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266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4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91.
以铅锌矿浮选尾矿为原料,水玻璃和木质素作为添加剂,通过高温焙烧,制备水处理陶粒,并用其对选矿废水进行了吸附处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条件下,800℃左右烧制的陶粒对选矿废水的COD吸附效果较好,COD去除率达到87.1%;当木质素+水玻璃作为粘结剂烧制陶粒时,不仅陶粒散落减少,COD的去除率和吸附容量都有所增加,COD去除率达到了88.21%,从而达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2.
2014年11月,国家财政部发文将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费率降为零,在实质上"取消"了这一费种。从财政部的本意来说,此举是为了清费利税、减轻矿产开发企业负担。但从性质来说,矿产资源补偿费是国家让渡所有权的对价,其费率降为零将带来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且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是由《矿产资源法》所规定的,财政部变相取消全国人大立法确定的费种,这一行为缺乏法理基础,值得商榷。笔者认为资源税费的定位混乱是这一问题发生的根源。笔者通过法理分析和历史沿革考察发现,长期以来,由于立法者没有意识到矿产资源补偿费的价值内涵,错误的将其划归行政事业性收费序列,导致其在整个资源税费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进而使得长期以来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偏低,无法充分体现国家利益。而资源税的定位混乱也是其在实际运行中偏离了其级差调节和生态补偿的既定轨道,这具体体现在资源税的计征方式与税收收入使用的不合理上。在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被降为零后,资源税的税收收入作为地方政府的一般预算收入无法发挥矿产资源补偿费专款专用的效果,这一举动势必对生态治理造成不利影响。资源税改革刚刚拉开大幕,笔者建议在未来的资源税改革法律路径上应当构筑完善的法律体系,以法律规范确定二者的应有地位,同时改革二者的计征方式,将回采率系数纳入资源税征收的考量因素中,并将资源税收入作为省内财政收入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于矿产开采地的生态治理。最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以矿产资源补偿费为核心的资源税费体系,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93.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物质基础,扭曲的矿产资源开采收益分享机制导致矿产资源富集区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本文在公平视角下对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的正负两种收益,在中央政府、资源使用地政府、资源开采地政府及当地居民与采矿企业五个分享主体间形成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四个分享关系进行了梳理,发现矿产资源税费率过低导致采矿企业攫取了本应属于政府部门的收益;税费分享比例不科学导致矿产资源开采收益分配的重心不断向中央政府上移;采矿企业逃避负外部成本攫取了本应属于矿产资源开采地政府及当地居民的收益;矿产资源价格偏低导致矿产资源开采收益由矿产资源开采地让渡给了矿产资源使用地。总体上看,中央政府、采矿企业与资源使用地政府获得的收益远超承担的成本,而资源开采地政府及当地居民不仅没有在矿产资源开采中获得好处反而要承担生态环境损害成本。针对现行不公平的矿产资源开采收益分享机制,必须理顺矿产资源开采收益分配关系,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理顺政府与企业间的收益分享关系;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地政府税费分成比例,理顺中央和地方间的收益分配关系;深化矿产资源价格改革,理顺矿产资源开采地政府及当地居民与采矿企业、矿产资源使用地政府的关系;设立矿产资源开采地生态补偿基金,构建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理顺矿产资源开采地政府与使用地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4.
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能谱(SEM/EDX)对喀什地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和田地区的总悬浮颗粒(TSP)的单个颗粒进行了形貌观察。经分析得出:喀什地区颗粒物无规则形为34%,片状为54%;和田地区的颗粒物片状为80%,球形为12%;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的颗粒物均匀球形蜂窝聚集态为90%。对此作来源解析可以认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的TSP主要来源是燃烧排放的飞灰及在大气中形成的二次粒子居多,而喀什地区及和田地区的TSP主要来源为土壤及矿物颗粒灰尘。  相似文献   
195.
矿业废弃地对环境的扰动及其有效化解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直接结果之一,矿业废弃地对环境的压力与污染在相当程度上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及环境直接相关。依据矿业废弃地污染环境的性质与特点,具体治理过程中,将基于生态恢复与生物技术利用以及正式与非正式的制度约束方面的对策措施结合起来,具有相当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6.
探讨了在不同矿物投加量、不同振荡时间、不同Cd2 质量浓度、不同矿物颗粒细度和不同pH值条件下,钠基膨润土、膨胀蛭石和沸石3种黏土矿物对Cd2 的吸附效果,并比较了3种黏土矿物对Cd2 的吸附差异性.结果表明:具有可膨胀层间的黏土矿物对溶液中Cd2 的吸附量不仅仅由单一的阳离子交换量决定;Cd2 在矿物表面的吸附过程是个迅速的过程,在10 min内即可完成;黏土矿物颗粒细度不同,对Cd2 的吸附率不同,但并非颗粒越细吸附量越大;就实验所采用的3种黏土矿物而言,在较低矿物投加量条件下,其对Cd2 的吸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钠基膨润土、沸石、膨胀蛭石;较高的pH值有助于黏土矿物对溶液中Cd2 的吸附,但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其他因素,不能把pH值调得过高.  相似文献   
197.
21世纪矿产资源经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简要阐明了矿产资源经济、矿产经济和矿业经济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 ,在对我国内外矿产资源特点与需求分析基础上 ,探讨了21世纪矿产资源经济的基本问题 ,提出我国21世纪的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8.
粤北大宝山铁铜多金属矿床的尾矿富含硫化物矿物,在化学和生物氧化作用下,产生pH5的酸性矿山废水(AMD).本文对大宝山槽对坑、铁龙AMD的10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进行物相和微观形貌分析,测定水样和表层沉积物中Pb、Cu、Mn、Cr等重金属离子的含量,讨论pH与次生矿物对重金属元素在水-表层沉积物分布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AMD的表层沉积物的次生矿物主要由铁、锰的氢氧化物、铁矾类矿物、羟氧硫铅矿和偏砷酸氢铁矿组成,其中含铁次生矿物具有一定的空间演化特征.水-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浓度空间分布差异主要受pH和次生矿物组合控制.水的重金属含量总体是随着pH的降低而增大,且Pb、Cu、Mn具有显著相关性.羟氧硫铅矿是Pb的主要沉淀方式;水钠锰矿的析出沉淀影响Mn、Pb、Cu的沉降率;水铁矿、针铁矿、施威特曼石控制低pH环境中Cu的沉降行为;针铁矿、黄钾铁矾、施威特曼石是水溶液中Cr的强力清除剂.  相似文献   
199.
砂岩储层中有机酸对主要矿物的溶蚀作用及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砂岩储层中有机酸对矿物的溶解和沉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次生孔隙的发育。研究发现,有机酸之所以能提高石英的溶蚀速率和长石的溶解度,主要是由于在矿物的表面及溶液中形成络合物,有效地降低了矿物表面反应的活化能及溶液中硅、铝离子浓度的结果。有机酸与粘土矿物的吸附或催化反应可抑制长石等其他矿物的溶解。有机酸与CO2一起共同控制着体系中碳酸盐的溶解或沉淀。  相似文献   
200.
红壤丘陵森林生态系统矿质元素循环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83-1986年在江西泰和县中科院千烟洲试验站小区试验的数据,运用Basic 语言在联想386微机上,利用分室模型成功地模拟了植被分别为人工马尾松(Pinusmossonian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以及天然次生林内 P、K、Ca、Mg、Fe、Mn 等6种矿质元素的循环。通过计算机模拟,定量地刻划了在0-10年内上述元素在植物、动物、凋落物层与土壤中的运转状态,并给出了循环系数与系统中矿质元素达到稳定状态时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