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1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481篇
安全科学   183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114篇
综合类   947篇
基础理论   165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38篇
评价与监测   93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松嫩平原含盐碱斑的重度盐化草甸土种稻脱盐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松嫩平原西部内陆盐碱湿地的重度苏打盐化草甸土与盐土、碱土镶嵌形成的复区为对象,进行了种稻脱盐过程试验。在不采取化学、物理等其他措施的前提下,单纯采用种稻水洗方法,经过5年连续试验,土壤表层平均盐分质量分数由4.5%降至0.15%,水稻产量由第1年的近于零,上升到第4年的4250kg/hm^2,表明运用简单的种稻脱盐方法改良强度苏打盐化草甸土与盐土、碱土复区具有可行性。这一结果对合理利用劣质土壤资源和重建西部严重荒漠化生态景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2.
元素富集成矿的过程实质上是元素在地球不同圈层和不同相以及不同集合体之间分配的结果。元素的富集起始于地球形成的初期。对于大多数金属成矿元素 ,地壳特别是上地壳是大多数矿石和矿胎的储库 ,地壳丰度是元素富集成矿的物质基础。元素在地质体系演化共存相间的分配是元素富集成矿的关键过程。对于以侵入体为中心的热液矿床的形成 ,岩浆部分熔融、结晶分异、液态分离、挥发分分离以及气液相不混溶等过程能够导致金属元素最终达到矿石级的富集。挥发分则是元素富集成矿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3.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研制的磁化率仪,它可测定自然界中大多数物质(良导体除外)的初始磁化率,特别适合于岩石的磁化率及其各向异性(AMS)测量。仪器工作磁场300A/m,频率920Hz,样机总磁化率测量灵敏度达到 2×10~(-12)m~3,读数采用数字显示方式并具有自动锁定功能。与计算机的联机采用了标准EIARS-232C串行接口,因此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在软件的控制下,计算机可自动完成测量数据的采集、计算处理、座标转换以及成图或存贮等工作,AMS参数的测量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4.
氧化-混凝法处理碱性高砷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碱性高砷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 ,针对常规混凝法除砷的缺点提出了氧化 混凝工艺。结果表明 ,用氧化 混凝工艺除砷效果显著 ,废水经处理后砷含量低于 0 5mg/L ,符合国家排放标准。氧化 混凝除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pH值为 6— 7,H2 O2 用量为 2 5 % ,氧化时间为 10min ,Fe2 (SO4) 3 用量为 2 5g/L ,PAM用量为 11 2 5mg/L。  相似文献   
155.
The formation of mutagenic nitro-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NPAHs) 1- and 2-nitrotriphenylene (1- and 2-NTP) via gas-phase OH or NO3 radical-initiated reactions of triphenylene was demonstrated for the first time using a flow reaction system. In contrast with the results of conventional electrophilic nitration, 2-NTP was formed in larger yield than 1-NTP, but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echanism proposed for gas-phase radical-initiated nitration of PAH. In diesel exhaust particle (DEP) samples, both 1- and 2-NTP were identified and their concentrations determined, as well as 1-nitropyrene (1-NP), which is a representative combustion-derived NPAH: the mean concentrations of 1-NTP, 2-NTP, and 1-NP were 4.7, 1.9, and 32 pmol mgDEP–1, respectively. The mean 2-NTP/1-NTP, 1-NTP/1-NP, and 2-NTP/1-NP ratios in samples of airborne particles collected in a residential area in Osaka, Japan, were>1.55,<0.25, and 0.37, respectively; these values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DEP samples. This finding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nother source for airborne NTPs, especially 2-NTP, apart from diesel exhaust. These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 that airborne NTPs originate from atmospheric processes such as radical-initiated reactions of triphenylene, and this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atmospheric occurrence of NTPs.  相似文献   
156.
首次探索了一种破坏式造孔与有机复合相结合的新方法以制备介孔复合水环境净化材料,使最终产品成为一种具有广谱孔结构分布的复合环境材料。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第二步工艺即添加剂升温烧蚀法,在优化后的最佳条件下,产品的孔径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其中部分孔道直径可达至介孔级,同时材料的表面得到了进一步活化。经此步工艺后,所制备的中间产品染料吸附量是原材料的194倍,是酸洗刻蚀后产品的122倍;24h吸湿率是原材料的38倍,是酸洗刻蚀后产品的19倍。  相似文献   
157.
The association of the direct-acting mutagenicity of soluble organic fraction of airborne particles toward Salmonella typhimurium YG1024 strain with the direct emission was investigated at a roadside and at a residential area in Osaka, Japan. The direct-acting mutagenicity was evaluated as mutagenic activity per unit volume of ambient air (rev m−3) and/or that per airborne particulate weight collected on a filter (rev mg−1). The annual or diurnal changes of the mutagenicity of airborne particles at the residential site showed similar patterns to those of some gaseous pollutants such as NO2 and SO2, which were emitted from combustion processes.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mutagenicity is mainly attributable to the primary emission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ind sector and the mutagenic intensity, rev m−3 and rev mg−1 values were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emissions from the fixed sources and from the mobile sources, respectively. The rev m−3 value and concentration of 1-nitropyrene (1-NP) in unit per m3 at the roadside were a factor of 2.6 and 2.8 higher than those at the residential site, respectively, but the rev mg−1 value and concentration of 1-NP in unit per mg at the roadside were substantially comparable to those at the residential area.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irborne particle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automotive emissions even at the suburban area.  相似文献   
158.
为了研究南京地区相对湿度对气溶胶的影响,利用位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拉曼-瑞利-米氏激光雷达,分析湿度廓线对消光系数的影响;利用2014年3月~2015年2月国控点环境监测数据对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特征进行统计,并与相对湿度进行逐月和四季对比分析,并计算各参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以期为南京市的城市布局与规划、大气污染治理等提供更多参考.结果表明,低空气溶胶的消光系数廓线与相对湿度廓线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地面相对湿度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在一定湿度范围(以不发生重力沉降为界限)内,相对湿度越大越有利于颗粒物的形成,超过这个范围,相对湿度越大,颗粒物浓度越低,在南京地区,对于PM10来说,这个界限在40%~49%,对于PM2.5来说,这个界限在50%~59%.  相似文献   
159.
四川盆地是我国灰霾和大气污染易发和频发区之一,目前关于本地区黑碳气溶胶(black carbon,BC)的相关研究较少。利用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成都西南城郊地区黑碳气溶胶以及PM2.5观测资料,结合气象资料和其他污染物浓度资料,分析BC和PM2.5浓度,BC浓度在PM2.5浓度中所占比例(黑碳占比)的季节、月、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BC逐小时浓度范围为0.18—40.51 μg?m?3,平均值为(5.26±4.68) μg?m?3,本底浓度为3.34 μg?m?3。PM2.5逐小时浓度范围为1.00—344.50 μg?m?3,平均值为(60.02±46.91) μg?m?3,本底浓度为33.38 μg?m?3。日变化均呈“白天低,早晨、夜间高”的变化特征,其中冬季浓度最高,春、秋季次之,夏季浓度最低。(2)黑碳占比均值为9.16%±5.13%,白天黑碳占比低,夜间黑碳占比高,且夏季最高,冬季最低。随着空气污染加重,冬季占比缓慢增加,其他三季占比减小。(3)BC与NO2和CO相关性较好,表明西南城郊BC排放主要受机动车尾气、生物质燃烧影响。BC和SO2相关系数偏小,燃煤等工业源排放对西南城郊BC的贡献较小。(4)风速、温度和湿度与BC浓度均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风速对BC浓度的影响最大,当风速小于2.0 m?s?1时,BC浓度值明显偏高;BC浓度大于20.00 μg?m?3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以及东北风向上,即:偏东北方向市中心大气中的污染物,以及西南方向远郊地区的污染物可能对西南城郊高浓度黑碳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160.
2013年1月12日~2013年1月23日和2014年8月10日~2014年8月21日在成都市城东成都理工大学校园内按昼夜采集PM_(2.5)样品,分析了PM_(2.5)样品的质量浓度、9种水溶性无机离子含量和硝酸盐的δ~(15)N和δ~(18)O。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成都市PM_(2.5)冬、夏季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61~677μg/m~3(360±118μg/m~3)和87~137μg/m~3(92±18μg/m~3),冬季超标2~9倍,属于重度污染,夏季超标1~2倍,属于轻度污染; SO_4~(2-)、NO_3~-和NH_4~+(SNA)的质量浓度占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和PM_(2.5)质量浓度的比值冬夏季分别为72%±14. 3%和65%±9. 2%,21. 1%±2. 5%和30. 3%±6. 9%,是主要的无机离子组分。结合离子相关性分析,SNA的存在形式在白天以(NH_4)_2SO_4或NH_4HSO_4为主,部分以NH_4NO_3的形式存在,而在夜间则以NH_4NO_3为主,部分以(NH_4)_2SO_4或NH_4HSO_4形式存在。成都市PM_(2.5)中硝酸盐的δ~(15)N和δ~(18)O呈冬季高、夏季低的特征。冬季,硝酸盐来源于燃煤和机动车尾气;夏季,硝酸盐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燃煤和农业土壤释放,根据其[NO_3~-]/[SO_4~(2-)]值说明成都市冬夏季均以固定污染源(燃煤)为主,移动污染源(机动车尾气)为辅。成都市冬季大气颗粒物中硝酸盐主要由NO_x经O_3氧化形成,夏季主要经·OH氧化形成硝酸盐或N_2O_5水解生成硝酸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