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12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320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51.
总结了国内外研究中常用的基于外场观测的臭氧污染成因分析方法。区域传输和本地生成的相对贡献以及臭氧与前体物的非线性关系是研究臭氧污染和制定控制对策的两个关键科学问题。基于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常见的量化区域传输和本地生成贡献的方法包括背景点测量法、TCEQ区域背景臭氧估算法和主成分分析区域背景臭氧估算法;用于诊断臭氧光化学生成机制的方法包括光化学指示剂比值法和基于观测的化学模型。本文对上述方法的原理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评述,以期为环境监测资料的深入科学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2.
研究了太阳光照下,水溶液中FeC l3-三氯乙醛的光化学反应速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定时对含有不同浓度Fe(Ⅲ)的溶液进行实验测定,并根据三氯乙醛标准溶液曲线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波长为480nm的紫外光照射下:室内自然光下含有Fe(Ⅲ)和室外太阳光下不含Fe(Ⅲ)的三氯乙醛溶液中,三氯乙醛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但在室外太阳光下含有Fe(Ⅲ)的三氯乙醛溶液中,三氯乙醛的浓度随着Fe(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由此表明,Fe(Ⅲ)是三氯乙醛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FeC l3-三氯乙醛的光化学反应随着Fe(Ⅲ)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相似文献   
153.
二氧化氯催化氧化法处理PTA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PTA废水国内外处理技术状况,实验中系统地考察了pH、反应时间和氧化剂投加量对COD值、色度去除率的影响,优化了废水处理的操作条件,最终以较低的成本和方便的操作将PTA混合污水的COD值降至420mg/L左右,该废水可进入生物降解系统进行处理使其COD值降至150mg/L以下。方法操作简单,工艺流程合理,处理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54.
研究了以城市垃圾中3种典型的固体有机废弃物——锯木屑、纸张和塑料的热解产物(分别简称木炭、纸炭和塑料热解物)为原料,水蒸气为活化剂制备废弃物基活性炭时钙化物含量对活化过程、活性炭吸附性能(以碘值表征)及其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化物可加快活化反应的速度,且钙化物含量在1.5%时活化反应速度即已不再随钙化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则随钙化物含量的增加而减少,同时钙化物对活性炭的孔径分布基本无影响,但降低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微孔孔容及中孔孔容;钙化物的2种前驱体(即CaO和Ca(OH)2)对活化过程具有相同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5.
王淑勤  赵毅  谭茜  许佩瑶 《环境科学》2008,29(2):518-524
通过纳米TiO2催化CaO燃烧后粉煤灰的成分分析和燃烧烟气中SO2含量的测定确定固硫效果,探讨了纳米TiO2添加量、Ca/S摩尔比、不同条件制备的纳米TiO2及燃烧温度对分析纯CaO固硫的影响,比较了纳米TiO2对不同煤种以及不同钙基固硫剂的固硫效果,并对反应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纳米TiO2与CaO共同作用时,纳米TiO2最佳的添加量为8%;在Ca/S摩尔比为2、燃烧温度为850℃时纳米TiO2催化分析纯和工业纯CaO固硫效率达87.8%和60.3%,比不添加纳米TiO2时增加13.4%和29.6%.纳米TiO2对不同煤种燃烧时CaO固硫有较好地催化作用,能够促进SO2转化成SO3的本征反应,同时增加煤灰的孔尺寸,促进二氧化硫的扩散从而提高CaO的固硫效果.  相似文献   
156.
添加硫酸根对燃煤电厂V2O5基脱硝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分别制得活性物质V2O5的含量均为1%和SO2-4的含量不同的催化剂,并通过实验研究了添加SO-24对燃煤电厂SCR法脱硝技术中V2O5基催化剂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在NH3/NOx物质的量比为1.0和模拟烟气流量为72 L·h-1条件下,对几种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当负载加入5.01%的SO2-4或使用含有8.91%的SO-24载体制备催化剂时,催化剂的活性提高最为显著;在TGA 92热重.差热分析仪上对这两种催化剂进行了热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的硫酸根对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也有一定提高,且不会影响电厂SCR催化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7.
以焦炭为载体,Na2SiO3为粘结剂制备了负载型纳米TiO2光催化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出制备该光催化剂的最佳条件,研究分析了该催化剂在紫外灯辐照下降解亚甲基蓝染料废水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煅烧3h,粘结剂浓度为20%wt,煅烧温度为400℃时制备的负载型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降解效果最好,达到80.88%。  相似文献   
158.
天气型对北京地区近地面臭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臭氧(O3)是夏秋季北京城市大气光化学污染物中的首要气态污染物,气象因素是影响其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的主要因子之一.2008年7月~2008年9月,在北京市4个站点进行了臭氧、氮氧化物(NOx)和一氧化碳(CO)浓度的同步连续观测,并对同期天气型进行了分类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观测期间,北京地区处于低压前部(主要是蒙古气旋)和高压前部的比例分别为42%和20%,分别是造成臭氧浓度高值和低值的主要背景场.处于低压前部控制时,高温、低湿以及局地环流形成的山谷风造成区域臭氧累积,小时最大值(体积分数)高达102.2×10-9,并随气压的升高以3.4×10-9Pa-1的速率降低,山谷风风向的转变决定了臭氧浓度最大值出现时间,峰值出现在14:00左右;处于高压前部控制时,低温、高湿以及系统性北风造成区域臭氧低值,小时最大值(体积分数)仅为49.3×10-9,系统性北风将臭氧峰值出现时刻推后到16:00左右.北京地区臭氧光化学污染呈现出区域一致性,并与天气型有较好相关,关注天气型结构和演变对预报大气光化学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9.
MnO_2催化KMnO_4氧化降解酚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庞素艳  江进  马军  欧阳峰 《环境科学》2010,31(10):2331-2335
研究了MnO2强化KMnO4氧化降解酚类化合物的效能与机制.在假一级动力学实验条件下(KMnO4初始浓度是目标有机物初始浓度的10倍),考察了KMnO4对酚类化合物(2-氯酚和4-氯酚)的氧化降解规律.发现在KMnO4氧化降解酚类化合物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自催化现象,即原位产生的胶体MnO2可以促进KMnO4对有机物的氧化降解.实验进一步考察了MnO2浓度、粒径大小和溶液pH对MnO2催化KMnO4氧化降解酚类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胶体MnO2和颗粒MnO2都可以催化KMnO4氧化降解酚类化合物,而且假一级动力学常数(K)随着MnO2浓度(30~180μmol·L-1)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与胶体MnO2相比,颗粒MnO2的催化能力较弱;随着溶液pH的增加,MnO2催化能力逐渐减弱.实验中还发现外加MnO2能够催化KMnO4氧化降解2-硝基酚(单独MnO2和KMnO4均不能将其氧化),但对于二甲基亚砜(其不具有与金属离子络合配位的能力)则没有催化作用.由此推测MnO2催化KMnO4氧化降解有机物的作用机制可能为表面吸附络合催化,即吸附在MnO2表面形成的络合物比存在于溶液中的有机物本身更易被KMnO4氧化.  相似文献   
160.
Chemical forms, reactivities and transformation of iron fractions in marshy water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cross-flow filtration technique to study the iron environmental behavior. Iron fraction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acid-labile iron (pre-acidification of unfiltered marshy water samples, 0.7 μm), high-molecular-weight iron (0.7-0.05 μm), medium-molecular-weight iron (0.05-0.01 μm), and low-molecular-weight iron ( 0.01 μm). The cross-flow filtration suggested that iron primarily exist in both the 0.7 μm and 0.01 μm size fractions in marshy waters. Rainfall is the key for rain-fed wetland to determine fate of iron by changing the aquatic biochemical conditions. By monitoring the variation of iron concentrations and fractions over three years, it was found that dissolved iron and acid-labile iron concentrations exhibit a large variation extent under different annual rainfalls from 2006 to 2008. The seasonal variation for iron species proved that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could control some conversion reactions of iron in marshy waters. Low- molecular-weight iron would convert to acid-labile iron gradually with temperature decreasing. The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of iron fractions, especially low-molecular-weight iron had occurred under solar irradiation. The relative proportion of low-molecular-weight in total dissolved iron ranging from 28.3% to 43.2% were found during the day time, which proved that the observed de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acid lability iron was caused by its degradation to low molecular weight ir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