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419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12篇
综合类   775篇
基础理论   169篇
污染及防治   232篇
评价与监测   149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分别以刚果红和中性红为染料探针,建立了牛血清蛋白质(BSA)和海藻酸多糖(SA)含量与共振光散射(RLS)发射光谱强度间的线性关系;以甲苯胺蓝为染料探针,建立了腐殖酸(HA)含量与紫外吸光度间的线性关系;优化了3种标准物质的检测浓度范围及溶液p H值条件;考察了染料探针分析方法对标准物的二元和三元混合样品中的回收率.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BSA、HA、SA浓度与染料探针光谱强度间的线性相关系数R0.98,3种标准物在混合样品中的回收率不小于95%,标准误差低于0.11%.以紫外光谱和3D-EEM光谱特征作为城市污水二级出水样品中蛋白质、多糖和腐殖酸的定性依据,确认了4种二级出水样品中的优势污染物.通过染料-探针技术与国标法测得的多糖和蛋白质质量浓度的相对偏差在1.2%~0.04%之间.  相似文献   
152.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发展,详细回顾了我国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发展历程及面临的挑战.我国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2000年之后尤其是2014年,原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一系列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使我国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30多年来基本形成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大气污染源分类、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确定方法等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相关技术方法.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排放清单编制的规范化工作程序,国家、省级和城市级环保部门在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工作中的分工尚不明晰,清单编制没有融入日常环境管理工作中,现有排放清单工作和研究成果相对分散、缺乏系统性,排放清单对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在综合分析了我国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取得的进展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技术体系,使排放清单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明确国家、省级和城市级环保部门在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使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成为各级环保部门每年必须完成的工作;进一步推广结合网格化管理、基于区县和乡镇调研的城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加强排放清单校核和不确定性分析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3.
某工业园区VOCs臭氧生成潜势及优控物种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臭氧(O3)污染日趋严重,控制光化学反应前体物之一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对减少臭氧生成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天津某工业园区VOCs臭氧生成潜势,采集了园区6个代表企业厂界气体样品,使用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TR-TOF-MS)对VOCs进行了定量分析,估算了各企业臭氧生成潜势,运用VOCs/NO_x研究了臭氧生成控制敏感性因素,并在熵值法基础上筛选出了减少臭氧生成优先控制VOCs物种.结果表明,通过PEC法估算臭氧生成F企业最高为0.423 3 mg·m~(-3),MIR法估算结果 C企业最高为1.573 3 mg·m~(-3);PEC法估算结果与臭氧浓度更接近,适用于园区对臭氧生成的估算;VOCs和NOx均为工业园区臭氧生成敏感性因素,需同时控制;园区内VOCs物种臭氧生成贡献大小为烷烃烯炔烃醇类芳香烃,优先控制物种为正庚烷及其同分异构体、正壬烷、正辛烷及其同分异构体、正十一烷、戊烷、正癸烷、甲醇.  相似文献   
154.
微塑料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吸附解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塑料已成为新的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作为强吸附剂,微塑料可以吸附共存的有机污染物,进而改变其环境行为和毒性;也可以通过解吸作用促进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中的迁移。因而,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强度和机理是全面评估两者的环境风险和深度研究微塑料毒性机制的必要信息。目前微塑料研究处于快速发展的起始阶段,加之微塑料本身成分、粒径、表面风化情况的复杂性及共存有机污染物的多样性使两者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亟需理清微塑料吸附解吸作用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机制。因而,本文详细综述了微塑料对有机污染物吸附解吸作用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从微塑料性质(成分、粒径和表面风化)、有机污染物性质和水环境介质性质方面探讨了吸附的影响因素和相互作用机制,希望为微塑料吸附有机污染物及吸附的后续影响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5.
CNTs were incorporated into MIL-88B-Fe to get a new Fenton-like catalyst (C@M). Fe(II) was introduced in C@M to get a fast initiation of Fenton-like reaction. Fe(II) content in C@M was related with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on CNTs. C@M shows efficient 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pollutants over a wide pH range. Iron-based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have been verified to be efficient heterogeneous Fenton catalysts due to their open pore channels and highly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metallic centers. In these catalysts, however, the iron element is mainly in the form of Fe(III), which results in a process required to reduce Fe(III) to Fe(II) to initiate Fenton reaction.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carbon nanotubes (CNTs) with electron-rich oxygen-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surface 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MIL-88B-Fe) to improve Fe(II) content for an enhanced Fenton-like performance. The prepared CNT@MIL-88B-Fe (C@M) showed much stronger catalytic ability toward H2O2 than MIL-88B-Fe. The pseudo-first-order kinetic constant for phenol degradation by C@M (0.32 min–1) was about 7 times that of MIL-88B-Fe, and even higher than or comparable to the values of reported heterogeneous Fenton-like catalysts. Moreover, the Fenton-like system could effectively degrade various kinds of refractory organic pollutants and exhibited excellent catalytic activity over a wide pH range (4–9). XPS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Fe(II) content of the catalyst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CNT loadings.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ignal intensity (•OH) of C@M was much higher than MIL-88B-Fe,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pollutants. Furthermore, the Fe(II) content of the catalyst gradually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oxygen-functional group content of CNTs.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of CNT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nhance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M. 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insight to enhance Fenton reaction by using nanocarbon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56.
以93#国Ⅲ乙醇汽油(E10)、93#国Ⅲ普通汽油和93#国Ⅳ普通汽油为实验对象,对GB18352.3-2005中要求限定的CO、HC和NOx,以及颗粒物(PM)和CO2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进行了测量和对比研究,并对CO、HC、PM、NOx、CO2和苯系物等污染物的形成原因和减排机理进行了分析.和93#国Ⅲ普通汽油相比,93 #国Ⅲ乙醇汽油(E10)排放的尾气中:CO降低了19.7%,HC降低了16.4%;和93#国Ⅳ普通汽油相比,93#国Ⅲ乙醇汽油(E10)排放的尾气中:CO降低了1.8%,HC降低了12.9%,CO2降低了2.4%.研究表明,乙醇汽油在减少CO、HC、NOx、颗粒物和苯系物等有毒物质排放方面具有显著功效,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显著改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57.
藻类与有机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红文  黄国兰 《环境化学》2003,22(5):440-444
本文就若干有机污染物对藻类的毒性效应及藻类对这些污染物的富集降解作用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污染物对藻类的毒性有很大差别,其中三有机锡的毒性最大。此外,不同藻类对毒物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其中扁藻Platymonas sp.和斜生栅藻S.obliquus最敏感。藻类通过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两种途径去除水中污染物,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最容易被去除。藻类固定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藻类对污染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158.
大气污染指示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自50年代以来.为寻找一种经济、实用和灵敏的方法来监测环境变化,开展了大量大气污染指示植物的研究.这些工作包括用植物叶片典型症状、树皮、草本植物、附生植物指示气体污染(O_3、PANs、NO_x、SO_2、HF、乙烯等)、粉尘以及重金属污染.进入80年代以后,有关研究集中到利用植物富集的污染物含量结合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指示和监测大气环境变化及进行大气质量评价.本文对国内外开展的大气污染指示植物研究的历史及其主要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并就利用植物指示和监测大气污染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9.
复合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由不同植物配置(驯化和未驯化)的两组下行和上行植物床组成的复合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CODCr和BOD5的去除率达67.3%,68.1%,总氮(TN)的去除率为26.9%,总磷(TP)的去除主要发生在上行床,去除率为81.6%。环芳烃(PAHs)中苊(Ace)、荧蒽(Flu)、芘(Py)、苯并[a]蒽(BaA)、屈(Chr)、苯并[b]荧蒽(BbF)、苯并[a]芘(BaP)、茚并[1,2,3-cd]芘(InP)和苯并[g,h,i](BPR)经下行床后,去除率超过80%,上行床去除较少。驯化床和未驯化床对PAHs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显著。邻苯二甲酸酯(PAEs)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经驯化床后,质量浓度显著升高,经未驯化床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含量显著降低。蚕豆根尖微核实验表明,不同植物配置对微核率影响差异并不显著,毒害物质经下行床后大部分被去除。  相似文献   
160.
用黑麦幼苗法测定土壤中污染元素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对全国污灌区12个土样中Cd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的试验表明,Cd的交换态,吸附态,有机结合态均有效,且有机结合态最为有效,对紫阳县富硒土壤的试验表明:黑麦幼苗中的总Se量与0.1mol/1KH2PO4的浸提量最为相关,从而推荐该法为酸性土壤有效Se的浸提方法,对西安污水厂污水污泥在娄土上不同施用量的试验表明:幼苗中N,P随施用量增加而增加,N,P的有效率分别为50-70%及15-28%;黑麦幼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