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203篇
安全科学   111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445篇
基础理论   130篇
污染及防治   65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21.
ComparisonofsomeatmosphericchemicalmodelingschemesShenJi,ZhaoQianxueResearchCenterforEcoEnviromentalSciences,ChineseAcademy...  相似文献   
422.
A comprehensive field measurement was set up in Guangzhou City of China and the key was placed on NOx and O3 pollu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verage driving speed of vehicle was only 14 km/h in downtown with high frequency of idle and acceleration. Upward fluxes of CO and NO were observed in Dongfeng street. NOx annual mean concentration in urban area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nd NOx was identifi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pollutant since 1995. Photochemical smog pollution was serious in general,spatial and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O3 was observed. O3 concentration was kept in a high level in autumn, and its formation was restrained in summer due to frequent thunderstorm and high humidit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ed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and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O3 would increase 60%—100% if vehicular emission increased 100% in Guangzhou.  相似文献   
423.
多氯联苯光化学降解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10年以来多氯联苯(PCBs)在有机相、表面活性剂中的直接光化学降解行为,以及PCBs在水相中的光敏化反应和光催化反应等间接光化学降解行为。从光解动力学、光解途径、光解机理以及光解产物等几方面阐述了PCBs的光化学行为,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有机污染物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424.
有机过氧化物热分解激烈度的危险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小型密闭式压力容器试验(MCPVT)测定了有机过氧化物热分解产生的压力举动,根据压力(P)及其上升速度(dP/dt)考察了有机过氧化物热分解激烈度,并与压力容器试验(PVT)进行比较,寻找MCPVT与PVT之间的关系,给出了热分解激烈度的评价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除热分解前即产生蒸发的物质外,MCPVT的最大压力上升速度(dP/dt)max与PVT的最小孔径(d)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指出,对分解前产生蒸发的物质,不适合用PVT进行热分解激烈度的评价,应采用MCPVT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25.
目的 解决航空发动机主轴承微弱故障特征在高背景噪声环境和变转速工况下难识别的问题,提出基于优化小波包分解的航空发动机主轴承故障特征增强方法。方法 首先通过计算阶次分析方法,将振动时域信号转化为振动角域信号;然后对振动角域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并引入有效故障特征能量比和优化最大相关峭度解卷积方法对信号故障特征进行增强,通过循环迭代逐步提取故障特征;最后对信号进行包络分析,并与理论轴承故障阶次进行对比,实现轴承故障诊断。结果 通过对整机试车条件下航空发动机主轴承外圈压坑故障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有效增强振动信号中的故障特征信息。结论 与传统WPD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有效增强主轴承故障特征阶次,实现高背景噪声环境和变转速工况下的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426.
目的 研究甲基紫试验中含Al改性双基推进剂以及含RDX改性双基推进剂2种典型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热分解机理。方法 将这2种典型改性双基推进剂与普通双基推进剂进行对比试验,采用TG-DSC-FTIR-MS联用技术,通过对分解温度、放热量、分解产物等特征参数进行分析,明确3种推进剂的非等温热分解行为。采用微热量热法,在与甲基紫试验相同温度下对3种推进剂进行等温热分解行为研究。结果 含Al改性双基推进剂在程序升温条件下的热质量损失和热分解行为与普通双基推进剂的基本一致。含RDX改性双基推进剂中的NG较其他2种推进剂更易挥发,相应分解反应初期NG分解释放的NO2较少,且在整个热分解反应历程中分2个阶段,含硝酸酯基团的NC/NG体系先分解,再引起硝铵炸药RDX的热分解。在等温条件下,3种推进剂在40 min对应的反应深度均不超过0.4%,5 h对应的反应深度均不超过3%。但在分解反应初期,含Al改性双基推进剂分解反应的速率更快。结论 对比不同推进剂甲基紫安定性试验结果,并不是甲基紫试纸完全变色时间越长的热安定越好,说明甲基紫安定性试验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采用分解反应深度作为量气和量热方法转换的纽带,有望采用微热量热作为甲基紫试验的替代技术实现安定性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427.
目的 研究硝酸酯黏合剂预聚物中硝酸酯的分解、老化及相应的微观变化机理。方法 利用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NG/BTTN/PEG复合体系的热分解过程,基于此过程设计不同老化程度的硝酸酯分子。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结合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对硝酸酯分解老化导致的静电势分布、分子极性、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等一系列微观变化进行理论计算。结果 硝酸酯黏结剂预聚物中NG和BTTN的初始分解均以脱硝基反应为主导,随后C—C键发生裂解。这种裂解是由于前线轨道的变化引起解离能下降导致的。随着硝酸酯分子分解老化程度的加剧,分子表面的静电势分布逐渐趋向于电中性,老化导致NG和BTTN的分子极性先增大、后减小。老化过程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退化,主要由PEG分子上的O和硝酸酯分子上的H原子对间氢键作用的大幅减弱导致。结论 硝酸酯的分解老化减弱了与黏结剂分子间的静电吸引,改变了分子极性,弱化了分子间的氢键及范德华相互作用。老化过程的微观机制研究对于预测推进剂力学性能退化、组分迁移等宏观性能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8.
硝酸异丙酯对单基推进剂的安定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云爆剂中硝酸异丙酯渗漏对单基推进剂的安定性能影响。方法利用加速量热仪(ARC)对单基推进剂在混合硝酸异丙酯环境下的热分解情况进行研究,确定热分解特性参数,并通过速率常数法计算出动力学参数。结果得到了其绝热分解的温度、压力时间曲线,发现在混合硝酸异丙酯后,样品起始热分解温度和表观活化能基本不变。结论硝酸异丙酯对单基推进剂的起始分解温度和活化能没有明显影响,不会危害其热安定性能。  相似文献   
429.
在相同初始和排放条件下,对四种应用较广的光化学烟雾反应机理(CB4-99,RADM2,RACM,SAPRC99)进行了6组方案的比较。比较物种包括:(1)OH和HO2自由基;(2)H2O2,HNO3,PAN,甲醛和有机硝酸酯等光化学产物;(3)甲苯和SO2;(4)NOy,NOa和NOz.由于各机理对VOCs、自由基及含氮化合物处理的不同,导致了模拟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我们用模式模拟这些物种时,应特别注意机理不同而带来的模拟结果差异。  相似文献   
430.
用XRD Rietveld分析法,对共沉淀法制备的NiFe2O4在H2/CO2循环反应中的结构演变进行研究,发现随着循环反应次数的增加,NiFe2O4物相的含量逐渐降低,FexNi1-x物相的含量及其(200)衍射的平均晶粒逐渐增大,并出现Fe3C物相,其含量增长较快.纯NiFe2O4经15次循环反应后,体系中NiFe2O4物相的含量只剩下5%左右,样品基本失去分解CO2的活性.NiFe2O4掺杂4%铬后,明显提高了NiFe2O4骨架结构的稳定性,虽经50次H2/CO2循环反应,体系中NiFe2O4物相含量仍然有20%,分解CO2的活性仍达到初始活性的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