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551篇
安全科学   165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859篇
基础理论   187篇
污染及防治   189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1.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o synthesize a new type of bentonite sorbent that can simultaneously remove both organic compounds and phosphate from water. Inorganic-organic bentonites (Al-CTMAB-Bent) were synthesized by modifying bentonites with both AlCl3 and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CTMAB). Simultaneous sorption of aqueous phenanthrene and phosphate onto Al-CTMAB-Bent was examined. Removal rates of phenanthrene and phosphate from water reached 96.3% and 90.2%, respectively, at their respective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1 mg/L and 5 mg/L and the added amount of Al-CTMAB-Bent was 1.25 g/L. The residual turbidity of the Al-CTMAB-Bent suspension decreased 81.4% compared to that of organobentonite suspension after a 1 h settling time. Thus, inorganic-organic bentonite can be used to treat wastewater containing both organic pollutants and phosphate. Translated from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6, 27(1): 91–94 [译自: 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的方法,以不加抑制剂的尿素作为对照,对比研究DMPP及它的同分异构体3,5-二甲基吡唑磷酸盐作为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5-二甲基吡唑磷酸盐具有一定的硝化抑制作用.在培养期间,施加3,5-二甲基吡唑磷酸盐的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一周后始终低于对照,铵态氮的含量一用后始终高于对照.但在培养试验中后期(三周以后),3,5-二甲基吡唑磷酸盐的硝化抑制效果劣于DMPP.3,5-二甲基吡唑磷酸盐能否作为新型硝化抑制剂,还要对它的生理、生态效应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循环式活性污泥法中厌氧生物选择区的停留时间、进水有机物浓度和系统中泥龄、曝气时间等运行参数对选择区内厌氧释磷以及有机物的吸收贮存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区停留时间lh,系统泥龄5d,曝气2h,进水有机物浓度COD/TP=60--70,选择器中释磷效果及微生物的吸附性能最优,可去除进水中78%的COD。而且污泥沉降性能良好,试验运行过程中,SVI一直保持在30--40ml/g左右。  相似文献   
14.
巢湖底泥磷的释放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02,自引:3,他引:10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DO控制、pH值调节、温度调节、水动力条件等,进行了底泥释磷实验。实验表明:(1)厌氧条件下,底泥中的磷向水体释放,且释放强度随pH值的升高而升高。好氧条件下,底泥非但没有向水体释放磷,反而从水体中吸附磷,呈“负释放”状态;且pH值越低,“负释放强度”越大。(2)温度升高有利于底泥中磷的释放,最大释放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提前。(3)搅动条件下的底泥磷释放量大于静置条件下的底泥磷释放量。(4)微生物对磷释放有明显的影响。从本次模拟实验结果看,体系温度升高、减少溶解氧、提高pH以及施以水动力作用,均可使底泥中的磷释放量增加,在常温(25℃)、厌氧、pH=7.5条件下,底泥中磷向水体的释放量将增加17%左右。  相似文献   
15.
太湖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内源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太湖 2 0 0 1~ 2 0 0 2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与空间数据相结合 ,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太湖的水质参数概括为 5个主成分 ,提取并反证了湖泊水质各个主成分的科学内涵 ,分别为 :水体营养指数 (F1)、富营养化指数 (F2 )、水体溶解氧指数 (F3 )、水体色度指数 (F4)和水体酸碱指数 (F5 ) ;研究了各主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在室内环形水槽内模拟了水动力条件下太湖底泥的起动规律 ,得到了太湖底泥在 3种不同起动标准 (个别动、少量动、普遍动 )下的起动流速 ,并利用泥沙起动的理论模型给予了验证 ,最后得出太湖底泥在 3种不同起动标准下的起动流速分别为 :3 7.9cm·s- 1 ,46 7cm·s- 1 ,5 9 8cm·s- 1 .通过考察上覆水中TN、TP浓度的变化 ,建立了底泥中TN、TP释放率与水体流速的定量化关系 .并将太湖水量水质的同步监测资料应用在数学模型中 ,解决了以往模型中底泥释放率取为常数的不足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金陵分公司最近三年来加工高硫原油带入的硫在全厂炼油过程的分布情况。随着原油加工量及含硫量的快速增长,硫回收能力凸现不足,表明目前正在加速建设的加氢精制和硫磺回收装置是十分必要的,这将进一步提高综合硫回收水平。从长远来看,还需采用扩大加氢工艺能力,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达到减少硫向环境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磷的回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磷是一种不可再生而又面临枯竭的重要资源。为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除磷脱氮工艺把污水中的磷转移到污泥中以除去;由此形成富磷污泥,为实现污泥磷回收创造了条件。并介绍了三种从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中回收磷的工艺:污泥水解回收磷的工艺(KREPROProcess和Cambi-KREPROProcess)和从污泥焚烧灰中回收磷的工艺(BioConProcess)。这些工艺可以以磷酸铁或磷酸的形式回收污泥中约75%的磷。  相似文献   
18.
磷酸三丁酯萃取邻苯二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磷酸三丁酯(TBP)为络合剂,正辛醇,石油醚,氯仿,四氯化碳,环己烷为稀释剂,测定了络合萃取剂对邻苯二酚溶液的相平衡分配比,讨论了稀释剂,盐,体系pH值和磷酸三丁酯(TBP)络合剂的含量对萃取相平衡分配比D的影响,并分析了形成络合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19.
Effects of pH, temperature, and oxygen on the production and release of phosphine in eutrophic lake sediments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laboratory test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limination of matrix-bound phosphine was accelerated under initial pH 1 or 12. Phosphine levels could reach maximum under initial pH 10. The contents of phosphine in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alkali under pH 4–12. The rates of phosphine production and release from lake sediments varied with temperature. 20°C was the most favorable temperature for the production of matrix-bound phosphine. Oxygen showed little effect on matrix-bound phosphine. Matrix-bound phosphine concentrations in lake sediments were concluded to be dependent on a balance of natural generation and depletion processes. Translated from Acta Scientise Circumstantiae, 2005, 25(5): 681–685 [译自: 环境科学学报]  相似文献   
20.
土壤与沉积物中水溶性有机物释放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模拟研究了沉积物与草甸沼泽土中水溶性天然有机物从固相向水相释放的动力学过程,探讨了流速、温度和pH条件对土壤物中水溶性有机物释放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述过程可以用滞膜模型(单膜)加以描述,释放为典型的一级动力学过程,且草甸沼泽土中水溶性有机物的释放较沉积物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