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358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66篇
环保管理   91篇
综合类   556篇
基础理论   270篇
污染及防治   337篇
评价与监测   121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91.
碳源对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中HCHs和DDTs降解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有机氯农药的大量需求使得在农药生产、加工和分装等过程中造成了许多城镇中存在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限制了土地的后续开发利用.本研究选取3种类型的碳源组成有机修复剂A、B、C,添加到受有机氯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中进行微生物降解试验,并对比了3种修复剂的效果.试验过程中,反应体系水分含量为50%,添加零价金属调节氧化还原电位,采用好氧/厌氧交替循环方式进行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3种修复剂对HCHs和DDTs的降解都有显著促进作用.与DDTs相比,HCHs较易降解.90 d内,添加修复剂(A、B、C)的处理中∑HCH的浓度分别从73.37~85.71 mg·kg-1降解到了15.88~38.21 mg·kg-1.与未添加修复剂的对照相比较,∑HCH的降解率提高了19%~52%,90 d内,ΣHCH的降解率最高可达81%.添加修复剂(A、B、C)的处理中ΣDDT的浓度分别从91.68~119.79 mg·kg-1降解到了45.1~60.7 mg·kg-1,相对未添加修复剂的对照试验,∑DDT的降解率提高了39%~45%,30 d内∑DDT的降解率最高可达到51%,但30 d后降解效率无明显增加.就不同类型碳源的促进作用来看,C/N最高,而含水率最低的修复剂B的效果最好,而C/N比最低而含水率最高的修复剂A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92.
微生物法降解药渣中残留四环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酵法生产四环素过程中会产出大量废弃药渣,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同时也残留一定量未提取完的四环素,从而限制其资源化利用。研究筛选到一株对药渣中残留四环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优势菌株,经16S rDNA鉴定为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amalonaticus)。该菌株在35℃、初始pH 5.5、装液量为50 mL、接种量为5%、转速为150 r/min条件下,处理四环素药渣72 h,药渣中残留四环素的降解率为86.1%。  相似文献   
193.
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Fenton氧化修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曹梦华  王琳玲  陈静  陆晓华 《环境工程》2012,30(5):127-130,148
研究了Fenton氧化对某实际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Fenton氧化能够快速有效地降解污染土壤中的六氯和DDTs。当Fe2+浓度为80 mmol/L,Fe2+与H2O2的摩尔浓度比为1∶5,水土比10∶1时,反应6 h,土壤中六氯和总DDT的去除率分别为:96.7%和78.2%。每方土的修复成本估算为951元。  相似文献   
194.
餐厨垃圾综合资源化处理技术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淼  刘阳  卢海威  李娟  肖娟 《环境工程》2012,(Z2):321-322,423
在目前餐厨垃圾处理现状基础上,介绍了一种餐厨垃圾处理工艺,采用机械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收运系统、粉碎分选预处理、厌氧发酵生物处理、沼气热电联供、有机堆肥、废水处理、除臭系统多个环节,分离出油脂进行回收,垃圾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发电,沼渣进行堆肥,以期实现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解决"垃圾猪"、"地沟油"问题。  相似文献   
195.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白利平  罗云  刘俐  周友亚  颜增光  李发生 《环境科学》2015,36(11):4218-4224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是场地监管中的重要环节,修复技术的适用性直接影响场地修复效果及费用.确定最适修复技术时需综合考虑污染物特征、场地条件、修复费用及时间等多种因素,目前我国在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时多依赖专家赋值评分,在决策方法的推广上受到限制.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考虑我国污染场地监管需求,提出土壤修复技术初筛及详细评价方法,并建立了修复技术筛选指标体系.为解决在各指标赋值及评价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问题,利用可拓理论进行修复技术等级划分.以我国某铬渣污染场地为例,开展了土壤修复技术筛选研究,提出了最适的修复技术,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污染场地监管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6.
糠醛渣对水中甲基橙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糠醛生产中的废料糠醛渣对水体中甲基橙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制,利用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SEM(扫描电镜)对糠醛渣的结构特性进行表征,浅析糠醛渣对甲基橙的吸附机制;通过模拟试验,考察了吸附剂用量、pH、吸附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糠醛渣吸附甲基橙过程的影响;采用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模型,进一步探讨了糖醛渣吸附机制.结果表明:①糠醛渣结构疏松多孔,表面具有丰富的官能团,有利于吸附.②糠醛渣能高效吸附水中甲基橙,在温度为293 K、pH为4~9、吸附剂用量为0.2 g时,糠醛渣对400 mg/L的甲基橙吸附效果最好;吸附过程在60 min左右达到平衡,并且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 9);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表明该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在293 K时最大理论吸附量为54.35 mg/g,吸附数据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R2=0.993 3),表明糠醛渣对甲基橙的吸附主要为单层吸附.③糠醛渣可再生重复利用,吸附甲基橙后的糠醛渣用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解吸再生试验,第5次使用时对甲基橙仍然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研究显示,糠醛渣在室温条件下、较宽的pH范围内能快速高效地吸附水中的甲基橙,并且重复利用性好,是一种在偶氮染料废水处理中具有发展前景的廉价、可再生生物质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97.
两种抗生素菌渣经SEA-CBS技术处理后的肥料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抗生素菌渣的环境无害化利用处置目前已成为行业和政府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有效实现抗生素菌渣的资源化利用,开展了经SEA-CBS高效复合资源化利用技术制成的吉他霉素和螺旋霉素菌渣有机肥理化特性研究,并分析了未施肥、施加不同比例的商品肥和菌渣有机肥对苦苣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吉他霉素和螺旋霉素菌渣有机肥的pH分别为6.59和7.92,含水率分别为5.21%和10.60%,抗生素残留均未检出;吉他霉素菌渣有机肥中w(Cr)、w(Pb)和w(As)相对较高,分别为33.40、7.05和1.57 mg/kg,而w(Cd)(0.34 mg/kg)和w(Hg)(低于0.002 mg/kg)相对较低;两种抗生素菌渣有机肥的总养分含量均在5%以上,w(有机质)均大于80%,均符合NY 884—2012《生物有机肥》及NY 525—2012《有机肥料》中的相关限值.植株生长试验研究发现,施加1%和3%的吉他霉素菌渣有机肥时,苦苣的株高、鲜质量和干质量均优于未施肥处理,且株高均大于施入商品肥处理;施加1%螺旋霉素菌渣有机肥下苦苣生长性能优于未施肥情况.研究显示,SEA-CBS技术可有效去除菌渣中残留的抗生素,并实现抗生素菌渣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98.
本研究测定了青海省西宁市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夏、冬两季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氯农药(OCPs)和类二噁英多氯联苯(DL-PCBs)的浓度水平.结果表明,青海省大气颗粒物中OCPs主要为DDTs、HCHs.西宁市DDTs和HCHs的平均水平分别为:35 pg·m-3、5.9 pg·m-3(夏季)和93 pg·m-3、11 pg·m-3(冬季),天峻县DDTs和HCHs的平均水平分别为:83pg·m-3、6.4 pg·m-3(夏季)和28 pg·m-3、6.7 pg·m-3(冬季).与亚洲其它地区相比,青海省大气颗粒物中OCPs处于较低水平.西宁市大气颗粒物中DL-PCBs的平均水平分别为:0.52 pg·m-3(夏季),0.99 pg·m-3(冬季),天峻县为:0.58 pg·m-3(夏季)、0.52 pg·m-3(冬季).西宁市夏、冬两季OCPs的平均水平均大于天峻县,而两地DL-PCBs的平均水平相当.本研究中高原地区DL-PCBs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与极地地区的研究相比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而DDTs和HCHs则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9.
调查了两个果园15~20年树龄的苹果树在连续用福美胂喷涂7~10年后树根、树皮、枝条、叶片、果实和土壤的砷含量,并和未使用福美胂的果树含量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果实中有砷积累,但未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使用福美胂的树皮、技条、叶片中砷含量比未使用福美胂的高儿倍~十几倍,树皮和短梢叶含量最高。枝条和叶片与树皮的砷含量有密切正相关。土壤表层虽有轻度积累,但不会对土壤生态环境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0.
Assessment of airborn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in houses of young children (1-6 years old) and childcare facilities was conducted following pesticide applications in an agricultural community in Japan. Trichlorfon and fenitrothion, applied in two separate periods, were frequently detected from outdoor and indoor air. Dichlorvos, the primary degradation product of trichlorfon, was also detected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richlorfon. Both the outdoors and indoor concentration of applied pesticide were shown to increase with de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pesticide-applied farm. Indoor concentration of these pesticide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outdoor concentration (p=0.001 for trichlorfon and p=0.001 for fenitrothion), indicating infiltration of applied pesticide inside. Ratio of indoor to outdoor concentration (I/O ratio) of fenitrothion was higher for houses with windows open during the application than those with closed windows (median value: 0.74 vs. 0.16, p=0.003). However, a similar trend was not observed for trichlorfon as well as dichlorvos in the first period. Dichlorvos was found to have a higher I/O ratio than trichlorfon during the period, and clear correlation between indoor concentrations of dichlorvos and those of trichlorfon suggested increased decomposition of trichlorfon in the indoor environment. Daily inhalation exposure estimated by using the fixed measurement data and time-activity questionnaire ranged from 0 to 35 ng/kg/day for trichlorfon, from 0 to 26 ng/kg/day for dichlorvos, and from 0 to 44 ng/kg/day for fenitrothion. Median inhalation exposure from indoor air accounted for 74%, 86.3%, and 45% of the daily inhalation exposure, respectively. For kindergarteners or nursery school children, inhalation exposure at childcare facilities was comparable with or more than that at home, indicating that pollution level at childcare facilities had potential of high impact on children's exposure. Estimated daily inhalation exposures were inversely correlated to the proximity of their activity location to the pesticide-applied fa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