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3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331篇
安全科学   367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139篇
综合类   720篇
基础理论   147篇
污染及防治   104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土地利用规划中不确定性的识别和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概述不确定性概念及其产生、相关理论和研究进展,深刻地揭示由于在我国土地和用规划中长期以来忽视开展不确定性研究,导致规划指标偏离现实需求,频繁修改规划方案和违法用地现象不断发生,在此基础上,引入不确定性规划理念,重新审视不确定性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系统地阐述土地利用规划中不确定性的类型及其特性,具体表现及其识别和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们的知识所限,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孕育着规划的产生,规划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缓解和抵消.土地利用规划中长期以来忽视业已存在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土地利用规划中最基本的不确定性是预测未来和为了适应未来而对现在进行调整的失误.对未来的无知所引发的不确定性,只能求助于不确定性科学,增强对未来的预测能力和控制能力,使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相似文献   
112.
城市密集化地区中具有国家战略和拥有重要国际竞争力功能的区域被称之为极化区。在经济全球化、国家之间经济合作与竞争越来越加剧的背景下,各国都把加强极化区建设作为提高本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首先,介绍并评述了德国评价极化区功能的指标体系,包括决策和控制功能、创新和竞争力功能,以及门户功能;其次,针对我国发展阶段和特色,构建了识别我国极化区功能的指标体系;并以极化区理论为指导,分别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区域规划的功能定位进行比较和评述。当前,为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区域协调发展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国务院批准了多个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区域规划,是从我国东中西和各省之间经济协调发展或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角度有国家意义的区域。通过比照极化区的功能含义,认为其中有的战略区功能定位与极化区的功能相一致,有的可作为新极化区培育,有可能发展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极化区,这两种是今后我国极化区研究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113.
In the present study, five soil samples with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ranging from 0.23% to 7.1% and aged with technical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DDT) and hexachlorocyclohexane (HCH) for 15 months were incubated in a sealed chamber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OCP residues. The residues in the soils decreased over the incubation period and finally reached a plateau.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degradable fractions of OCP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except for α-HCH, while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degradation rate and SOC, which demonstrated that SOC content determines the OCP sequestration fraction in soil. Analysis of the ratio of DDT and its primary metabolites showed that, since it depends on differential sequestration among them, magnitude of (p,p′-DDE + p,p′-DDD)/p,p′-DDT is not a reliable criterion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new DDT sources.  相似文献   
114.
Chlorination of chlortoluron: kinetics, pathways and chloroform form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B  Tian FX  Hu CY  Lin YL  Xia SJ  Rong R  Li DP 《Chemosphere》2011,83(7):909-916
Chlortoluron chlorination is studied in the pH range of 3-10 at 25 ± 1 °C. The chlorination kinetics can be well described by a second-order kinetics model, first-order in chlorine and first-order in chlortoluron. The apparent rate constants were determined and found to be minimum at pH 6, maximum at pH 3 and medium at alkaline conditions. The rate constant of each predominant elementary reactions (i.e., the acid-catalyzed reaction of chlortoluron with HOCl, the reaction of chlortoluron with HOCl and the reaction of chlortoluron with OCl) was calculated as 3.12 (± 0.10) × 107 M−2 h−1, 3.11 (±0.39) × 102 M−1 h−1 and 3.06 (±0.47) × 103 M−1 h−1, respectively. The main chlortoluron chlorination by-products were identifi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with purge-and-trap pretreatment,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MS and GC-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 Six volatile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chloroform (CF), dichloroacetonitrile, 1,1-dichloropropanone, 1,1,1-trichloropropanone, dichloronitromethane and trichloronitromethane. Degradation pathways of chlortoluron chlorination were then propose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F were generated during chlortoluron chlorination, with maximum CF yield at circumneutral pH range in solution.  相似文献   
115.
从胜利油田回注水中筛选得到一株硫酸盐还原菌,命名为zsz1209。经过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zsz1209为梭菌属(Clostridium)。实验研究了zsz109的生理特性,并对通过调节环境pH来抑制菌株zsz1209生长繁殖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菌株zsz1209的理想碳源为乙酸钠,在30~60℃之间可较好地生长;SOi浓度低至50mg/L时,生长未受到明显抑制。当培养环境pH高至8.5~9.0或低至3.5~4.0时,检测菌株zsz1209对SO4^2-和碳源(COD)的利用情况,发现zsz1209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结果表明利用改变环境pH来抑制微生物对油田的腐蚀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6.
尹先清  陈文娟  靖波  刘倩  杨航 《化工环保》2017,37(4):377-382
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将Box-Behnken设计法与支持向量回归算法(SVR)实验参数优化软件相结合,优化电化学去除油田污水COD的工艺参数。通过量子粒子群算法对SVM算法参数进行优化,从建立的回归模型中找到工艺参数的全局最佳点:电解时间60 min,电解电流3 A,三维电极填充料中石英砂质量695 g。模型得到的COD理论最优去除率为92.48%,验证实验得到的COD去除率为91.43%。  相似文献   
117.
郝雅琼 《化工环保》2017,36(5):566-571
建立了金属冶炼进口物料的固体废物鉴别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海关查扣的3种金属冶炼进口物料进行了固体废物鉴别。鉴别结果显示:物料1、2和3的自然属性分别为砷含量超标铜精矿、锰阳极泥、回转窑氧化锌,产生来源分别为有害物质超标的产品、污染控制设施产生的物质、有意识加工的目标产物;物料1和2属于我国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物料3不属于固体废物。本文建立的固体废物鉴别方法可行,可为金属冶炼进口物料的固体废物鉴别和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8.
3株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烛缸法培养富集、分离,结合除磷试验、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及异染颗粒和PHB颗粒染色辅助检验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得到3株具有较高脱氮除磷效率的反硝化聚磷菌DNPA8, DNPA9和DNPA10。在富氮富磷培养基中培养48 h,各菌株的脱氮率均大于75%,除磷率均大于78%。采用多相分类的方法确定了3株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类地位,DNPA8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DNPA9为水生丛毛单胞菌属首次发现的反硝化聚磷菌;DNPA10为约翰逊氏不动杆菌。该研究结果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提供了有效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19.
以SPOT-4/5卫星影像为信息源,以ERDA S 8.7软件为处理平台,运用多种图像处理方法对影像进行综合处理,在此基础上对滇西山区某铁路选线勘察进行了实例研究。根据滇西山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及遥感影像特征,结合地学知识对该线路部分区段的地质灾害进行遥感解译,查明了区段内滑坡、泥石流及崩塌对线路的影响,为该铁路拟选线路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0.
论焦化行业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焦化行业的原辅材料及产品的理化性质、生产过程中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了识别,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焦化行业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