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95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395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41.
将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应用于植物重要致病菌——青枯菌的分离分析.青枯菌纯培养物经过色谱分离得到3个特征峰,收集3个色谱峰组分进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3个组分均属于青枯菌生化Ⅲ型;进一步分析发现,3个色谱峰组分在质粒DNA、细胞表面鞭毛菌毛蛋白含量和全细胞脂多糖成分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细胞表面黏附的胞外酸性多糖EPSⅠ含量差异显著;3个色谱峰青枯菌细胞表面疏水性的测定结果也证实了EPSⅠ是造成不同青枯菌细胞色谱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高效离子交换色谱为细菌活细胞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图4表2参15  相似文献   
342.
陈青  周顺桂  袁勇  徐荣险  胡佩 《生态环境》2011,20(5):946-950
重点考察了不同外阻(10、150和1 000Ω)对污泥微生物燃料电池(sludge microbial fuel cell,SMFC)产电性能及有机物去除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阻对电池产电和有机物降解有显著影响,低电阻有利于电流产生及有机物消耗。当外阻为10Ω时,输出电流最高(4.2 mA),且污泥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去除速率最快(53 mg.d-1)。DGGE图谱显示,不同外阻导致阳极微生物菌落结构有明显差异;CV扫描发现外阻对生物膜氧化还原能力有显著影响,低电阻下运行的阳极生物膜氧化还原活性较强。本研究为理解外阻与阳极生物膜间的关系提供一条有益线索,也为MFC性能提高提供一条可操作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343.
王钰涛  范晨阳  朱金鑫  李轶  王龙飞 《环境科学》2021,42(12):5826-5835
底栖生物膜是河流生态系统重要的初级生产者,能够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响应,在河流碳循环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人们对于污水处理厂尾水受纳河流底栖生物膜细菌群落与水溶性有机质(water-soluble organic matter,WSOM)的特征及内在联系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本研究使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解析代表性污水处理厂尾水受纳区底栖生物膜细菌群落和WSOM的特征.结果表明,底栖生物膜WSOM中识别出两种类腐殖质组分和一种色氨酸类蛋白组分,其中大分子类腐殖质在底栖生物膜WSOM中占据优势地位.尾水区底栖生物膜细菌群落的均匀度及多样性沿程提高,相较于未受污染的上游区,污染源头区和污染下游区生物膜细菌群落结构更加稳定.发色水溶性有机质(colored water-soluble organic matter,CWSOM)、有机质芳香性和分子量是影响尾水区底栖生物膜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芳香性色氨酸类蛋白对生物膜细菌群落变化的解释度最高(34%).共现网络揭示了细菌群落与WSOM组分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Proteobacteria和Halobacterota通过碳循环过程参与生物膜WSOM的新陈代谢,生物膜细菌群落与WSOM的组成将以一种动态变化的模式对尾水排放做出响应.本研究为探寻尾水受纳区水生态变化的指示标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44.
王敏  张雨桐  黄晨  任杰辉  万甜  程文 《环境科学》2023,44(2):847-856
湖泊水体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代谢功能研究对城市景观湖泊水环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汉城湖、南湖、兴庆湖和桃花潭为研究区域,使用Illumina Nov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4个不同类型湖泊中群落组成和结构,使用冗余分析方法分析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采用Tax4Fun预测细菌群落的代谢功能.结果表明,不同湖泊水体细菌群落多样性各不相同,其中桃花潭α多样性最高,兴庆湖最低,同一湖泊水体的细菌群落结构有聚集趋势;4个湖泊水体的细菌优势门类相似,主要是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不同之处仅在于细菌的比例;4个湖泊水体属水平细菌群落分布有较大差异;水体理化性质与细菌群落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最关键因子为氮磷营养盐(P<0.05); Tax4Fun功能预测表明,4个湖泊水体细菌群落代谢功能相似,氨基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对丰度最高,此外,其潜在的耐药性细菌污染较大以及致人类患传染性疾病可能性较大.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西安市城市湖泊水环境细菌现状,为城市湖泊治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5.
夏皖豫  陈彦云 《环境科学》2023,44(2):1095-1103
为了解粉垄耕作对耕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分布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生态分子网络结构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宁夏引黄灌区不同耕作方式下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粉垄耕作(DVRT)和传统耕作(CT)这2种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技术对不同处理的耕地土壤细菌群落进行了分子生态网络分析.结果表明,0~20 cm土层中,DVRT比CT处理显著提升了总有机碳(TOC)、总氮(TN)、碱解氮(AN)、总磷(TP)、有效磷(AP)和总钾(TK)的含量;20~40 cm土层中,DVRT比CT处理显著提升了TOC、 TN、 TP、 AP、 TK和有效钾(AK)的含量.DVRT处理的含水量(WC)显著提高了8.13%~13.30%,pH和电导率(EC)分别降低了4.51%~5.85%和12.5%~13.33%.玉米不同生育期和土层中,DVRT处理的Shannon和Ace指数均增加.优势细菌门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细菌群落β多样性结果显示,DVRT和CT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冗余分析和偏曼特尔检验结果表明,pH、 EC和TP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46.
湖南石门雄黄矿区As(砷)污染问题由来已久,黄水溪更是长期受矿区影响.为进一步指导对矿区As污染的综合治理,通过分析河流As质量浓度及其通量、沉积物ATR-FTIR(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及其溶解释放As的能力、沉积物细菌群落多样性,对黄水溪石门雄黄矿河段中As的地球化学迁移行为及其河流沉积物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①石门雄黄矿区河段水系中ρ(AsT)为0.28~10.43 mg/L,并且主要以As(Ⅴ)形式存在,少量为As(Ⅲ).②As年通量在该河段区域增加约5.71 t.③ATR-FTIR分析沉积物显示,463、875和910 cm-1处吸收带来自AsO43-(砷酸根)的振动,775和796 cm-1处吸收带来自AsO33-(亚砷酸根)的振动,表明该沉积物中存在含As矿物.④在沉积物溶解试验中同时释放As(Ⅴ)和As(Ⅲ),振荡6 h后ρ[As(Ⅴ)]和ρ[As(Ⅲ)]分别达0.014~0.550和0.002~0.291 mg/L.⑤沉积物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显示,黄水溪As污染已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表现为ρ(AsT)较高水环境影响下,沉积物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减少,同时出现未鉴别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黄水溪沉积物中的优势菌群.研究显示,黄水溪中As主要迁移途径可能为,在废弃选矿区域段含As尾矿颗粒进入河道,之后溶解进入水环境,在下游河段又再次被吸附/沉淀,并且吸附的As并不稳定,易再次释放.   相似文献   
347.
● Evaluated three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consortia’s growth kinetics. ● Conventional method is flawed since it relies on the total biomass concentration. ● Considering only selected bacterial taxa improved the accuracy. ● Considering oligotrophs and copiotrophs further improved the accuracy.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for determining growth kinetics of microbial consortia relies on the total biomass concentration. This may be inaccurate for substrates that are uncommon in nature and can only be degraded by a small portion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1,4-dioxane, an emerging contaminant, is an example of such substrates. In this work, we evaluated an improve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growth kinetics of a 1,4-dioxane-degrading microbial consortium. In the improved method, we considered only bacterial taxa whose concentration increase correlated to 1,4-dioxane concentration decrease in duplicate microcosm tests. Using PEST (Parameter Estimation), a model-independent parameter estimator, the kinetic constants were estimated by fitting the Monod kinetics-based simulation results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at consisted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1,4-dioxane and the considered bacterial taxa. The estimated kinetic constants were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from another set of microcosm tests. The evaluation was quantified by the sum of squared relative residual, which was four orders of magnitude lower for the improved method than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By further dividing the considered bacterial taxa into oligotrophs and copiotrophs, the sum of squared relative residual further decreased.  相似文献   
348.
为掌握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鄱阳湖沙地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特征,以湿地松、香根草、单叶蔓荆、狗牙根等植物恢复措施的沙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植物恢复前后细菌群落变化.结果显示,相较对照组,土壤细菌多样性均有提升,在门水平上,绿弯菌门丰度大幅降低,而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丰度增加.在属水平上,副伯克霍尔德氏菌属、慢生根瘤菌属、芽孢杆菌属、分枝杆菌属等丰度提升,而假单胞菌属丰度大幅下降.植被恢复后,不同植被固氮功能细菌丰度提升,而香根草、狗牙根土壤磷细菌丰度下降,湿地松土壤固氮、解磷功能优势细菌提升幅度为76.11%、51.12%,单叶蔓荆为65.04%、23.17%.土壤容重、有机质、全磷、有效氮是影响功能细菌变化的重要因素,其中有效氮与芽孢杆菌属、分枝杆菌属呈显著水平以上相关性.本研究表明鄱阳湖沙地植被恢复措施提升了固氮细菌的丰富度,但不同植被土壤解磷细菌群落变化差异大;研究结果可为沙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图6表3参34)  相似文献   
349.
基于再生水农业灌溉利用引发的人体健康和环境风险,通过施用土壤改良剂揭示再生水灌溉根际土壤菌群组成与多样性变化特征,并探讨土壤改良剂对根际土壤病原菌和抗生素抗性基因丰度变化的影响规律,对于土壤改良剂的合理施用具有指导意义.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定量PCR检测方法,研究了生物质炭、生物有机肥、腐植酸、松土精和玉米酒糟对再生水滴灌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特定基因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处理显著增加根际土壤有机质和总氮含量;生物有机肥处理显著增加EC值和有机质含量;玉米酒糟处理显著增加EC值、总氮和总磷含量(P<0.05).除生物质炭处理外,其他各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根际土壤pH (P<0.05).5种改良剂处理下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在纲和属水平上较相似,但其相对丰度存在差异.α-Proteobacteria、γ-Proteobacteria、Bacteroidia、Actinobacteria、Acidimicrobiia和Anaerolineae为所有处理中的优势菌纲,优势菌属组成包括:PseudomonasSphingobiumSphingomonasCellvibrioAllorhizobium-Neorhizobium-Pararhizobium-RhizobiumFlavobacteriumAlgoriphagus(相对丰度>1%).环境因子关联分析表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pH、EC、总氮和总磷含量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病原菌与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检出丰度分别在103~107 copies ·g-1和104~108 copies ·g-1.改良剂对病原菌和抗生素抗性基因检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生物有机肥、松土精和玉米酒糟处理均会导致部分抗生素抗性基因丰度显著增加,而腐植酸和玉米酒糟处理下丁香假单胞菌、茄科雷尔氏菌和大肠菌群丰度显著降低(P<0.05).弓形菌、蜡样芽孢杆菌、成团泛菌和粪拟杆菌与四环素类(tetAtetBtetOtetQ)、磺胺类(sul1)和红霉素类(ermBermC)抗性基因丰度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认为监测再生水灌溉下农业环境中病原菌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同时,也要关注土壤改良剂的合理施用避免加剧生物污染的散播.  相似文献   
350.
探讨高量秸秆还田模式协同配施芽孢杆菌等功能菌群对沙化土壤的培肥潜能,解析土壤碳氮磷组分和菌群功能活性的变化特征,可为高效提升沙化土壤肥力提供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秸秆不还田(CK)、高量还田梯度分别为6.00 kg ·m-2(ST1)、12.00 kg ·m-2(ST2)、24.00 kg ·m-2(ST3)、6.00 kg ·m-2+芽孢杆菌(SM1)、12.00 kg ·m-2+芽孢杆菌(SM2)和24.00 kg ·m-2+芽孢杆菌(SM3)这7个处理组.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土壤农化分析方法测定土壤化学性质.结果发现:①高量秸秆还田协同配施芽孢杆菌显著降低土壤细菌群落α多样性;②高量秸秆还田单一模式显著富集变形菌门,降低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配施芽孢杆菌对细菌群落结构变异性的影响更显著,在属水平上表现为假单胞菌、罗河杆菌和芽孢杆菌等有益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③基于FAPROTAX的功能预测发现:高量秸秆还田配施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土壤菌群对有机物质的分解潜力和氮组分转化潜力;④与对照相比较,高量秸秆还田配施芽孢杆菌显著提升了ω(SOM)、ω(TP)和ω(AP),分别提高了31.20~32.75 g ·kg-1、0.11~0.18 g ·kg-1和29.69~35.09 mg ·kg-1.因此,高量秸秆还田配施芽孢杆菌可显著提升沙化土壤有机质与磷组分含量、细菌功能活性与有益菌属丰度,对旱区沙化中低产田地力快速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