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881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89篇
综合类   1322篇
基础理论   298篇
污染及防治   229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In previous studies we detected lower species richness and lower Hg sensitivity of the bacteria present in egested guts of Porcellio scaber (Crustacea, Isopoda) from chronically Hg polluted than from unpolluted environment. Basis for such results were further investigated by sequencing of 16S rRNA genes of mercury-resistant (Hgr) isolates and clone libraries. We observed up to 385 times higher numbers of Hgr bacteria in guts of animals from polluted than from unpolluted environment. The majority of Hgr strains contained merA genes. Sequencing of 16S rRNA clones from egested guts of animals from Hg-polluted environments showed elevated number of bacteria from Pseudomonas, Listeria and Bacteroidetes relatives groups. In animals from pristine environment number of bacteria from Achromobacter relatives, Alcaligenes, Paracoccus, Ochrobactrum relatives, Rhizobium/Agrobacterium, Bacillus and Microbacterium groups were elevated. Such bacterial community shifts in guts of animals from Hg-polluted environment could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P. scaber Hg tolerance.  相似文献   
162.
直接驯化嗜盐菌处理高盐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大连旅顺盐场底泥中筛选出适合高盐度的嗜盐菌,在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中对其进行3.5%(质量分数)盐度的驯化,污泥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平均质量浓度达600mg/L。污泥比耗氧速率(SOUR)测量结果显示,内源呼吸阶段污泥SOUR为10.36mg/(g.h),外源呼吸阶段污泥SOUR达到29.09mg/(g.h),表明所筛选的嗜盐菌培养的污泥具有较高活性。利用培养的污泥进行高盐模拟废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对盐度为3.5%、COD为240~340mg/L的高盐废水,在每周期12h、曝气量0.6L/min、污泥MLSS为600mg/L、污泥龄为18d条件下,COD去除率达95%以上,NH4+-N去除率达61%,TP去除率达55%。改变进水有机负荷对出水COD去除影响不大,该系统耐有机负荷冲击能力较强;盐度负荷的改变对COD的去除影响不大,而NH4+-N去除率有明显变化,在3.5%和5.0%的盐度下,NH4+-N去除率分别为61%和31%。  相似文献   
163.
采用臭氧法水处理系统对地上游泳池的循环水进行灭菌消毒,研究了臭氧用量、循环水流量和运行时间等因素对臭氧法灭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组PEM臭氧发生器应用于21.2 m3的地上游泳池,在4 m3/h的循环水流量下运行12 h后,水中的细菌总数与大肠杆菌群数达到国家标准,去除率均在99%以上。与盐电解法水处理系统相比较,臭氧法水处理系统的优势在于:杀菌快速高效、出水水质的理化指标较好和运行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64.
聚合物驱采出水中聚丙烯酰胺的微生物联合降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株细菌的培养降解实验研究聚丙烯酰胺(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HPAM)降解菌对水环境下聚丙烯酰胺的降解作用,讨论协同降解机理。2株降解聚丙烯酰胺的菌株假单胞菌CJ419、枯草芽孢杆菌FA16在初始30℃废水样品上培养,定期测量细菌生物量和HPAM降解率。培养30 d后CJ419和FA16对聚合物的降解率最大值分别达到30.4%和25%,而以1∶1比例的混合菌降解率最大值达到80.3%。对2株菌胞外各组分研究表明:混合菌降解HPAM的机理主要由胞外降解酶系水解聚合物侧链基团导致HPAM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同时生长过程中降解菌还会释放非蛋白还原性物质引发氧化反应共同参与HPAM降解。  相似文献   
165.
多环芳烃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并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生物修复处理具有费用低、效果好、污染物残留量低、不产生二次污染、能够保持或改善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等优点。实验分别在对单一菌株、两两混合菌株及三株菌混合等三种情形下,对蒽、菲、芘的降解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一菌株对蒽、菲、芘有一定的降解能力,菌株混合时,对蒽、菲的降解率有所提高;三株菌种混合时,黄杆菌对放线菌、红球菌的生长过程有抑制作用;蒽、菲、芘的降解过程会不断交替进行着产酸和脱羧过程,使降解液pH值出现波动;同时在降解过程中,菌体能产生表面活性物质,这有利于蒽、菲、芘的生物降解转化。  相似文献   
166.
2组ASBR接种污泥源分别为好氧硝化污泥、好氧硝化污泥和厌氧氨氧化污泥按2:1比例}昆合的混合污泥。在相同条件下,经过驯化培养均实现了厌氧氨氧化的稳定运行。接种好氧硝化污泥的反应器的适应期为29d,经过105d的培养反应器成功启动;接种混合污泥的反应器的适应期为13d,经过49d反应器启动成功。从2组ASBR污泥中提取细菌总DNA,经过厌氧氨氧化菌特异引物Pla46rc/Amx820对污泥样品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等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接种不同污泥源条件下的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菌的特性存在差异,接种污泥源为好氧硝化污泥的反应器中存在的厌氧氨氧化菌种为CandidatusKuenenia,而接种混合污泥的反应器中存在的厌氧氨氧化菌种为CandidatusAnammox—oglobus,与最初接种的混合污泥中的厌氧氨氧化菌相同。当接种污泥中存在厌氧氨氧化菌时,该菌株经过长时间的驯化可成为优势菌种,而当接种污泥中无厌氧氨氧化菌存在时,CandidatusKueneniasp.可以在反应器中占主导,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7.
发光细菌法在水质综合毒性在线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洋发光细菌费氏弧菌(Vibriofischeri)作为检测生物,采用冻干菌粉快速复苏技术,研究费氏弧菌在水质检测中的最佳测试温度和有效性测试条件,并对硫酸锌等多种毒物和几种实际水样进行发光抑制作用分析。研究表明,费氏弧菌冻干粉复苏菌液保存在2~5℃条件下能有效测试7d,最佳测试温度为15℃,最佳测试时间为15min。氯化汞、硫酸锌、硫酸镉等重金属和苯胺、多菌灵、甲醛等有机毒物对费氏弧菌均具有较强的光抑制作用,也即费氏弧菌对以上毒物较为敏感,并能够连续7d保持对同一浓度硫酸锌的敏感性较为一致。对几种实际水样的测试和分析表明,以费氏弧菌为指示生物的发光细菌法能够应用于水质环境安全的综合毒性在线监测预警中。  相似文献   
168.
实验采用经甲苯培养驯化而成的单一假单胞菌菌种,通过分析平板式生物膜反应器内,不同阶段假单胞细菌生物膜干重、厚度、活性生物量和生物种群分布的变化,研究生物膜特性与降解效率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挂膜初期生物膜迅速生长,生物量以及生物膜干重增长很快,有利于甲苯及营养物质的传输,降解效率也快速提升。随着生物膜的生长,生物量及干重也逐步增加,厚度逐渐增加使传质阻力不断增大,生物膜上层微生物的有机底物供应不足,使生物膜上层结构稀疏,最终维持一个甲苯的总传输量与生化降解量的平衡,生物量的生长与衰亡也达到动态平衡,形成了一个较高且稳定的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169.
油田水反硝化技术抑制硫酸还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涛  苟智  王林 《环境工程学报》2013,7(2):617-623
利用反硝化技术对江苏油田5个联合站的采出水,进行了添加不同抑制剂的浓度、种类、不同配比和接种DNB菌对SRB、DNB的菌落数量、硫化氢的产生量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的静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投加一定浓度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钼酸盐,对油田采出水SRB的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同等浓度的抑制效果表现为亚硝酸盐>硝酸盐>钼酸盐,同时投加DNB和0.3~0.5 g/L(比例为1∶1)的亚硝酸盐/硝酸盐可较好地抑制油田采出水中的SRB和硫化氢的产生,其中0.5 g/L抑制效果最明显,可抑制硫化氢的产生10 d以上,SRB和硫化氢抑制率分别可达87%和98%。以不同药剂的常压静态腐蚀实验结果表明,抑制剂的腐蚀速率比杀菌剂和缓蚀剂略高,但低于石油天然气行业中标准规定的0.0076 mm/a,也远低于对照样的0.152 mm/a。  相似文献   
170.
为了揭示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氨氧化菌(AOB)群落结构的演替规律,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克隆测序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AOB群落的演替进行了研究。DGGE结果表明,污泥接种驯化期,AOB群结构的变化较为剧烈,在外加选择压的作用下,种群多样性迅速下降;但随着污泥颗粒化的完成而趋于稳定。测序结果表明,接种污泥中的大多数亚硝化单胞菌属因可快速适应工艺的淘洗过程而被保留在系统内,而亚硝化螺菌属逐渐被淘汰。real-time PCR结果表明,在经历了运行初期的淘洗后,AOB含量随着污泥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增长;但污泥的氨氧化活性随着污泥浓度的增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