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600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862篇
基础理论   111篇
污染及防治   141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81.
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的硝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含有高浓度氨氮的垃圾渗滤液为对象,针对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的硝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1000mg/L和负荷<1.5kgNH4+-N/m3d时,氨氮去除率保持在80%~99.7%之间,表明好氧MBR具有良好的硝化性能;硝酸菌在进水氨氮浓度>600mg/L时受到了抑制,而亚硝酸菌在进水氨氮浓度>1200mg/L时才受到抑制;在试验过程中,MBR污泥经历了由以异养细菌为主到自养细菌为主的转型过程。以硝化菌为主的污泥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污泥的SV和SVI分别稳定在20%~30%之间和40~70mL/g之间。  相似文献   
182.
SBR工艺中原生动物肉足虫的硝化指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国际  李军 《环境工程》2006,24(3):13-15
通过对SBR反应器曝气量的控制达到了控制硝化率的目的。对肉足虫虫体密度与硝化率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弯凸表壳虫、普通表壳虫,以及盖厢壳虫均可以作为硝化指示生物。与盖厢壳虫相比,弯凸表壳虫和普通表壳虫与硝化率的相关关系更高,虫体较大易于显微镜观察与计数,更适宜用作硝化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83.
悬浮填料活性污泥法优化填料投配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悬浮填料活性污泥法中试试验系统,利用某城市污水厂生产工艺回流污泥为系统悬浮污泥,探讨了悬浮填料投配比、投配方式和中试硝化效果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悬浮填料最小投配比为15%即可满足系统硝化功能的要求;悬浮填料的投配方式宜采用集中投配并布置于曝气池的末端,这样既可提高系统的生物膜量,又有利于硝化反应的实现。而且,控制适当的溶解氧浓度,悬浮填料的投加有助于同步硝化反硝化更充分的进行。  相似文献   
184.
以模拟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反应器,对3种运行模式(M1:常规模式,M2:缺氧好氧模式、M3:缺氧好氧交替模式)下系统的脱氮性能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各模式下CAST反应器的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率,并对各模式下典型周期内氮基质浓度变化进行了考察,以确定系统的脱氮模式。结果表明,在氨氮去除不成为限制条件(去除率〉90%)的条件下,3种运行模式下系统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3%、70.6%和82.4%,以缺氧好氧交替模式下的最高;M1、M2和M3均可实现亚硝酸型硝化,但随着温度的升高,亚硝酸型硝化逐渐消失。静态实验分析表明,3种模式下系统的氨氧化速率大小次序为:vN:M1〉vN:M2〉vN:M3,反硝化速率大小次序为:vDN,M2〉vDN,M3〉vDN,M1。  相似文献   
185.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粪产碱杆菌的脱氮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对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 No.4)的脱氮特性进行研究,提出了不同环境因子对菌株脱氮性能影响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菌能利用柠檬酸钠和乙酸钠作为惟一碳源,以柠檬酸钠为碳源时脱氮活性最高,硝酸铵、氯化铵、碳酸铵和硫酸铵4种铵盐均能作为惟一氮源,而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几乎不能被该菌代谢转化;当温度在30~37℃、摇床转速超过120 r/min、p H为6~8之间时,该菌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该菌对高中低浓度的氨氮都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高浓度的氨氮有很好的耐受性;该菌对0%、3%盐度的适应期较短,对6%的盐度经过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后,也能够快速地处理氨氮,具有良好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86.
高会杰  孙丹凤 《化工环保》2014,34(4):336-339
采用氨化—硝化—反硝化三段联合生物工艺处理分子筛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机胺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氨化过程中,当进水COD稳定为1 200~1 600 mg/L时,出水COD低于300 mg/L,COD去除率稳定在80%左右,当进水ρ(有机氮)为100~160 mg/L时,出水ρ(有机氮)均低于30 mg/L,有机氮去除率大于80%,在整个氨化过程中,出水ρ(氨氮)较进水ρ(氨氮)提高了35~200 mg/L;硝化过程中,当进水ρ(氨氮)小于等于300 mg/L时,出水ρ(氨氮)最终稳定在15 mg/L以内,氨氮去除率大于90%;在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8%以上,最终出水COD低于80 mg/L,出水ρ(总氮)低于25 mg/L。  相似文献   
187.
间歇曝气潜流人工湿地的污水脱氮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间歇曝气运行方式,提升潜流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溶解氧浓度,强化脱氮效果。结果表明,间歇曝气运行方式有效提高了湿地内部溶解氧水平,曝气时溶解氧浓度可达6~9 mg/L,停止曝气后,溶解氧浓度迅速下降至0.5 mg/L以下,在湿地内部营造了一种交替的好氧和缺氧环境,分别促进好氧硝化和缺氧反硝化作用。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 d的情况下,间歇曝气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氨氮、总氮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8.0%、87.6%和96.3%,较常规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分别提高了74.1%、56.4%和18.1%,实现了氨氮、总氮和COD的同步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188.
采用牡蛎壳为曝气生物滤池填料,以含NaCl的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在SBR操作条件下,系统考察进水NaCl浓度、曝气时间及进水pH值等对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NaCl浓度为10~15 g/L时,平均氨氮去除率可稳定在97%以上;较高浓度NaCl对亚硝酸化菌活性影响较弱,对硝酸化菌活性影响较强,特别是在日曝气时间少于12 h时,其出水中亚硝氮的含率大于50%;当进水pH值在6~9变化时,反应器内pH值可稳定在6.5~7.5,硝化性能良好,表明牡蛎壳填料可为硝化反应提供碱度。  相似文献   
189.
采用A/O工艺,在连续运行条件下,以DO、SRT和硝化液回流比(R)为影响因素,对A/O生物脱氮工艺处理模拟城市生活污水过程中N2O的释放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SRT对A/O工艺N2O释放的影响最大,其次是DO,R的影响最小。N2O转化率随着SRT的升高而降低,当SRT从10 d升高到20 d时,总N2O平均转化率从0.319%下降到0.002%。总N2O转化率随着好氧池DO的升高先降低后有所升高,当DO分别为0.6 mg O2/L、1.2 mg O2/L、2.5 mg O2/L时,反应器的总N2O平均转化率分别为0.306%、0.007%和0.013%。R对N2O释放的影响差异不明显,总N2O平均转化率在300%时最低,为0.007%。N2O释放量最低的工艺运行条件组合是SRT为20 d、DO为1.2 mg O2/L、R为300%。  相似文献   
190.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膜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是一种利用透气膜进行曝气,可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污水生物处理新工艺。本文阐述了膜曝气生物反应器生物膜的原理和特点,总结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C/N、氧气压力、流速、生物膜厚度、温度和pH对生物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