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50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232篇
基础理论   151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71.
有机废水的复合光合细菌法处理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光合细菌法与活性污泥法结合组成的复合光合细菌微生物菌群,对不同有机废水进行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光合菌群具有单一方法处理有机废水的优点,复合菌群比普通活性污泥的比降解效果高出18 %~39 % ,在复合菌群的微生物组成中,多样性指数高于普通活性污泥,且光合细菌的优势度明显  相似文献   
372.
3株油脂化工废水降解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从油脂化工废水处理装置中分离到3 株降解脂肪酸和脂肪胺的功能菌,所筛选菌株对油脂化工生产废水有较好降解能力,其中 F A2 菌株对 C18 烯酸和 C18 伯胺作用48 h 的降解率分别为88 .8 % 和82 .3 % .3株细菌分别归类于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和棒状菌群  相似文献   
373.
底物初始浓度对光合细菌产氢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底物初始浓度对光合细菌产氢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并对光合细菌产氢得率和初始底物转化为氢气得率进行比较,分析底物初始浓度对光合细菌产氢代谢的影响,实验发现底物初始浓度为120 mmol/L时最适合光合细菌的产氢代谢,底物初始浓度达到140 mmol/L时,光合细菌主要进行生物量合成和产酸代谢,得到各浓度梯度下的最大生物量,但对产氢代谢产生抑制作用,表明最大生物量与最大的产氢能力之间不成正比关系及光合细菌产生CO2机制与产氢机制不同;光合细菌最大比产氢活性表现在对数生长期,最大生物量出现在稳定期。实验证明,光合细菌对数生长期受底物浓度影响大,底物浓度低,最大生物量所对应的时间相对较早,底物浓度增大,最大生物量所对应的时间相对延后。  相似文献   
374.
375.
利用自制的改性聚丙烯酰胺为载体包埋苯酚降解菌,考查了该载体对细胞性能的影响,比较了4种固定化方法--改性聚丙烯酰胺法、聚丙烯酰胺法、海藻酸钙法和聚乙烯醇-海藻酸钙法包埋微生物细胞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单体丙烯酰胺经改性后制得的改性聚丙烯酰胺对微生物细胞活性无影响.以其为载体固定苯酚降解菌,其细胞相对活性比聚丙烯酰胺法高出了42.4%;比海藻酸钙法高出了16.4%;比聚乙烯醇.海藻酸钙法高出了44.3%,表明改性聚丙烯酰胺包埋细胞更有利于细胞的增殖和活性恢复.重复应用实验表明,改性聚丙烯酰胺法得到的细胞凝胶,机械强度好,有弹性,可多次重复利用.改性聚丙烯酰胺作为细胞固定化载体其优点是交联速度快、聚合放热温度低、在侧链发生交联反应、抗水解能力强、无毒、凝胶寿命长.  相似文献   
376.
得克隆(Dechlorane Plus,DP)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氯代阻燃剂,具有POPs特性和环境毒性,但其生物毒性数据非常有限。本文选择水生初级生产者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藻细胞生长状况、光合色素水平、抗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研究了不同浓度DP对其生态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DP对纤细裸藻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DP浓度较低时(0.1和0.5 mg·L-1DP)类胡萝卜素含量受到轻微抑制;较高浓度DP暴露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GSH)水平显著增加,同时高浓度DP(8 mg·L-1)下MDA含量显著上升,提示膜结构受到损伤;表明较高实验浓度范围内,DP对纤细裸藻的生长及抗氧化系统均产生一定影响,结果将为DP的环境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7.
Ahammed GJ  Yuan HL  Ogweno JO  Zhou YH  Xia XJ  Mao WH  Shi K  Yu JQ 《Chemosphere》2012,86(5):546-555
The present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xogenously applied 24-epibrassinolide (BR) on growth, gas exchang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lipid peroxidation and antioxidant systems of tomato seedlings grown under different levels (0, 10, 30, 100 and 300 μM) of phenanthrene (PHE) and pyrene (PYR) in hydroponics.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decrease in growth, photosynthetic pigment contents,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maximal quantum yield of PSII (Fv/Fm), effective quantum yield of PSII (ΦPSII), 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qP) has been observed following PHE and PYR exposure. By contrast,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NPQ) was increased. PHE was found to induce higher stress than PYR. However, foliar or root application of BR (50 nM and 5 nM, respectively) alleviated all those depressions with a sharp improvement in the activity of photosynthetic machinery. The activities of guaicol peroxidase (GPOD), catalase (CAT), ascorbate peroxidase (APX) and glutathione reductase (GR) as well as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 (MDA) were increas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under PHE or PYR treatmen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the highest increments of GPOD, CAT, APX, GR and MDA by PHE/PYR alone treatments were observed following 300 μM concentration, which were 67%, 87%, 53%, 95% and 74% by PHE and 42%, 53%, 30%, 86% and 62% by PYR,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both reduced glutathione (GSH) and oxidized glutathione (GSSG) were induced by PHE or PYR. Interestingly, BR application in either form further increased enzymatic and non enzymatic antioxidants in tomato roots treated with PHE or PYR.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BR has an anti-stress effect on tomato seedlings contaminated with PHE or PYR and this effect is mainly attributed by increased detoxification activity.  相似文献   
378.
一株对硫磷降解菌的诱变复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长期施用对硫磷的土壤中筛选分离出1株能以对硫磷为唯一C源的菌株D10,研究微生物对有机磷农药的降解作用.鉴定表明,D10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微生物,该菌株对农药对硫磷的最大耐受质量浓度为1 800 mg/L,但D10对农药对硫磷的降解率仅为25%.本文通过D10诱变复壮试验提高对硫磷降解率,结果表明,经紫外线(18 W)辐照10 s后,D10对农药对硫磷降解率提高至49.1%; 用0.8%盐酸羟胺溶液振荡处理30 min后,降解率为69.6%; 用60%土壤浸出液振荡培养48 h后,降解率为53.9%.对D10进行上述条件下的复合诱变,对硫磷降解率可达到82.8%.高效降解菌的选育为提高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奠定了基础.此外,通过改进有机磷农药萃取的前处理方法,使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简便、精确,与气相色谱法检测结果拟合较好,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9.
崇明东滩围垦湿地芦苇光合作用对模拟升温的响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开顶式气室法(Open top Chamber, OTC)模拟升温,分别于升温1 a和升温2 a后,测定崇明东滩围垦湿地代表植物--芦苇快速生长期叶片的光响应进程,分析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暗呼吸速率〖WTBX〗(Rd)、表观量子效率(AQY)、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等光合参数对升温时间的累积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升温1 a后Pmax、〖WTBX〗LSP显著增加,Rd、LCP显著降低,表现出正效应,而升温2 a后结果相反;升温条件下〖WTBX〗AQY的年际差异不显著;非线性拟合芦苇叶片光合 光响应(Pn PAR)曲线,结果显示其在升温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发生上调和下移现象;蒸腾速率(Tr)对升温表现增加趋势;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对升温的响应与光合有效辐射(PAR〖WTBZ〗)强度有关。这可能意味着长时间升温条件下芦苇叶片因非气孔因素限制发生光合适应现象  相似文献   
380.
低温胁迫对番茄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番茄对低温的反应,于2010年10月-2011年3月间,设计了人工控制试验系统以研究低温胁迫(5℃,7℃,9℃,11℃)对设施番茄光合色素含量、最大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设施番茄低温致灾气象指标的确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低温胁迫下叶绿素a,Chla/Chlb和最大光合速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有所升高。低温5℃处理3 d和7℃处理4 d后番茄最大光合速率均为负值,经过25℃恢复5 d后仍无显著升高;低温9℃、11℃胁迫下番茄最大光合速率随处理天数的增加而降低,且经过5 d的恢复处理后最大光合速率可以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表明,低温胁迫降低了PSII的原始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活性,番茄的Fv/Fm,qP,ETR均显著降低,且随胁迫温度和胁迫时间的不同,Fv/Fm,qP,ETR的变化程度有所不同。不同低温胁迫使得番茄SOD,POD,CAT,MDA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温度越低,处理时间越长,升高幅度越大。因此,低温5℃处理3 d或者低温7℃处理4 d是番茄发生严重冷害的临界指标,该研究结果可为作物低温灾害防御及气象灾害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