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41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54篇
综合类   277篇
基础理论   111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31.
为研究诱发中小学校园拥挤踩踏事故风险因素,根据近年来21起典型事故统计结果,设计调查问卷,在问卷信度检验结果满足良好的相关水平和一致性的基础上得出中小学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影响因素分为4个方面,9个因素。基于数据处理系统(DPS),引入非参数投影寻踪回归模型的理论方法,对多维拥挤踩踏事故影响因素数据进行投影降维分析,利用交叉核实,进行非参数拟合,得出每一因素的权重值及事故发生预测值。拟合结果表明:人群失控、人群密度、时间限制3个影响因素更为重要,在校园拥挤踩踏事故日常预防中应多予重视,同时初步探讨影响因素权重在中小学拥挤踩踏事故评估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有效防止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发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32.
基于压力论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压力源-压力流-压力汇的角度构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上海闵行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闵行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压力源虽然逐年来有所增加,但是其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支持力则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故闵行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向较为理想的趋势在发展。  相似文献   
433.
硫酸铵气溶胶对甲苯-NOx-空气体系光化学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武山  郝吉明  吕子峰  赵喆  李俊华 《环境科学》2007,28(6):1183-1187
利用大气模拟烟雾箱,研究了硫酸铵气溶胶对甲苯-NOx-空气体系光化学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铵作为气溶胶种子,其存在可以加快反应过程中颗粒物(particle matter, PM)的生成速度,并提高甲苯的气溶胶产率.在高浓度的硫酸铵气溶胶种子条件下,其初始浓度对反应过程中NOx、NO和O3的浓度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SOA)的生成有显著影响.在硫酸铵气溶胶种子浓度小于160 μg·m-3时,SOA的产率随初始气溶胶种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从最小7.2%到最大11.7%,其增幅超过60%.  相似文献   
434.
初步建立了面向生命周期评价(LCA)的适合我国土地利用生态影响评价的指标、特征化因子和影响大小计量模型.评价指标包括土地利用时间、面积、净初级生产力、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地形坡度.分别研究确定了基于NPP、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地形坡度的特征化因子及其当量系数.提出了基于顶级群落理论的土地利用生态影响评价计量模型.案例应用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为我国开展土地利用的LCA提供初步的技术框架和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435.
为了得到实时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组成和日变化特征,2006年夏季在广州市区内高约55m的楼顶采用在线的气相色谱仪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观测.结果表明,影响城市VOC含量的物种以及对臭氧生成有重要贡献的典型物种的日变化存在不同的特征.烷烃类和烯烃类物种出现早晚高峰值,估计主要与机动车排放有关,芳香烃除了与交通排放有关,还受到溶剂挥发的影响,早晨的峰值晚于交通高峰时间.异戊二烯在正午时间出现一天的单峰值,主要来自于天然源排放.乙苯和间对二甲苯的比值被用来表征采样点上气团光化学反应的进程,通常情况下,广州市区点气团经历的光化学进程越久,臭氧浓度越高.  相似文献   
436.
济南大气臭氧浓度变化规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殷永泉  单文坡  纪霞  由丽娜  苏元成 《环境科学》2006,27(11):2299-2302
利用近2a济南市区近地面大气O3浓度的观测数据,分析了O3浓度的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济南市区O3浓度以1a为周期呈明显的波动变化特征,城市光化学污染较重;1d当中O3浓度呈明显的单峰型变化,一般在午后达到最高值,而日出时分出现最低值;春季和夏季O3浓度高于秋季和冬季,而夏季和秋季O3浓度的日内变化幅度明显高于春季和冬季;受人们活动规律的影响,周末O3浓度的日内变化规律与平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37.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ual basis for linking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 and suggests an analytical approach that can be applied to stud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approach is centred on a broad set of policy evaluation criteria that merge traditional economic and sectoral goals and broader social issues related to health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The approach is inspired by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paradigms that emphasise human wellbeing, resource access, empowerment, and the arrived freedoms. It is outlined how indicators of wellbeing can be used to assess policies that integrate development and climate change policy objectives, and this approach is discussed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work that rather have been inspired b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pects of manmade, natural, and social capital. The experiences and results from case studies of development and climate that have done a first attempt to use human wellbeing indicators are reported and discussed. The studies include work from India, China, South Africa, Brazil, Bangladesh, and Senegal. A number of policy examples in the energy-, food-, and water sectors in these studies have shown up to demonstrate numerous linkages between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climate change. Various analytical tools have been used in the studies includ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scenario work as well as detailed micro-based analysis. The methodological conclusion that can be drawn from these studies, i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apply wellbeing indicators to the more detailed policy assessment, but a link to more general national and regional scenario work is not yet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438.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了不同介质、光源、起始浓度、H2O2浓度等对3种常见邻苯二甲酸酯(PAEs)光化学降解过程的影响,并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光降解的中间产物进行了检测,提出了可能发生的降解路径.结果表明:在不同介质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在Millipore-Q水中降解速度最快,而DEHP在天然海水中降解速度最快;3种PAEs在紫外灯照射下比模拟日光下降解速度快;相同紫外光照条件下,不同初始浓度的DMP、DEP和DEHP在研究浓度范围内(0.5~10μg·L-1)的光降解率随着浓度的增加呈现减小趋势;此外,体系中H2O2的存在会明显加快PAEs的降解速率;通过GC-MS分析,检测出了DEHP在UV/H2O2条件下降解产生的中间产物,并且发现DEHP是从侧链开始降解的.  相似文献   
439.
西南典型区域夏季大气含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是大气光化学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是臭氧的重要来源之一.利用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TR-TOF-MS)在成都平原对OVOCs进行观测,探讨其日变化特征、光化学反应活性、臭氧生成潜势和来源.结果表明,10个VOCs[乙醛、丙酮、异戊二烯、甲基乙基酮(methyl ethyl ketone,MEK)、甲基乙烯基甲酮(methyl vinyl ketone,MVK)、甲基丙烯醛(methacrolein,MACR)、苯、甲苯、苯乙烯、C8芳香烃和C9芳香烃]总浓度(体积分数)为(10.97±4.69)×10-9,OVOCs为(8.54±3.44)×10-9,芳香烃为(1.53±0.93)×10-9,生物源VOCs为(0.90±0.32)×10-9;光化学活性和臭氧生成潜势均排名前三的物种为:异戊二烯、乙醛和C8芳香烃;3个OVOCs物种(乙醛、丙酮和MEK)主要来源于本地生物源和人为二次源,且丙酮有较强的区域背景值,说明该地区的污染受到较为显著的区域传输的影响.本研究可加深对西南地区臭氧的区域形成机制的认识,为科学管控臭氧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0.
分别运用吹扫捕集和三级低温预浓缩系统与气-质联用的方法,测定了2014年11月黄渤海表层海水和大气中主要的C2~C5非甲烷烃(NMHCs)的浓度,研究其分布特征及海-气通量,并评价了它们的大气化学反应活性.海水中乙烷、丙烷、异丁烷、正丁烷、乙烯、丙烯、1-丁烯、异丁烯和异戊二烯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53.0,49.4,26.4,29.2,186,62.7,35.6,89.9,42.4pmol/L.大气中乙烷、丙烷、异丁烷、正丁烷、乙烯、丙烯、1-丁烯、异丁烯和异戊二烯的体积分数平均值分别为0.043,21,0.36,6.7,7.5,0.71,0.12,0.16,0.085×10-9.大气中乙烷、丙烷、异丁烷、正丁烷、乙烯、丙烯、1-丁烯和异丁烯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均与异戊二烯没有相关性.海-气通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近岸陆架海域可能是大气中C2~C5NMHCs重要的源.通过计算C2~C5NMHCs的臭氧生成潜势和OH·消耗速率,表明乙烯、丙烯、丙烷和正丁烷是黄渤海大气C2~C5NMHCs的关键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