带截留污染物的效率和机理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滨岸缓冲带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功能和作用,论述了滨岸缓冲带对氮磷养分的截留转化机理以及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影响滨岸缓冲带截留转化氮磷养分的调控因子,在此基础上就目前滨岸缓冲带控制农田氮磷流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