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2篇
  免费   1183篇
  国内免费   5825篇
安全科学   1752篇
废物处理   282篇
环保管理   837篇
综合类   8793篇
基础理论   1851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779篇
评价与监测   425篇
社会与环境   336篇
灾害及防治   223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492篇
  2022年   627篇
  2021年   655篇
  2020年   679篇
  2019年   667篇
  2018年   557篇
  2017年   563篇
  2016年   644篇
  2015年   690篇
  2014年   568篇
  2013年   986篇
  2012年   988篇
  2011年   1057篇
  2010年   691篇
  2009年   830篇
  2008年   690篇
  2007年   808篇
  2006年   785篇
  2005年   570篇
  2004年   481篇
  2003年   394篇
  2002年   294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2014年3月、4月和7月分别采集了泉州市5个采样点共49个PM_(2.5)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样品镧系元素(Loid)及其他微量金属元素浓度水平.分析了PM_(2.5)镧系元素组成特征和配分模式,利用La-Ce-V三元图和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解析了泉州市大气PM_(2.5)污染来源.结果表明:(1)泉州市大气PM_(2.5)总镧系元素(Σ Loid)浓度为2.490~5.708 ng·m~(-3)(含量65.682~126.529μg·g~(-1)),轻重镧系元素比值(L/H)为12.086~14.319;(2)PM_(2.5)镧系元素配分模式与福建土壤相似,PM_(2.5)中Ce元素表现为正异常,而Eu元素表现为负异常;(3)城市扬尘、燃煤尘、汽车尾气尘和垃圾焚烧飞灰是泉州市大气PM_(2.5)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分别为18.9%、10.9%、30.6%和30.2%.  相似文献   
91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准确地评估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等级以降低其运输风险,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的危险货物运输企业BP神经网络安全评价模型;在从人-机-物-环境-管理角度构建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分别利用该模型和其他3种模型对3家实例企业进行仿真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评价结果与期望值间的相对误差约为0.5%~1.2%,计算精度优于其他模型,且具有计算量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913.
基于HERA-JANUS模型的空管人误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管人误分类分析是空管人误研究的基础。为了对管制员人误进行系统的分类研究,结合空管业务知识和认知心理学理论,对欧洲航空安全局和美国联邦航空局合作开发的HERA-JANUS模型的工作原理和流程进行较详细地分析。运用该方法模型,对我国一起空管不安全事件案例进行分析后得到3个由管制员所产生的人误差错,并对这3个人误差错分别从人误类型、人误认知、相关因素3方面进行详尽的分析研究,最后得出该不安全事件的21项人误结果。结果表明,HERA-JANUS模型能较全面地从深层次分析管制员的人误,其分类形式也便于开展空管人误统计。  相似文献   
914.
分别采用两种前处理方法分离富集加硫酸化污泥中的有机酸.方法一,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富集有机酸,在不洗脱的情况下直接和乙醇进行酯化反应,然后进行气质联用分析;方法二,利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型固相微萃取(ACF-SPME)的方法,顶空萃取分离后进行气质联用分析.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都未检测到酸化污泥中存在短链的有机酸,只检测到个别长链的和带苯环结构的有机酸.  相似文献   
915.
采用颗粒动态分析仪(PDA)对倒伞形表面曝气机曝气的Carrousel小试氧化沟进行测试,得出了氧化沟内较系统的流动特性参数.比较了固液两相在氧化沟内流动的差别,发现固液两相流动速度差别较小,由于惯性的影响,固相的沉降速度略大于液相.考察了表曝机的转速、表曝机相对于液面的位置、氧化沟的深度等因素对氧化沟内流动的影响,随着表曝机转速的增大和表曝机浸入液面深度的增加,流动速度和沉降速度均会增大,而氧化沟深度增加时,距离液面同一深度处的速度则会减小.实验结果与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形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变化趋势一致,说明本实验结果可用于指导工程实际,为氧化沟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16.
为评估可渗透反应墙(PRB)技术同步去除复合污染地下水中硝酸盐和重金属的可行性,选取蛭石、活性炭、固定化微生物为PRB反应介质,采用批实验和柱实验在不同填装方式及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等条件下,考察PRB技术对硝酸盐和Cd2+的同步去除效果。结果表明:PRB介质为蛭石或活性炭与固定化微生物组合型填料时,Cd2+对PRB去除复合污染水体中的硝酸盐影响甚微,可实现高效的同步去除;当进水NO3-N浓度为50 mg·L-1、Cd2+浓度为10 mg·L-1时,活性炭与固定化微生物的组合型反应介质对NO3-N和Cd2+去除率分别可达93.13%和95.80%,蛭石与固定化微生物的组合型反应介质对NO3-N和Cd2+去除率分别可达92.70%和99.50%,经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地下水Ⅲ级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以蛭石+固定化微生物、活性炭+固定化微生物作为反应介质的PRB技术可以实现NO3-N和Cd2+的同步去除,该技术可应用于处理硝酸盐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地下水。  相似文献   
917.
叶智新  任刚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12):2798-2807
为探讨改性碳纳米管(CNTs)对砷的吸附特性,采用化学修饰对CNTs进行了改性。将CNTs先后进行氧化和酰胺化处理,并与聚苯胺反应,得到酰胺化/氧化碳纳米管-聚苯胺(NMCNTs-PANI),利用SEM观察、比表面积测定、含氧含氮官能团和分子结构分析对改性前后CNTs进行了表征;研究了NMCNTs-PANI在不同反应体系对As(Ⅲ)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NMCNTs-PANI总孔容和平均孔径均有所增加;表面含氧含氮基团增加;初始pH对吸附量影响较显著;共存阴离子对吸附量影响可忽略不计;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证实该过程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NMCNTs-PANI通过表面吸附-化学诱导作用可较好地去除水中As(Ⅲ),是一种优良的含砷污染水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918.
在一定温度下 ,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PDMDAAC)溶解在聚合硫酸铁 (PFS)中 ,制成稳定的均相复合溶液。采用FT IR和X 射线衍射对其固体结构进行了分析。考察了液体复合絮凝剂的稳定性和固体复合絮凝剂的吸湿溶解性能 ,及其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 :在 6 0℃以下制备的液体复合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固体复合絮凝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比PFS更强的吸湿性 ;复合絮凝剂不是由PDMDAAC与PFS简单的机械混和 ,而是互相融合的复合体系 ;具有比PFS更优的去污性能和与PFS类似的较宽的最佳投药范围和 pH适用范围。对浊度和COD分别为 10 5 2和 187 5mg/L ,pH值为 7 5 9的生活污水 ,复合絮凝剂中Fe3 + 和PDMDAAC最佳用量分别为 5 4 .15和 4 2 7mg/L ,对COD的去除率为 77 14 % ,比PFS在用量为 81 2 2mg/L时的最佳效果高 12 %。  相似文献   
919.
介绍了非定态SO2制酸工艺的特点、流程及其在铅精矿烧结烟气治理中的应用效果.该工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0.
Hexavalent chromium-tolerant (1500?mg/L) bacterium MW1 was isolated from harbour water of Paradip Port and evaluated for Cr(VI) reduction potential. The isolate was identified as Exiguobacterium indicum by biochemical and 16S rRNA gene sequence methods. Salt tolerance of the bacterium was evaluated in a wide range of NaCl concentrations (0.5–13%, w/v). The Cr(VI) reduction of the strain was evaluated and optimised with varied Cr(VI) concentrations (100–1000?mg/L), pH (5.0–9.0), temperature (30–40°C) and shaking velocity (100–150?rpm) in two different minimal media (M9 and Acetate). Under optimised conditions, after 192?h of incubation nearly 92%, 50% and 46% reduction in the M9 minimal medium and 91%, 47% and 40% reduction in the acetate minimal medium were observed for 100, 500 and 1000?mg/L of Cr(VI), respectively. The exponential rate equation for Cr(VI) reduction yielded higher rate constant value, that is, 1.27?×?10?2?h?1 (M9) and 1.17?×?10?2?h?1 (Acetate) in case of 100?mg/L and became lower for 500 and 1000?mg/L Cr(VI) concentrations. Further, the association of bacterial cells with reduced product was ascertain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 UV–Vis–DRS and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nergy-dispersive X-ray analyses. The abov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higher reducing ability of the marine bacterium E. indicum MW1 will be suitable for Cr(VI) reduction from saline efflu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