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55篇
安全科学   178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482篇
基础理论   123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81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连续4 a施有机肥降低紫泥田镉活性与稻米镉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商品有机肥由于可能含镉(Cd),并在施入后对水稻土中Cd的有效性具有"抑制"和"激活"的双重作用,导致施有机肥的稻米降Cd效应目前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通过选取湘东地区典型水稻土(紫泥田土种),连续4 a定位监测了大田施用商品有机肥对双季稻稻米的降Cd效应,探索稻米Cd含量与双季稻不同生育期土壤Cd有效性、土壤因子(pH、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与铁氧化物)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有机肥降低双季稻糙米Cd含量28%~56%,且晚稻糙米Cd含量降幅(43%~56%)高于早稻糙米Cd含量的降幅(28%~45%),降幅的年际波动小.一方面,施有机肥也导致双季稻某些生育期(分蘖盛期自齐穗期)土壤有效态Cd含量平均下降6%~7%;土壤交换态Cd含量降低11%,土壤有机结合态Cd含量提高14%,直接反映土壤Cd有效性的降低.另一方面,施有机肥也稳定提升土壤pH值0.1~0.3个单位,促进土壤环境由酸性向微酸性发展,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轻组有机碳、粗颗粒有机碳和细颗粒有机碳)含量大幅提升(53%、 77%和107%),间接反映土壤Cd有效性的降低.本研究表明,紫泥田连续施有机肥后,土壤Cd有效性下降是双季稻米C...  相似文献   
902.
用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分析死鱼事故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分析、判断死鱼事故原因,不仅快速、简单、灵敏、直观,社会效益好,而且解决了单用几个理化测试数据,难以分析说明死鱼事故直接原因的难题,适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03.
以给水污泥为吸附材料,对模拟含磷废水进行了吸附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投加量、pH和粒径3种因素为影响因子,以磷的去除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BBD)研究了3种因素对磷去除率的影响以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成功预测出最佳除磷工艺条件为污泥投加量3.88 g/L,pH=3.00,粒径1.00 mm,该条件下磷的去除率可达95.13%.因此,响应面分析法是优化给水污泥吸附除磷工艺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04.
短流程集成膜滤工艺以其占地面积小、出水稳定等优点成为饮用水处理的研究重点,但目前仍缺乏实际中试运行参数及膜污染特征解析。基于常州某河流的中试运行结果,与直接超滤工艺(仅运行7 d)相比,一体式铁盐絮体-超滤工艺(运行25 d)和强化的絮体-超滤工艺(运行83 d)中的膜污染程度显著降低,分别将膜池稳定运行周期延长2.5倍和10.9倍;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表征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投加铁盐絮体,无机物均为滤饼层的主要成分,也是引起膜污染的主要原因。出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一体式铁盐絮体-超滤工艺平均出水浊度低于0.1 NTU,浊度去除率大于99.5%,同时,COD和TP的去除率分别由37%和15%提升至64.58%和40%。此外,强化后的一体式絮体-超滤工艺中絮体的利用率更高,产水成本为0.491元·t −1。  相似文献   
905.
采用中试规模微压内循环生物反应器(MPSR)处理某北方城市新区污水处理厂沉砂池出水,考察了高悬浮物进水条件下反应器污染物处理效果及污染物的去除特性,利用高通量测序对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MPSR 经450 d的运行结果表明,受春季冰雪融化和夏季降雨影响,反应器进水中SS质量浓度平均值在1—5月提高至约800 mg·L−1,在5—8月达到约2 700 mg·L−1,运用SPSS对进水SS与COD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为正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82。高悬浮物进水使得系统内MLSS质量浓度增加至12 000 mg·L-1,而MLVSS质量浓度基本保持在3 000~5 000 mg·L−1,SVI下降至50 mL·g−1。在不同进水负荷条件下,MPSR出水COD、TN、TP质量浓度始终保持在26、14、0.28 mg·L−1以下,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MPSR内微生物结构丰富,系统内好氧反硝化菌ThermomonasTerrimonas、反硝化除磷菌Dechloromonas等多重功能微生物共存。MPSR内丰富的微生物结构使其在高悬浮物冲击下仍可以保持稳定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06.
针对进一步提高电渗真空预压的脱水效率、电压加载模式不清和工程应用评价指标难等问题,研发了一套自动化监测装置,模拟真空预压、双面排水真空预压、电渗真空预压和双面排水电渗真空预压的底泥脱水干化过程,确定了电渗真空预压的电压加载模式以及底部排水通道的影响,并通过沉降量预测含水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4种模拟对比实验下,电渗真空预压效果最好,脱水干化后的含水率约40%,体积压缩率45%~47%,抗剪强度为66~76 kPa;增加底部排水通道、保证真空压力的有效传递、缩短了渗流途径,提高了排水效率、缩短了固结周期,改善了底泥深部脱水不良和不均匀沉降问题;根据电渗电压和出水速率之间关系及底泥电流的变化情况,确定了电压加载模式;若采用固定电压加载,电压大小为24 V,若采用逐级加载,初始电压为12 V持续48 h,24 V持续36 h,36 V持续24 h,48 V持续12 h,电压越高,持续时长越短;根据沉降量变化与排水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排水量与含水率之间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含水率与沉降量之间的关系公式,实现了通过沉降量预测含水率的目的,为含水率实时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7.
旅游景区粪污废水水质复杂且有机负荷波动大,在实际工程中实现长期稳定达标排放具有一定的挑战。为此,研究了A2O-MBR工艺在旅游景区厕所高浓度粪污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重点对启动条件及运行工艺参数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2O-MBR工艺用于处理旅游景区厕所粪污废水,缺氧池回流比为100%、好氧池回流比为200%,控制缺氧池及好氧池溶解氧质量浓度分别为0.4~0.6 mg·L−1和1.5~3.0 mg·L−1,反应器出水COD、NH3-N及TP平均质量浓度可分别达到为40.39、3.64和0.39 mg·L−1,最终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908.
针对传统类Fenton法需在低pH范围内反应的问题,通过正交实验对以铜基为核心Cu/Zn催化剂的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用XRD、SEM、BET和XPS等测试手段对优选出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考察了优化出的Cu/Zn非均相Fenton催化剂对环丙沙星(CIP)的催化降解效果,并对CIP的催化降解中间产物进行了检测,由此提出了可能的降解路径。结果表明:Cu/Zn金属盐摩尔比是影响Cu/Zn催化剂催化降解CIP的主要因素。优化制备的Cu/Zn催化剂主要组分是CuO,对环丙沙星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CIP浓度为20 mg·L−1、Cu/Zn催化剂投加量为3.0 g·L−1、H2O2投加量为149.55 mmol·L−1、pH为5.0的条件下,反应90 min时CIP降解率达95.0%。所制备的Cu/Zn非均相Fenton催化剂能在pH为3.0~7.0下保持较好的催化反应活性,且氧化剂H2O2在反应体系中可达86.0%的利用率。Cu/Zn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低的金属离子浸出浓度。通过LC-MS分析,检测出了CIP的4种催化降解中间产物,并且发现CIP是从·OH攻击哌嗪环开始降解的。以上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Cu/Zn非均相芬顿催化剂降解其他类似目标污染物性能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9.
目的 提高通指车辆低温环境试验效率、缩短试验周期和节约试验成本.方法 采取经验梳理、理论分析、试验验证和数据分析相结合方法,分别绘画出同一通指车辆方舱在?30、?40℃两个环境中相同时间内的升温曲线.结果 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同一通指车辆方舱在?30、?40℃两个环境中的升温曲线基本吻合.结论 在对暖风机升温性能测试时...  相似文献   
910.
生物滞留设施是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措施之一,在其设计和运行维护过程中,排空时间对雨水径流总量的控制效果、植物生长状况等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尚缺乏排空时间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了调蓄水深、降雨间隔、淹没区高度及构造类型对排空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不同构造类型生物滞留设施调蓄层排空时间为10~140 min,完全排空时间为6~47 h。调蓄层排空时间随调蓄水深和淹没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降雨间隔的增加而降低,调蓄水深对调蓄层排空时间影响最大;完全排空时间随调蓄水深和降雨间隔的增加而增加,随淹没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雨间隔对完全排空时间影响最大。研究结果可为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生物滞留设施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