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2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1267篇
安全科学   177篇
废物处理   55篇
环保管理   252篇
综合类   2163篇
基础理论   318篇
污染及防治   346篇
评价与监测   145篇
社会与环境   59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评述了近年来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理论和功能微生物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生物处理的新方法: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法、厌氧氨氧化处理法、同步硝化反硝化处理法、同步反硝化除磷脱氮法,并总结了各处理工艺的应用状况。对生物脱氮除磷微生物学和新的理论技术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2.
滨岸缓冲带控制农田氮磷流失的作用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面源氮磷的流失是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带来的环境、经济及社会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滨岸缓冲带截留污染物的效率和机理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滨岸缓冲带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功能和作用,论述了滨岸缓冲带对氮磷养分的截留转化机理以及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影响滨岸缓冲带截留转化氮磷养分的调控因子,在此基础上就目前滨岸缓冲带控制农田氮磷流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13.
黄磷是一种剧毒物,在化工、农药等领域广泛的使用,鉴于它的毒性以及使用广泛性,对环境有着很大影响,因此,黄磷的监测分析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环境意义。建立了水体中黄磷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水样经正己烷萃取、浓缩后,由含PFP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0 0~3.00 mg/L,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1,方法检测限为0.02μg/L,实验考察了不同类型水体的回收率,范围在49.1%~89.0%之间。该方法适用于水体中黄磷的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114.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红树林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广东、海南等地代表性红树林湿地为对象,研究红树林湿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沉积物有机碳、总硫、总氮和总磷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变化和影响,结果表明:1)广东和海南红树林区总氮和总磷变化相似,均为:沉积物〉农田〉鱼塘〉光滩,广西大冠沙稍有不同,光滩的氮磷含量最低;有机碳和总硫含量各地稍有差异,但是红树林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总硫...  相似文献   
115.
以贵州红枫湖后午重污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沉积物柱芯按每2cm分层,研究了沉积物中含水量、孔隙度、磷形态与生物可利用磷的垂向分布规律,并推算出污染沉积物的环保疏浚深度。结果表明,含水量和孔隙度在沉积物上部30cm内递减,30cm往下剧减。沉积物中不同磷形态、生物有效磷的垂向分布规律相似,分别在6~12cm和15~16cm两个层段出现了转折,在底部30cm后趋于稳定。沉积物表层16cm中NaOH-P和有机磷含量的剖面变化,反映了红枫湖近20年来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演变过程。根据含量拐点法和环保疏浚经济成本的考虑,可将后午区域疏浚层的深度定为30cm。  相似文献   
116.
总氮总磷在线自动监测仪已在中国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生产厂家日趋成熟、相关标准逐步出台、仪器性能基本达标。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仪器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认识与改进。从测定方法、国家标准、前处理、自动标定、检出限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该仪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7.
以北京市生活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液态聚合氯化铝铁及与聚丙烯酰胺(PAM)协同作用下除磷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液态聚合氯化铝铁与PAM复合作用时对除磷效果有一定的提高,明确了PAM的最佳投加量、最佳搅拌强度、最佳搅拌时间和pH,并得出了影响混凝效果因素的主次顺序为:pH值搅拌时间搅拌强度投加量。  相似文献   
118.
本课题以长沙市某污水处理厂的实际生产工艺流程为试验现场,全面考察了CASS工艺的工作性能,对CASS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进行试验研究,为工艺推广应用提供直接的设计依据。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考察在相同进水条件下,不同工艺对氮磷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四个CASS池对COD、TN、NH3-N、SS的去除率分别为96.6%、68.1%、84.4%、96.8%,均能达标排放,对TP的去除率为76.3%,超标率为69.3%,针对出水TP不达标的情况,主要讨论了影响除磷的因素并提出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9.
人工湿地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技术,能高效去除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物,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磷的去除不同于常规化学除磷或生化处理工艺,而是集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于一体,即通过基质、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完成。基质容易达到饱和是人工湿地除磷面临的主要问题,进水水质、水力条件、温度变化等条件也不同程度影响人工湿地的除磷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实现人工湿地除磷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20.
采用间隔流动分析法(SFA)测定地表水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废水中的总磷,并与现行国标方法作比对,发现悬浮物对SFA法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干扰,并对此进行了详细讨论且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均质机对水样均质能够有效消除悬浮物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水样经均质处理后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相对误差小于3.0%。SFA法绘制的校准曲线线性大于0.999 5,标准样品的平行测定RSD≤1.5%,方法检出低限为0.009 mg/L,地表水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1.4%~9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