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5篇 |
免费 | 197篇 |
国内免费 | 20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1篇 |
废物处理 | 25篇 |
环保管理 | 41篇 |
综合类 | 445篇 |
基础理论 | 130篇 |
污染及防治 | 65篇 |
评价与监测 | 22篇 |
社会与环境 | 64篇 |
灾害及防治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44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66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1年 | 2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1.
本文将金融节能与金融发展同时引入传统LMDI分解模型,并融合脱钩弹性指数,分析了两者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检验了1997—2015年中国29个省区金融节能与金融发展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发现:首先,尽管1997—2015年中国碳排放规模的扩张趋势较为明显,短期来看,这一演变仍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碳排放增量持续扩张期、碳排放增量波动下降期以及碳排放增量平稳期。其次,不仅金融节能、金融发展以及经济增长是在短期和长期诱发中国碳排放变化的三个最主要因素,而且前两者对中国碳排放变化的影响还大于后者。再次,金融节能对中国碳排放变化的短期和长期作用方向始终与金融发展对中国碳排放变化的短期和长期作用方向相反。最后,金融节能和金融发展与中国碳排放变化之间在短期内基本维持弱脱钩或强负脱钩两种状态,而在长期呈现强负脱钩状态,通过分解这些脱钩弹性状态的诱因,不仅直接影响和交互影响的作用方向始终相反,而且两者还分别在金融节能与中国碳排放脱钩弹性变动以及金融发展与中国碳排放脱钩弹性变动中发挥截然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12.
采用线-筒式脉冲电晕反应器对二硫化碳(CS2)模拟废气的去除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以氩气为载气,考察了氧气和氢气对CS2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S2的去除率随脉冲电压升高而增大;氧气能够促进CS2的氧化分解,CS2去除率可达97%;有氧气存在时,CS2的最终氧化分解产物为CO、CO2、COS和SO2;当添加氢气时,反应产物主要为H2S和CH4.当反应器内筒表面加Ca(OH)2吸收剂时,CS2去除率有小幅度提高,同时气体产物中未检测到SO2和H2S,表明CS2的分解产物SO2和H2S气体被反应器中的Ca(OH)2吸收.实验还发现水汽的存在不利于CS2的氧化分解 相似文献
413.
华中地区种植业生产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人为因素源,探寻农业生产碳排影响因素,对实现农业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以中国粮食主产区华中地区为背景,综合运用IPCC(2006)推荐的方法估算华中地区1994~2013年种植业生产的碳排放量,基于Kaya恒等式、灰色关联模型对华中地区种植业生产的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识别并探讨主要影响因素的贡献。结果显示:(1)华中地区1994~2013年种植业生产碳排放呈上升趋势,2013年达到了11 257.63万t CO2-eq。其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的种植业生产碳排放增幅分别为101.29%、24.88%、21.73%;(2)在过去的20 a中,种植业生产效率、种植业结构、农业劳动力规模对农业生产碳排放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而农业经济发展则促进了种植业生产碳排,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3)近20 a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华中地区种植业生产碳排放最主要的贡献因子是种植业结构,其次是农业从业人口、种植业产值、人均农用物资消耗量。 相似文献
414.
双(对羧苯基)苯基氧化膦阻燃改性聚酯的热解和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双(对羧苯基)苯基氧化膦为阻燃单体,合成了阻燃共聚酯(COPET)。通过热失重分析和锥形量热分析,研究了阻燃共聚酯的热降解行为和燃烧特性,并对阻燃剂的阻燃机理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实验结果表明,阻燃剂双(对羧苯基)苯基氧化膦是适于聚酯的较好阻燃剂,但其发烟量有待抑制。 相似文献
415.
基于Divisia分解法的江苏沿海地区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江苏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增长以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碳排放呈增长趋势。为了研究影响江苏沿海地区碳排放的因素,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建立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2000~2008年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对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的贡献值和贡献率均呈指数增长趋势,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改善对人均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比较有限,经济发展是造成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为江苏沿海地区控制和减少碳排放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16.
超声波诱导降解甲胺磷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报道了用超声波诱导降解模拟水中低浓度甲胺磷农药的可行性试验.试验中探讨了声强、辐射时间、温度、初始pH和外加亚铁盐或H2O2等对降解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甲胺磷浓度为1.0×10-4mol/L、起始pH2.5、温度30℃、Fe2+>50mg/L、充O2至饱和的条件下,用低频超声波(80W/cm2)连续辐照120min,甲胺磷去除率达到99.3%. 相似文献
417.
418.
419.
通过运用分解模型,将工业COD和工业SO2减排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清洁技术效应和污染治理效应,并根据模型测算了2006~2009年各种效应的大小.结果表明:规模效应值为58.68%,即经济规模扩张增加工业COD和工业SO2排放,结构效应、清洁技术效应和污染治理效应效应值分别为-0.63%、-49.34%和-29.79%,即促进工业COD和工业SO2减排;分行业来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发展迅速,需要严格控制其发展速度;化学纤维制造业的COD产生强度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SO2产生强度升高,需要加强清洁生产控制;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的COD去除率和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的SO2去除率降低,需要加强污染治理控制. 相似文献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