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88篇 |
免费 | 2413篇 |
国内免费 | 22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40篇 |
废物处理 | 98篇 |
环保管理 | 368篇 |
综合类 | 3567篇 |
基础理论 | 669篇 |
污染及防治 | 890篇 |
评价与监测 | 284篇 |
社会与环境 | 92篇 |
灾害及防治 | 1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9篇 |
2024年 | 96篇 |
2023年 | 146篇 |
2022年 | 227篇 |
2021年 | 267篇 |
2020年 | 242篇 |
2019年 | 225篇 |
2018年 | 219篇 |
2017年 | 265篇 |
2016年 | 313篇 |
2015年 | 290篇 |
2014年 | 318篇 |
2013年 | 356篇 |
2012年 | 406篇 |
2011年 | 418篇 |
2010年 | 275篇 |
2009年 | 264篇 |
2008年 | 243篇 |
2007年 | 313篇 |
2006年 | 277篇 |
2005年 | 188篇 |
2004年 | 148篇 |
2003年 | 149篇 |
2002年 | 112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极端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讨论三峡库区汛期极端降水量的非均匀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三峡库区极端降水量空间分布表现为西南部和东北部地区相对较少,中部、东南部相对较多。库区汛期极端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空间差异不大,集中程度总体较差,东北部和西部地区极端降水相对集中,中部相对分散。库区极端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底和7月上中旬,东北部和西部偏西地区集中期相对较晚,中部地区集中期相对较早。库区汛期极端降水量的分配状况与同期极端降水量存在较好的关系,即极端降水量越少,则极端降水量越集中、集中期越早;反之极端降水量越多,则极端降水量越分散、集中期越晚,尤其是在库区东北部地区最为显著。三峡库区蓄水后极端降水集中程度在空间上一致性较好,表现为蓄水后更为分散;极端降水量和集中期则在空间上差异显著,大致表现为蓄水后东北部极端降水增加并延迟;西南部极端降水减少并提前 相似文献
92.
污泥的聚集形态和活性,是影响厌氧反应器处理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厌氧膨胀床反应器(anaerobicex—pandedblanketreactor,AEBR)处理低浓度城镇污水在启动和稳定运行期的污泥活性研究,AEBR在启动运行期内,接种颗粒污泥为适应低浓度基质条件,污泥粒径经历从大变小,再重新颗粒化粒径变大的过程。在运行期第103天,粒径小于1000μm污泥的体积比达到44.7%,平均粒径为952μm,到运行期第173天,粒径小于1000μm污泥的体积比降为28%,平均粒径达1179μm,污泥重新颗粒化完成。颗粒污泥适应新的环境后,单位重量污泥的最大比产甲烷活性(specificmetha.nogensisactivity,SMA)值和胞外聚合物含量增加,分别达到112mLCH4/(gVSS·d)和215mg/gVSS。在处理实际城镇污水的AEBR反应器内,辅酶F420含量可以有效指示污泥样品的产甲烷活性,AEBR反应器不同高度位置的污泥活性不一样,反应器底部污泥活性低于中上部区域污泥的活性。 相似文献
93.
94.
95.
96.
利用红萍(Azolla)对富营养化水产养殖水体进行净化研究。结果表明,红萍能显著增加水体中的DO,增氧幅度随流量在16.88%~70.46%之间变化,随着养殖水体流经的层数增多或者处理的时间延长,红萍对水体的增氧量加大,水中DO最终趋向一个常数值K;同时,红萍对水体中的NH3-N和TP都有明显的去除效果,NH3-N去除率随流量在9.86%~38.90%间波动,TP的去除率则随流量的变化在5.80%~38.43%之间波动。可见,红萍是净化水质的良好材料,能有效改善水产养殖水环境。利用红萍净化水体将为解决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的瓶颈提供新途径,实现水产养殖用水的封闭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97.
98.
99.
通过模拟煅烧试验制取水泥熟料,参照JGJ 55-2000(《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规程》)制取混凝土样品,参考SR003.1和NEN 7375浸出试验,分别研究液固比对粒状及块状混凝土样品中重金属(Cr、Ni和As)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液固比条件下粒状混凝土中的重金属浸出浓度为Cr>Ni>As,Cr、As浸出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分别为2 500 μg/L左右和5~6 μg/L,Ni在液固比(L∶S)<6时,浸出浓度随着液固比的增加而降低,在L∶S>6时,浸出浓度较稳定,为35.7~41.5 μg/L;浸出量均随着液固比的增加而增大。液固比(L∶S)<10时,块状混凝土中重金属累积释放量及扩散系数均随液固比的增加而增大,当L∶S>10时两者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00.
采用修正的Hedley磷素分级方法研究了生活垃圾堆放场和填埋场矿化垃圾中磷的形态分布,同时研究了鸡粪(含磷较高)和稻草(含磷较低)两种典型有机物料对矿化垃圾中不同形态磷的活化效应.结果表明,生活垃圾堆放场和填埋场矿化垃圾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表现出相似的趋势,仅树脂交换态磷和浓盐酸磷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以氢氧化钠磷和磷灰石型磷构成的中度活性磷均为生活垃圾堆放场和填埋场矿化垃圾中磷的主要赋存形态,分别占各自总磷的78%和74.9%,表明矿化垃圾中磷素具有高效利用的潜能.鸡粪和稻草均能显著活化矿化垃圾中的磷,而且鸡粪的磷活化效果优于稻草;氢氧化钠磷、磷灰石型磷和浓盐酸磷是矿化垃圾中活化磷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