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6篇
  免费   522篇
  国内免费   3003篇
安全科学   124篇
废物处理   179篇
环保管理   337篇
综合类   4497篇
基础理论   891篇
污染及防治   1110篇
评价与监测   404篇
社会与环境   87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306篇
  2018年   304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384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434篇
  2011年   478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Airsolution液体在净化有机废气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irsoluton是一系列植物提取液复配而成的,这些植物提取液是含有气味的有机物,它们是从树、草和花等植物中提取的。这些有味的液体含有大量复杂的化合物,它们是绝大多数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本文根据Airsolution液体的氧化性,对处理含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有机工业废气进行了净化研究,结果表明:Airsolution液体用于处理有机废气是可行的,处理后的苯、甲苯和二甲苯可实现达标排放。且该工艺具有运行费用低,投资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92.
紫外光降解反应器去除氯苯气体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光化学反应过程出发,基于线性光源球面辐射能量分布(LSSE),以反应器内部空间的辐射能吸收密度、空塔停留时间、进口浓度等为主要参数,建立了气相环境中紫外光化学反应器去除氯苯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和预测紫外光化学反应器对氯苯气体的去除性能.氯苯气体的紫外光化学反应表现出一级反应动力学的特征.该模型包含了紫外光降解反应器设计的主要参数,同时被用于预测了反应器在不同进口浓度和不同空塔停留时间条件下的出口氯苯浓度,进而获得不同进口浓度达标排放所需要的最小空塔停留时间,为气相污染物的紫外光降解反应器的设计与运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3.
研究了磷酸二氢钠(NaH2PO4)、三磷酸腺苷二钠盐(adenosine disodium triphosphate,ATP)、 6-磷酸葡萄糖(glucose 6-phosphate,G-6-P)和β-甘油磷酸钠(sodium β-glycerophosphate,G-P)对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 costatum)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的生长以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均既可利用无机磷酸盐又能利用有机磷化合物生长繁殖,且有机磷化合物的作用比无机磷酸盐的作用稍高.对于中肋骨条藻, 8 d后的细胞密度分别为48×104(NaH2PO4)、 73×104(ATP)、 63×104(G-6-P)和54×104(G-P)cells/mL;对于东海原甲藻, 10 d后4种磷源形态下的细胞密度分别为8.7×104、 15.5×104、 12.4×104和9.5×104 cells/mL. 2种藻在4种形态磷源下的磷酸酶活性在前3~4 d均呈下降趋势,而后变化不同.以NaH2PO4为磷源的处理组, 2种藻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和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活性均呈现升高趋势;3种有机磷处理组比较,对于中肋骨条藻,ATP和G-6-P为磷源的处理组酶活性较低且AP活性无明显变化趋势,AcP活性在试验后期呈微弱的升高趋势,以G-P为磷源的处理组酶活性最高且有升高趋势,至第8 d时,以ATP、G-6-P和G-P为磷源处理组的AP活性分别为0.004×10-5、 0.014×10-5和0.029×10-5 U/cell,AcP活性分别为0.006×10-5、 0.011×10-5和0.018×10-5 U/cell,对于东海原甲藻,酶活性变化趋势与中肋骨条藻相同,至第10 d时, 3种磷源处理组的AP和AcP活性顺序也为ATP相似文献   
94.
炼焦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及其大气化学反应活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利用不锈钢采样罐和全自动预浓缩/GC/MS系统,在58-Ⅱ型和JN43-80型焦炉顶测试了炼焦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中各组分的浓度,研究了VOCs排放特征,结合OH自由基消耗速率分析了这些物质的反应活性.研究发现,在装煤时刻和炼焦过程中,58-Ⅱ型焦炉产生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浓度分别为7022 μg·m-3和6266μg·m-3;JN43-80型焦炉产生的TVOCs浓度分别为4185 μg·m-3和3298μg·m-3.装煤时刻产生的TVOCs浓度明显高于炼焦过程产生的.炼焦过程(包括装煤时刻)无组织排放的VOCs,包含烯烃、烷烃、芳香烃、卤代烃以及少量的醛和酮,其中乙烯、乙烷、丙烯、苯以及甲苯等为主要成分.这些产生的VOCs反应活性各不相同,活性最大的是烯烃类物质.其活性占TVOCs反应活性比重为86.2%±2.1%;其次是芳香烃类物质,其活性比重为9.2%±3.1%;反应活性最大的5个物种分别是丙烯、乙烯、1,3-丁二烯、1-丁烯以及苯乙烯.  相似文献   
95.
基于微生物检测毒害物质的重要性和选材困难对其检测技术发展的制约,开展了有机毒害物急性毒性与藻红外辐射变化研究。试验使用便携式红外测温仪测试一定量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种有机药剂前后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8种藻对10种有机毒害物毒性可产生红外辐射变化的快速响应,平均最大温差的平均值为0.15℃,平均响应时间为4.4min;羊角月牙藻最大响应温差为0.27℃,响应相对明显,为8种藻中的毒性响应敏感藻。不同浓度有机药剂分别与敏感藻进行试验,明确敏感藻可检测出的最低药剂浓度,结果表明:同类毒害物质的响应灵敏度与发光细菌相同。  相似文献   
96.
SBBR技术处理有机农药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盾形填料,利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对有机农药废水进行试验研究,最终将工艺参数确定为:厌氧2.0h,好氧曝气4.0h,曝气量为0.12~0.15m3/h,DO为4.9~7.5mg/L,pH值为7.0~8.0。处理效果为:COD、BOD5、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5%、90%、93%,出水水质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97.
The organic matter in tropospheric aeroso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tmospheric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The bulk oforganic matter, representing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TSP) mass, is bound to polymeric materialwhos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are largely unknown. Here we used thermodesorp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d-GC/MS) to study organic compounds of low molecular mass and pyrolysi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Py-GC/MS) tocharacterize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macromolecules in TSP samples collected in di erent seasons from di erent sites in Guangzhou.n-Alkanes, fatty acids and nitriles were the predominant compounds in the thermodesorption products, whereas aromatics, fatty acids,nitriles and n-alkanes/alkenes were the major compounds in the pyrolysat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romatics were main units inmacromolecules. The fatty acids and nitriles formed from carboxylic ammonium salts were detected in both thermodesorption productsand pyrolysates at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compounds in TSP formation. The TSP source mainlydetermined the occurrence of compounds in samples from urban, suburban and forest sites, whereas the TSP source and formationprocess maybe controlled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compounds detected. High levels of nitriles in summer samples from suburban andforest sites coincide with the release of ammonium from the land and of fatty acids from vegetation at these sites.  相似文献   
98.
苯噻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刘振宇  郭会琴  何欢  杨绍贵  孙成 《环境科学》2009,30(6):1756-1761
采用批量平衡实验方法,研究了除草剂苯噻草胺在5种不同性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行为,并探讨了土壤有机质及溶液pH值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线性方程与Freundlich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苯噻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等温线.计算得到苯噻草胺在5种土壤中的碳标化分配系数Koc在849.5~1?818.8 L·kg-1之间,说明土壤对苯噻草胺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苯噻草胺在土壤中的分配系数Kd、Freundlich常数Kf以及Kf(1/n)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过氧化氢去除有机质后,土壤对苯噻草胺的吸附大大降低,说明土壤有机质是影响苯噻草胺在土壤中吸附的主要因素.对于同种土壤而言,苯噻草胺的吸附量随pH值的增大而减小.解吸实验表明,苯噻草胺在土壤中的解吸过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推测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99.
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区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异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应用地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半方差分析)对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区0~10 cm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0~10 cm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45 g·kg-1和1.02 g·kg-1,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0.23和0.21,反映出该植被区土壤肥力较为贫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随机因素的变异占总空间异质性变异的比率分别为44.7%和49.9%,变异尺度分别为210.9 m和200.1 m,随机因素的影响主要发生在采样尺度<10 m的范围之内.在该研究区域上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均表现出空间自相关因素大于随机因素的变异格局;在空间结构的变异上,由土壤内在属性如土壤矿物质、地形等空间自相关因素和人为因素如放牧及工程施工等对土壤表层的践踏引起的随机因素共同起作用,影响程度呈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00.
用丙酮作溶剂将三油酸甘油酯分散到醋酸纤维(CA)基体中,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出了一种兼具亲水性,又能高倍富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球形复合吸附剂。通过对分散剂的种类及其用量、悬浮介质的种类及其用量的研究,获得了球形复合吸附剂的最佳合成路线与工艺.球形吸附剂粒径为1~2mm。通过荧光分析和电镜扫描分析,表明三油酸甘油酯已被包埋到醋酸纤维基体中,并得到了均匀分散。采用七氯、狄氏剂、异狄氏剂、灭蚁灵为代表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动力学吸附实验表明,当初始浓度为1μg/L时,在快速吸附阶段,溶液中80%的氯、狄氏剂、异狄氏剂可得到有效去除,但并没有达到吸附平衡。快速吸附完后,还在持续地进行慢速吸附。而对于灭蚁灵,吸附速度远远低于其他几种POPs。实验证明了吸附速度不仅与辛醇/水系数有关,而且还与有机污染物的分子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