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5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72篇
安全科学   14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26篇
综合类   615篇
基础理论   29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175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he spatial pattern of ecosystem function can affect ecosystem conservation. Ecosystem functions are often heterogeneous spatially due to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factors. We can influence ecosystem functions by changing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the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elements of an ecosystem and regulating their combinations. The variation–position effect highlights a phenomenon resulting from the spatial pattern of ecosystem function. The effect shows that the identical variation of a factor may produc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overall situation when this variation occurs in a different spatial position. In a watershed of the Yangtze River, water retention is a primary ecosystem function. The variation–position effect for water retention capacity occurs in the watershed because of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vegetation, soil, and slope. The change of vegetation that occurs in a complex can affect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water retention, and the effect can be different due to the change occurring in the position holding different vegetation-soil-slope complex. To improve the ecosystem in the watershed and to meet the social needs for the ecosystem function of water retention, a strategy called ecosystem function and spatial pattern-based forest extension was proposed to conserve fores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enables the watershed to attain the maximum effective increase in water retention capacity.  相似文献   
102.
阜康市生态旅游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规划是生态示范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天池风景区规划为例阐述生态旅游规划应突破以风景区为主单一的旅游景观格局,应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旅游地理学和旅游经济学理论,按照景观格局的梯度性变化为依据,以增长旅游线路、丰富景区类型、提高旅游收入为内容,以保护景区资源、开发景区资源为目标,开展基于发展“大旅游”思想的以沈域为单元的全面战略性规划,为实现阜康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3.
The phenetic structure of Dreissena polymorpha populations in different water bodies is considered. The phenotypes of shell pattern and sculpture are identified and described using a scheme based on elementary characters, or pattern elements. It is shown that the frequencies of phenes in mollusks from different biotopes of the cooling system of two thermal power plants differ significantly. The data on species phenogeography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104.
根据扩容机理,建立了扩容爆破的物理模型,并且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到了不同条件下最终炮孔挤压区域的半径公式.利用这些公式结合炸药和岩石的特性,以及装药参数得到了扩容结果.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相吻合.这些结果将有助于爆破扩容理论的完善以及该技术发展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ABSTRACT: Gaged watersheds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as to geomorphic, and geologic influence on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rainfall-runoff relationships. However, correlations between raingage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basin, and stream discharge are influenced by both storm patterns and drainage basin characteristics. Factor analysis has been applied to rainfall-runoff relationship to isolate the storm pattern from a basin response factor. Comparing two periods of time separated by eight years reveals relative stability in the rainfall attenuation (basin response) factor, while storm patterns for the two periods of record are quite disparate.  相似文献   
106.
易燃液体燃烧痕迹识别对助燃剂放火火灾调查至关重要。选用丙纶地毯和PVC地板革作为纤维和塑料地板的代表,以工业酒精作为易挥发助燃剂的代表,研究酒精用量、灭火方式等对燃烧痕迹形成及痕迹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与未加载酒精的痕迹对比,发现丙纶地毯因热稳定性较差,燃烧后往往能形成烧坑或烧洞,其燃烧轮廓以典型的灰化形式存在,加载酒精的部位熔融严重,与地面紧紧粘连在一起;PVC地板革因为表面光滑,酒精在其表面不断流淌,燃烧后会留下清晰的轮廓,类似于细线状的印痕,而地板革本身基本不会燃烧。燃烧熄灭的方式也会对其炭化程度、燃烧图痕、残余形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7.
为提高煤矿井下人员身份识别率,在局部保持投影(LPP)算法的基础上,提出监督局部映射(SLP)算法。该方法充分利用数据的局部和非局部信息及类别信息,对数据进行维数约简,使特征空间同类数据间的距离更小,不同类数据间的距离更大。该方法能够克服煤矿井下艰苦、空间受限环境中人脸、虹膜和指纹识别率不高的问题。在真实步态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步态的煤矿井下人员身份鉴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8.
发动机结构日益复杂,其故障具有多样性和频发性的特点,收集大量故障样本存在很多实施障碍。为了提高车辆发动机的故障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故障树(FTA)和支持向量机(SVM)各自特点,从故障模式分析到故障类型识别的FTA-SVM故障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故障树在复杂系统故障模式分析中的优势,找出系统的故障模式,建立故障树模型,通过对故障树模型中各故障事件的分析,采集与故障事件状态相关的数据,建立数据与故障树底事件的映射模型,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在小样本数据处理中的优势,进行故障类型的识别。以发动机的失火故障为例建立了发动机失火故障树模型及故障数据与故障模式映射模型,验证了FTA-SVM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9.
京津冀地区面向人居环境之水安全格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对近年京津冀水资源、水环境、水污染、水灾害、水管理等水安全情势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从总体上显示出水危机问题和京津冀地区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必须向节水型社会模式转型;2)建立区域及城市间的协调机制,才能有效克服流域与区域等级的水问题;3)实现京津冀地区水安全格局的治理行动计划网络,提出保护恢复体系、净化循环体系、限制节约体系、调度再造体系、蓄滞防洪减灾体系五大体系.  相似文献   
110.
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发布的PM2.5和O3小时质量浓度及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2013年7月2日至10日北京典型PM2.5及O3重污染过程的质量浓度特征及在大气边界层过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浓度演变.结果表明,北京夏季O3质量浓度先于PM2.5达到峰值,而天气型演变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具体过程为:1)重污染初始阶段,高压天气型利于前体物积累,PM2.5及O3质量浓度升高;2)在反气旋中部,由于各种污染物质量浓度较低,对大气紫外波段辐射的吸收较弱,导致该阶段紫外辐射强,因而加快了O3生成的光化学反应,O3质量浓度最先达到峰值;3)在反气旋后部,随PM2.5质量浓度增加,辐射变弱,因此O3质量浓度增加速度下降,而受高压后部影响,区域内PM2.5经东南风输送通道进入北京,导致北京PM2.5质量浓度相继达到峰值;4)在重污染清除阶段,在北方反气旋前部的冷锋清除作用下,PM2.5及O3质量浓度同时降低至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