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3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571篇
安全科学   148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82篇
综合类   1002篇
基础理论   255篇
污染及防治   127篇
评价与监测   135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71.
污染河道的常量和微量元素特征及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道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布既反映了不同的来源,又显示了污染水平。选择太湖周边具有不同污染源特征的漕桥河、梁溪河和大浦河,针对水体、悬浮物、沉积物3种不同介质,研究其化学元素含量及变化。微量元素特征及变化分析表明,3条河流整体上磷的含量较高,金属元素在城镇和工业区河段较高。元素主成分分析显示,接纳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径流的河流,主成分组成差别明显。元素特征对比值结果表明,不同介质中元素对的变化并不一致,不同河道大体反映了工业废水、农田径流和生活污水的特点;分配系数〖WTBX〗KD〖WTBZ〗值的大小顺序为Fe>Al>Zn>Cr>Ni>K,多数元素的〖WTBX〗KD〖WTBZ〗值都是漕桥河最高,梁溪河最低,Zn的〖WTBX〗KD〖WTBZ〗值则是大浦河最高,漕桥河最低,反映了不同污染源的特征差别。指示元素的研究对于污染河道的治理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72.
渤海非色素颗粒物和黄色物质的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色素颗粒物和黄色物质的吸收是海水总吸收系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海洋光学和水色遥感目前主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利用2005年测量的渤海黄色物质与非色素颗粒物的吸收系数,回归了两者吸收系数的曲线斜率,平均值分别为0.012和0.014 nm-1,这与国外测量的结果是一致的;分析了吸收系数和曲线斜率的时空分布,发现两者存在比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非色素颗粒物与黄色物质的两种来源导致的.  相似文献   
773.
城市雾天单个矿物颗粒物理和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对北京冬季雾天和正常天气下收集的4个样品进行研究.雾天中矿物颗粒的数量-粒度分布的峰值出现在0.1~0.3 μm和1~2.5 μm之间,并且发现雾天出现的二次矿物颗粒的数量百分含量(4.67%)高于正常天气条件(0.12%).单个矿物颗粒的EDX能谱显示,雾天和正常天气中单个矿物颗粒的主要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差别,尤其是S元素.矿物颗粒分为9种不同类型:"富Si"、"富Ca"、"富S"、"富Fe""富Mg"、"富Al"、"富Ti"、"富K"和"富Cl",其中雾天"富Ca"中55%的颗粒含有Ca(50%±1.2%)和S(37%±1.6%),"富S"中72%的颗粒含有S(44%±1.5%)和Ca(33%±2%),说明了雾天中绝大部富集S的颗粒物中同时富集Ca,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北京市大气中这些含Ca的碱性矿物对雾水酸性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雾天样品中S/Ca的平均比值为6.11,如果以冬季正常天气条件下S/Ca的均值0.73为背景值,雾天中S/Ca的比值是冬季正常天气的8倍,可见雾天中颗粒物表面的硫化现象相当严重,同时也显示出雾天SO2向硫酸盐的转化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774.
为了研究采空区导致上覆复杂岩层运移致使公路路基沉降问题,以颗粒流理论为基础,通过下落法构建模型。根据煤层位置,假设了7种采空区长度进行模拟。模拟的结果为岩层应力、应变在不同情况下的最终状态,同时提出了影响区和松散堆积区的概念。结果表明,由于岩层构造复杂,在不同情况下主要影响区和松散堆积区的发展变化是不同的,特别是岩层4的作用较为特殊。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采空区只限于假设1和假设2的采空区范围内,路基沉降才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75.
利用试验方法建立了炭化痕迹的数学模型,与火灾流体动力学软件FDS相耦合,实现对炭化痕迹的再现,同时,进行了较为接近真实火灾的火灾场景试验,并用新编译的FDS软件对试验进行重构。结果表明:火势发展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起火后,火场热释放速率迅速上升,100 s左右达到约2750 kW,随后开始下降,直至434 s降到700kW左右,与火势进程基本吻合;试验得到的密度板炭化痕迹未被烧损的区域(横向30.2~86.8 cm、纵向0~18.6 cm)略小于重构得到的密度板炭化痕迹未被烧损的区域(横向33.4~91.6 cm、纵向0~18.9cm),但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验证了新编译的FDS软件的有效性。将该软件应用于消防工作,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定量方法来描述炭化痕迹的形成过程,还可以通过火场中的炭化痕迹来反推起火点位置,辅助火灾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776.
Soot particles,mainly coming from fuel combustion,affect climate forcing through absorbing light and also result in adverse human health outcomes.Though biodiesel or additives blending with diesel was considere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the understanding on absorbing and oxidative capacity of soot emitted from them are still unclear.The 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WSOC) content,surface chemical structure,light absorption and oxidative potential(OP~(DTT)) of soot from biodiesel/diesel and chemicals/diesel blends were investigated utilizing total organic carbon analyzer,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and dithiothreitol(DTT) assay.The differences and correlations between soot propertie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Chemicals/diesel blends soot owned significantly higher WSOC content,ratio of mass absorbing efficiency(MAE) in250 and 365 nm(E_2/E_3),OP~(DTT),and higher surface carbonyl content.Coconut biodiesel/diesel blends soot contained evidently higher aromatic carbon–oxygen single bond(Ar_C–O)content,and higher MAE365.The individual comparison of biodiesel/diesel blends showed20% coconut biodiesel blend owned the lowest WSOC,E_2/E_3 and OP~(DTT),while highest Ar_C–O and MAE365,representing strongest absorbing properties.Association analysis showed OP~(DTT)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WSOC.Further,the evide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AE365 and OP~(DTT) was observed.Our results showed coconut biodiesel/diesel blends soot induced lower levels of oxidative potential,whereas absorption of light was higher,which have far reaching consequences on climate forcing.Therefore,it is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balance point between light-absorbing properties and oxidative potential,under the wide use of biodiesel.  相似文献   
777.
采用静态液滴法、柱毛细法、板毛细法3种方法,分别测定了水、正己烷、甲酰胺、二碘甲烷4种液体与TiO_2(40 nm)、TiO_2(100 nm)、Al_2O_3(200 nm)、高岭土(200~400nm)、Fe_2O_3(400~600 nm)、SiO_2(20μm)6种粒径微/纳米颗粒之间的接触角,确定了适用于不同颗粒粒径的接触角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利用Young-Dupré方程计算了各微/纳米颗粒的表面能及各分项.结果表明:粒径较小的颗粒(如200 nm)接触角的测定适合使用静态液滴法,而粒径较大的颗粒(如600 nm)接触角的测定适合使用柱毛细法.粒径大小适中时(如200~600 nm),静态液滴法和柱毛细法都适用,测定结果差别普遍较小(≤11°),但二碘甲烷与Fe_2O_3(400~600 nm)之间的接触角利用不同方法测定结果相差可达14°.静态液滴法操作方便,但由于粗糙度的影响需要对接触角测定值进行修正.板毛细法测定接触角时,液体容易挥发,不易得到准确测量结果,不推荐使用.对全部6种测定的微/纳米颗粒,表面能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表面能的3个分项中,范德华分量(γLW)与路易斯碱分量(γ-)的贡献最大,路易斯酸分量(γ+)的贡献很小,主要是因为在微/纳米颗粒-液体界面中,电子受体的反应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778.
在一台直列4缸增压中冷电控单体泵柴油机的进气道上增加甲醇喷射装置,实现柴油甲醇二元燃料燃烧(DMDF)模式.利用废气分析仪对其主要气体排放进行测量,研究在排气管上加装的柴油颗粒氧化催化转化器结构参数对尾气催化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OC长度越长,对碳烟、THC、和未燃甲醇的转化效果越好,甲醇替代率为30%、POC长度为100 mm时,对碳烟、CO、THC和未燃甲醇的平均净化效率分别为15.00%、91.61%、75.56%、66.96%,长度增加至200 mm后,上述效率明显提高,分别提高到30.37%、99.29%、67.55%、95.44%;POC孔密度增加,POC对碳烟、CO及未燃甲醇的转化效率有小幅增加,甲醇替代率为30%时,孔密度从200目增加到300目,对碳烟、CO和未燃甲醇的催化效率分别从19.61%、94.66%、86.07%提高到23.06%、97.44%和88.56%;POC结构参数的改变对NO_x的转化效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79.
为研究废气再循环(EGR)对煤液化柴油颗粒粒径分布,微观形貌,组成元素以及氧化特性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热重试验的方法,通过改变EGR率(0% EGR,15% EGR)和废气组分(15% N2,15% CO2和30% CO2)采集了柴油机燃用煤液化柴油的颗粒,分析了颗粒微观结构和氧化特性.结果表明,EGR率小于15%时,颗粒粒径呈单峰正态分布.在0% EGR,15% EGR,15% N2,15% CO2氛围下,颗粒粒径分布的峰值粒径分别为60.4,60.4,69.8,52.3nm.引入30% CO2时,颗粒粒径呈双峰正态分布,粒径分别在14.3nm和52.3nm.引入EGR和N2后,颗粒群变得紧凑,不易氧化.引入CO2后,颗粒群变得疏松,易于氧化.不采用EGR,颗粒结构主要呈链状,引入15% EGR和15% N2,颗粒结构主要呈团簇状.  相似文献   
780.
目前室内颗粒物污染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气悬浮颗粒物浓度对人体健康存在显著的负影响.由于个人在室内滞留的时间可能超过全天时间的90%,因此剖析室外颗粒物向室内的传输渗透机理,对掌握室内微环境下的颗粒浓度水平至关重要.本实验以青岛一办公室为研究对象,使用具有4个尺寸间隔的光学计数器同时测量室内和室外的颗粒物浓度,粒径分布范围在0.3~2.5μm,采集时间为2016年4月~9月.根据实验数据,采用基于时间的动态质量平衡模型,估算了换气次数在0.03~0.25h-1范围内的室内颗粒物渗透率和沉降速率分别为0.45~0.82h-1和0.94~2.82m/h,并分析了这些参数随粒径大小的变化规律.其结论为进一步研究颗粒物在室内的传输机理和运动轨迹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