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79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101篇
综合类   311篇
基础理论   84篇
污染及防治   79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为了减小液化石油气沸腾液体扩展蒸汽云爆炸事故后果,采用ALOHA软件对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进行研究,基于液化石油气泄漏量、空气湿度、风速、储存温度等爆炸事故后果影响因素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液化石油气泄漏量越大,沸腾液体扩展蒸汽云爆炸事故产生的火球直径越大,燃烧时间或热辐射时间越长,且造成的危害范围越大,事故后果越严重;随着空气湿度增加,事故影响的范围逐渐减小,事故后果相对减小;随着液化石油气储存温度增加,事故影响范围逐渐减小;风速对于事故影响范围无影响;空气湿度、储存温度及风速对火球直径及火球燃烧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732.
真菌-细菌协同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场地试验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采用真菌-细菌微生物制剂对中原油田不同类型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原位修复小试和中试.第1期场地试验从2004-11-05~2005-03-07,共122 d,柴油、润滑油和石油的TPH降解率分别为61.0%、48.3%和38.3%.中试从2005-05-18~2005-11-03,共历时161 d.人工污染土壤、新鲜型石油污染土壤和陈旧型污染土壤的石油烃降解率分别达到75.0%、46.0%和56.6%,而对照组的降解率分别为15.7%、20.0%和28.0%.分析了修复过程中土壤中石油烃各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真菌-细菌微生物制剂对饱和烃、芳烃、沥青胶质及非烃化合物均具有较好地降解能力.分别在修复后的人工污染、新鲜型污染和陈旧型污染地块种植小麦,产量分别为当地正常耕地产量的100%、57.2%和70.3%.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真菌-细菌协同修复石油烃污染耕地的可行性及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33.
与恒温进样气相色谱法相比,程序升温进样具有适用范围广、分析速度快、分离度高等优点。应用程序升温进样气相色谱法,建立了以正己烷为溶剂,C5-C44正构烃混合物为沸点定性校准物质,柴油-润滑油(体积比为1∶1)混合物为定量标准物质,可对污染土壤中C10-C40可萃取性石油烃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还可以快速直观地确定出各石油烃组分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对不同进样方式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使用分流/不分流进样口的不分流模式对馏分油进行检测时,存在分流歧视现象,定量结果偏差最高可达28.6%;而使用程序升温进样口的程序升温不分流模式,不存在分流歧视现象,在测定所含组分沸程较宽、浓度差别较大的馏分油以及污染土壤时,都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34.
A severe fire and explosion accident was caused by a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leak in Taiwan in 2019. This accident resulted in the loss of approximately US$3.5 billion in output value due to a one-and-a-half-year shutdown after the accident; however, no casualties were recorded at the accident scene. An analysis of the accident pipelin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ipeline leak had been caused by hydrochloric acid corrosion. Cause analysis based on the accident timeline, fault tree analysis, and causal factor charting indicated inadequacies in five elements of 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 (PSM) namely mechanical integrity (MI), management of change, emergency planning and response, process hazard analysis (PHA), and process safety information (PSI) as the root causes of the accident. Furthermore, insufficient PSI (i.e., a lack of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regarding corrosion mechanisms) was deemed to have been the core problem leading to the accident. This accident revealed common shortcomings that are often overlooked in PSM implementation in Taiwan; thus, the present research can serve as a vita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PSM programs in Taiw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