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0篇
  免费   3085篇
  国内免费   336篇
安全科学   217篇
废物处理   134篇
环保管理   419篇
综合类   4202篇
基础理论   71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501篇
评价与监测   147篇
社会与环境   58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5年   40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367篇
  2015年   366篇
  2014年   400篇
  2013年   410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440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394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以南京市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原料热解制得污泥灰,并将其用于吸附直接耐酸大红4BS和活性艳红K-2BP模拟染料废水.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温度和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吸附时间和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效果有影响,而废水pH变化则不会引起脱色率的较大改变.室温下,4BS和K-2BP的最佳污泥投加量分别为3g·L-1、10g·L-1.4BS在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时间为25min,反应温度为40℃)下,脱色率可达93%;K-2BP在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时间为150min,反应温度为40℃)下,脱色率约为73%.  相似文献   
132.
洋河水库蓝藻水华爆发预测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预测洋河水库富营养化变化趋势和蓝藻水华爆发的风险,对洋河水库水体进行采样,分析其环境质量.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洋河水库叶绿素a含量处于高位,氮、磷含量不断上升,特别是总氮质量浓度在5 mg/L左右,主要以硝态氮的形式存在,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剧,具有大规模爆发蓝藻水华的风险.对洋河水库藻华爆发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提出...  相似文献   
133.
重点介绍A/O除磷工艺和A~2/O除磷脱氮工艺,以及影响除磷脱氮工艺因素和除磷动力学的研究。工艺研究采用了动态与静态实验方法,采用色质联机研究了有毒有机物的降解情况。试验结果表明,A/O、A~2/O工艺的BOD_5去除率近于二级污水处理厂,A~2/O法TP去除率近于三级污水处理厂,且去除难降解有毒有机物的效率高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动力学公式的修正使之更适于低碳源的情况。八种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工艺的设计与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4.
辽宁大伙房水库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79-2003年调查了大伙房水库理化指标,对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入库和库区水体总氮、总磷含量多年平均分别为1.61mg·l-1和0.036mg·l-1;1.23mg·l-1和0.036mg·l-1,均超过国家地表入库Ⅲ和库区Ⅱ类水质标准。库区其他17项水化指标符合国家地表水库区Ⅱ类标准。大伙房水库水体只受到轻度污染,水质等级为近Ⅱ级,属浮游植物响应型中营养水体。  相似文献   
135.
研究投加聚氨酯泡沫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SBBR脱氮除磷效果及机理.在SBR中填充聚氨酯泡沫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形成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SBBR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在A/O运行工况下对微生物进行培养驯化,并在SBBR运行稳定时研究其脱氮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SBBR中的聚氨酯泡沫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在空间上形...  相似文献   
136.
赵娜  崔岩山  付彧  谢建治 《环境化学》2011,30(5):958-963
为了研究EDTA和EDDS对污染土壤中Cd、Pb的去除效果和去除后土壤中Cd、Pb的风险,利用不同浓度的EDTA和EDDS(0、5、10、20、30、50 mmol·L-1)对污染土壤中Cd、Pb进行浸提,并利用in vitro 方法(人工模拟胃肠系统)对浸提后的土壤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EDTA对Cd的去除率显著高于EDDS,EDTA对Cd的去除率最高为82.4%;EDDS对Cd的去除率最高为46.8%.在5—30 mmol·L-1范围内,同浓度下,EDDS对Pb去除显著高于EDTA,两种螯合剂在50 mmol·L-1时对Pb的去除无显著差异.in vitro 实验表明污染土壤浸提后Cd、Pb的生物可给性显著降低.经EDDS浸提后Cd的生物可给性低于EDTA浸提后, Pb的生物可给性高于EDTA浸提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7.
A/O脱氮工艺实时控制对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红  马勇  彭永臻  王宝贞 《环境科学》2005,26(4):100-105
以人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提高A/O(anoxic/oxic)工艺氨氮和硝酸氮去除效率的实时控制对策.氨氮控制的本质是通过控制DO设定值和好氧区体积大小使出水氨氮浓度达标排放.硝酸氮控制的本质在于高效利用缺氧区反硝化潜力,为此建立了以调节内循环回流量或(和)外碳源投加量维持缺氧区末端硝酸氮浓度处于设定值的实时控制对策.系统控制采用两级结构,高水平监控层用来选择低水平执行层的设定值,而低水平执行层对DO值、好氧区体积、内循环回流量和外碳源投加量进行直接控制,试验表明上述控制对策可以显著提高系统脱氮效率,降低出水氨氮和硝酸氮浓度,并最大程度节约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38.
以礼嘉镇为例,分析了礼嘉镇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等的主要成分、畜禽粪便的排放量,提出了秸秆、畜禽粪便的深度利用最佳方法,即秸秆制燃料乙醇和配套的沼气方案。在沼气方案中,有效利用了不适合制备燃料乙醇的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同时得到了有机肥。  相似文献   
139.
水质总氮、总磷在线自动分析仪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质总氮和总磷在线自动分析仪的方法原理,主要类型,主要技术特点以及主要仪器型号等发展现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0.
During the summers of 1991–1994,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and Assessment Program (EMAP) sampled 344 lakes throughout thenortheastern United States using a proportional stratified sampling design based on lake size. Approximately one-quarter ofthe 344 lakes were sampled each year (4 years) for totalphosphorus to determine the proportion (and associated95% confidence intervals) of the northeast lake population 1ha (11,076 ± 1,699 lakes) that was in oligotrophic,mesotrophic, eutrophic, or heupereutropic (4 classes) conditionaccording to the total phosphorus criteria of the North AmericaLake Manegement Society. Estimates for the second, third, andfourth yr were developed as cumulative of the previous yrsamples and the current yr samples for the northeast as a wholeand for each of its three ecoregions (4 regions). New confidence intervals were computed for each cumulative yrcondition estimate. This produced a total (4 years × 4classes × 4 regions) of 64 cumulative yr tropic conditionestimates. Confidence intervals for 21% of these estimates didnot shorten with increased sample size. This phenomena raisedquestions about the accuracy of estimates based on cumulativesampling procedures. We explain why and how the phenomenon comesabout with both straight random and proportional randomsampling. Further, we present an example of the effects thisphenomenon has on lake tropic state condition estimates in thenortheastern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