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38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四膜虫彗星实验在环境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四膜虫作为生物材料在彗星实验水质检测中的应用,探讨了将单细胞原生生物应用于彗星实验在环境水质检测、遗传毒性检测等方面的应用优势和发展前景。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浓度与细胞损伤之间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东湖水和长江水未造成四膜虫DNA的损伤,印染厂污水对细胞有严重的损伤作用,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2.
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愈发严重的畜禽粪便病原菌污染问题,黑水虻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其幼虫能有效杀灭畜禽粪便中的病原菌,并生产出有价值的附加产品.为探究黑水虻幼虫杀灭畜禽粪便中病原菌的具体规律和机制,开展了黑水虻幼虫杀灭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沙门氏菌(Salmon...  相似文献   
33.
热排水对原生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水温20—50℃范围内,应用PFU和挂片法收集原生动物群落。根据MacArthur-Wilson区系平衡模型S_i=S_(aq)(1-e~(-GT),用最小二乘法迭代,求得不同温度下群集过程的三个功能参数:S_(aq),G,t_(90)%。讨论了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参数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原生动物群落的种类数和数量在30℃左右最多;原生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以30℃为最佳,继续增温将使群落结构变简单,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34.
采用通用引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QPCR),对西安市5个地表水体中肠道病原细菌的细胞密度进行了分析.检测水样体积为100mL,分别于2006年3~6月取自水源水(黑河)、景观娱乐用水(大唐芙蓉园北湖和兴庆湖)、纳污河(浐河)和未消毒的二级出水(北石桥污水处理厂),并将QPCR检测结果与滤膜法(MF)测得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粪大肠杆菌CFU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5个水体(n=60)检测结果显示,QPCR检测结果是大肠菌群CFU的2.2~5倍,是粪大肠杆菌CFU的7~14倍.病原细菌检测的几何平均值范围,QPCR法在25~67000 CCE·100mL-1之间,MF法大肠菌群在3~45000 CFU·100mL-1之间,粪大肠菌群在0~3000 CFU·100mL-1之间(n=60).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使用Spearman秩相关法来计算,结果显示,QPCR检测结果与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以及粪大肠杆菌CFU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秩相关系数分别为r=0.983、r=0.908和r=0.948.  相似文献   
35.
畜禽养殖场排放物病原微生物危险性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粪大肠菌群和沙门菌为指标,采集江苏省内10家不同养殖类型畜禽养殖场的排放物及其周边水、土样共37个进行观察与计数,同时分析排放污水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以及禽畜排泄物对土壤和水体耐药细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的10家养殖场中有9家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或施于农田,且排放物的粪大肠菌群数全部严重超标,沙门菌检出率达19%,施新鲜粪肥的土壤中粪大肠菌群数(MPN,最大可能数)在105 g-1以上,水体中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表现出多重耐药性,抗生素抗性细菌总数也远高于未施新鲜粪肥的土壤及水体.  相似文献   
36.
应用PFU法(GB/T12990-91)对广州市区主要湖泊——流花湖、荔湾湖和麓湖的原生动物群落与水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PFU法所测定和计算的原生动物群集的种类数、植鞭虫指数、群集参数(SeqG、T90%)、群落多样性指数d和群落污染值(CPV)等都能较好地指示3个人工湖泊水质的差异,水质由优到劣的排列顺序为麓湖>荔湾湖>流花湖.流花湖、荔湾湖和麓湖目前虽仍处于富营养状态,但清污截流等对城市湖泊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可以减少湖泊外部营养物负荷及沉积物内负荷,降低水体的营养盐含量,有助于原生动物群落的恢复.图3表3参16  相似文献   
37.
根据国家标准《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GB/T12990 -91),两次对湖北鸭儿湖生物氧化塘进行了生物监测与评价.共检出原生动物192种,其中植鞭毛虫48种、动鞭毛虫46种、纤毛虫82种、肉足虫16种.试验所得生物学参数,即PFU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参数表明:如今Ⅰ号氧化塘整体状况与1982年相比变化较大,Ⅱ号氧化塘相比1982年也有所变化,但不是很大.其它3个氧化塘,第一次试验结果为从Ⅲ号氧化塘到Ⅴ号氧化塘依次变好;第二次试验结果则按Ⅴ、Ⅲ、Ⅳ顺序变好.两次试验所得此三塘的生物学参数之间差别并不大.鸭儿湖氧化塘水体状况与1982年所得结果相比有了很大改善. 图5表3参13  相似文献   
38.
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病原微生物安全风险。调研发现,已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多侧重于实验室及医务人员的病原微生物安全防护,缺少生态环境监测人员在采样、样品运输和交接、废弃物处置等过程中的病原微生物安全规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防护指导文件比较笼统。笔者在已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标准基础上,识别和评估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病原微生物安全风险,提出相应的监测要求和人员防护建议,针对采样、样品运输和交接、实验室分析和废弃物处置过程提出个人防护措施及突发情况下的应急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9.
以不同总固体含量(TS)(8%、10%、12%)的粪便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加碱技术对粪便污泥进行处理,探讨不同pH值(10、12)的碱预处理对4种指示性致病微生物(粪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粪链球菌、蛔虫卵)的灭活效果并对致病微生物的去除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同时通过分析预处理过程中粪便污泥pH值、SCOD和溶解性蛋白质的含量来表征碱预处理对粪便污泥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碱预处理初始pH值分别为10、12时,预处理3d后各TS粪便污泥中4种致病微生物均被完全去除,且Weibull动力学模型对微生物去除过程的描述优于一级动力学模型;pH值为10时,粪便污泥SCOD增加了1.84~1.89倍,溶解性蛋白质增加了8.25~9.39倍;pH12时,粪便污泥SCOD值增加了1.90~1.97倍,溶解性蛋白质增加了8.62~9.89倍.  相似文献   
40.
张彤  胡洪营  宗祖胜  谢兴 《环境科学》2008,29(7):1955-1960
通过定期监测北京市某城市污水再生处理过程各单元出水中的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两虫)浓度,系统考察了污水再生处理系统对两虫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原污水、初沉池出水、二沉池出水、絮凝沉淀池出水和砂滤池出水中隐孢子虫的平均检出量分别为238、179、6、1、0.3个·L-1,贾第鞭毛虫的平均检出量分别为1 568、1048、22、4、0.6个·L-1.污水再生处理系统对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的总去除率分别为2.98log(99.895%)和3.46log(99.965%).一级处理工艺对污水中两虫的去除效果并不理想,去除率分别只有0.13log和0.18log.二级生物处理对两虫的去除贡献最大,去除率分别达1.50log和1.67log.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絮凝-沉淀-砂滤)能有效提高两虫的去除效果.污水厂进水中的两虫检出量随季节变化,雨季较低,旱季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