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42篇
安全科学   93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422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61.
分别运用吹扫捕集和三级低温预浓缩系统与气-质联用的方法,测定了2014年11月黄渤海表层海水和大气中主要的C2~C5非甲烷烃(NMHCs)的浓度,研究其分布特征及海-气通量,并评价了它们的大气化学反应活性.海水中乙烷、丙烷、异丁烷、正丁烷、乙烯、丙烯、1-丁烯、异丁烯和异戊二烯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53.0,49.4,26.4,29.2,186,62.7,35.6,89.9,42.4pmol/L.大气中乙烷、丙烷、异丁烷、正丁烷、乙烯、丙烯、1-丁烯、异丁烯和异戊二烯的体积分数平均值分别为0.043,21,0.36,6.7,7.5,0.71,0.12,0.16,0.085×10-9.大气中乙烷、丙烷、异丁烷、正丁烷、乙烯、丙烯、1-丁烯和异丁烯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均与异戊二烯没有相关性.海-气通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近岸陆架海域可能是大气中C2~C5NMHCs重要的源.通过计算C2~C5NMHCs的臭氧生成潜势和OH·消耗速率,表明乙烯、丙烯、丙烷和正丁烷是黄渤海大气C2~C5NMHCs的关键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462.
对光化烟雾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欧美国家和我国对光化烟雾监测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对光化烟雾进行研究的方法和要点,并根据目前自动监测发展水平探讨了光化学烟雾监测参数及作用,提出了加强光化烟雾研究和监测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63.
基于EMD的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及其成因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论文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及其成因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产量存在3年和9年左右的准周期波动,并以9年左右的波动为主。从粮食产量波动的趋势量分布来看,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粮食增长停滞;在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两个影响因子进行EMD分解时发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是粮食产量3年左右波动的控制因子,而粮食播种面积却是粮食产量9年左右波动的主要控制因子。对两个尺度的周期性波动分析发现,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幅度近年来不断增加,这将给我国已经相当紧张的粮食供需关系带来巨大的隐患。由于3年和9年左右的两个准周期波动在2005~2006年期间都将处于波谷,论文预测2005或2006年的粮食将严重短缺,并且短期内我国粮食产量仍会下降,但是较长期内粮食产量将回升。  相似文献   
464.
烟雾箱模拟乙炔和NOx的大气光化学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自制光化学烟雾箱进行了一系列表征实验并模拟了乙炔和氮氧化物NOx在室温(20±1)℃下的大气光化学反应.讨论了乙炔与NOx的协同作用对光化学反应产生O3的影响.实验得到了O3和NO2的壁损失分别为5.80×10-6s-1和2.41×10-6s-1,相对于模拟实验中的O3和NO2,该损失可以忽略.测得了单支40W黑光灯的有效光强为0.64×10-3s-1(以NO2的光解速率表示).经过净化空气的本底校正后,讨论了不同乙炔浓度、NOx浓度以及光照强度对体系产生O3的影响,计算了乙炔的增强反应活性值(incremental reactivity,IR),4组实验的IR最大值分别为1.76×10-2、2.68×10-2、2.04×10-2和2.84×10-2.并发现IR值与乙炔的初始浓度以及光照强度关系密切,与NOx初始浓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65.
不同工艺参数下纳米光催化分解甲醛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的工艺参数下对目前室内典型的污染气体甲醛进行了一系列纳米光催化分解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采用主波长为254nm的紫外灯对甲醛有更好的分解效率;(2)甲醛的分解效率随着紫外线光强、制备有纳米光催化薄膜材料的玻璃管内径的增加而增加;(3)两根不同内径的玻璃管同心圆状排列具有最高的甲醛分解效率;(4)有一个最佳的循环风速,在此风速下对甲醛的纳米光催化分解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466.
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投入分析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对自然物质的需求与消耗,综合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对中国经济系统1990~2002年间的自然物质投入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995~1999年间中国经济系统在保持自然物质消耗少量增加(以直接物质投入DMI为指标,年均增长约0.58%)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的较高速发展(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指标,年均增长约10%).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的去物质化,必须在保持较低人口增长速率的同时大力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经济系统的资源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67.
利用香港天文台40年(1968~2007年)的能见度数据,中西区空气监测站24年(1984~2007年)的空气质量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法,分析了香港地区大气环境状况与大气污染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香港地区1968~2007年间低能见度时数百分比平均每10年上升3.1%,其中,其上升趋势在1968~1989年较为平缓(平均0.7%/10a),20世纪90年代后(1990~2007年)则较为明显(平均7.3%/10a),且与地面臭氧浓度呈同步上升趋势.1993年前,低能见度时数百分比与NO2和NOx相关性显著,1993年后,与其相关性显著的污染物则是O3、SO2和NO2.这说明香港地区能见度的恶化在1993年前与光化学烟雾有关,但在1993年后则同时受光化学烟雾和与硫酸盐粒子有关的气溶胶烟雾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68.
蓝藻死亡分解过程中胶体态磷、氮、有机碳的释放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太湖采集蓝藻,通过室内培养观测了其死亡分解过程.用切向流超滤技术获取水中胶体物质,定期监测水样的胶体态、颗粒态、真溶解态及离子态磷、氮、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在蓝藻死亡分解过程中,水体胶体态磷、氮、有机碳和颗粒态磷、氮含量均显著升高,胶体态磷(CP)、胶体态氮(CN)、胶体态有机碳(COC)含量分别达到培养用水相应初始含量的5倍、9倍和5倍.说明蓝藻的分解会释放出大量胶体态和颗粒态营养盐.总结出了水华蓝藻死亡分解过程释放营养盐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469.
应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分析了500hPa高度场在广西秋季和冬季旱涝年的气候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前期500hPa高度场SVD分解的第一模态收敛速度比秋季快,但两个季度第一、第二奇异向量的累积方差都在60%以上,可见两个季度第一、第二奇异向量对应的SVD模态是最主要的SVD模态,代表了两要素场相互作用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70.
混合凋落物分解非加和性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合凋落物的分解是陆地自然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形式。在许多混合凋落物的实验研究中,混合凋落物的实际分解速率往往偏离于基于单种组分凋落物计算的预期分解速率,产生非加和性效应。从混合凋落物实验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大多数混合凋落物实验的质量损失、养分释放、微生物丰富度和活性都表现出非加和效应。混合凋落物实验不同设计方案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如各组分的初始比例、凋落袋、取样和各组分的分拣均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引起混合凋落物分解非加和性效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文章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机制三方面综述了非加和效应的潜在机制。未来的研究应模拟野外环境下凋落物的实际分解,并与气候变化、生态恢复等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