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0篇 |
免费 | 156篇 |
国内免费 | 66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0篇 |
废物处理 | 21篇 |
环保管理 | 126篇 |
综合类 | 1154篇 |
基础理论 | 191篇 |
污染及防治 | 144篇 |
评价与监测 | 76篇 |
社会与环境 | 60篇 |
灾害及防治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70篇 |
2022年 | 113篇 |
2021年 | 123篇 |
2020年 | 108篇 |
2019年 | 92篇 |
2018年 | 79篇 |
2017年 | 99篇 |
2016年 | 69篇 |
2015年 | 80篇 |
2014年 | 101篇 |
2013年 | 113篇 |
2012年 | 97篇 |
2011年 | 106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62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78篇 |
2006年 | 61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71年 | 2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2018年8月采集太原市大气样品,分析太原市夏季大气VOCs的污染特征,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法(MIR系数法)估算了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太原市夏季大气VOCs浓度为17.36~89.60μg/m3,其中烷烃占比58.01%、芳香烃占比20.06%、烯烃占比16.52%、炔烃占比5.40%.大气VOCs浓度变化表现为明显的早晚双高峰特征,且以早高峰影响为主.OFP分析显示,烷烃、烯烃、芳香烃、炔烃分别占总OFP的19.16%、47.74%、31.75%、1.35%,C3~C5类烯烃是活性较高的物种,对O3生成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42.
基于国家干线公路4346个交通监测站日平均监测数据,采用移动源VOCs测算方法,建立国家干线移动源VOCs排放清单,使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估算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并通过动态分段技术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对臭氧生成强度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客车是国家干线移动源VOCs年排放量最大的源,占客货总排放量70.50%;广东省年排放量最大,占全国干线公路VOCs排放量的10.7%;G15沈海高速年排放量最大,占全国干线公路VOCs排放量的5.4%.烯烃和芳香烃为移动源OFP主要的贡献者,前十种有机污染物占干线移动源总OFP的67.29%.从客货车日均OFP强度上来看,受车流量影响,各干线差异明显.北京天津呈团簇状集聚,至石家庄一线为带状分布;济南淄博潍坊青岛一线呈弯月带状分布;南京苏州上海杭州呈团状,至上海又集聚;粤港澳大湾区以深圳为中心高度聚集;沈阳、郑州、西安、武汉、重庆等交通枢纽出现次一级强度集聚. 相似文献
143.
本研究以藻华水体甲烷释放为对象,利用模拟柱培养实验,探究了沉降除藻和沉积物覆盖复合技术对富营养化甲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沉降除藻结合沉积物覆盖处理可有效改善水环境,实现对甲烷释放的控制,但不同覆盖材料的效果存在差异;活性炭效果要优于土壤和沸石.相比于对照体系水体溶解氧(DO)2. 5 mg·L-1和氧化还原电位(ORP)100 m V,沉积物界面ORP -125 m V,沉降除藻协同活性炭覆盖体系中水体DO和ORP分别升高至3. 1 mg·L-1和174 m V,沉积物界面ORP逆转为168 m V,实验期间甲烷释放量相对于对照组减少90. 2%.研究结果在富营养水体甲烷减排方面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4.
南京城市大气氨-铵的高频演化及其气粒转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于2018年秋季利用在线气体和气溶胶组分监测仪以高时间分辨率连续测定南京市大气中的气体(主要是NH_3)与二次无机气溶胶(主要是NH_4~+、NO_3~-和SO_4~(2-))浓度,借此研究污染和非污染期城市大气NH_3和NH_4~+的演化规律,进而探讨NH_3-NH_4~+气粒转化过程中的化学机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NH_3和NH_4~+浓度的平均值(±1σ)分别为(15. 3±6. 7)μg·m-3和(11. 3±7. 8)μg·m-3,且日变化在污染和非污染事件中呈现出显著的差异.综合在线观测的NH_3和NH_4~+浓度数据,通过计算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了NH_3和NH_4~+的潜在贡献源区在重污染过程受长距离污染传输影响较小,证明城市也是NH_3排放的重要热点地区.进一步分析发现,NH_3-NH_4~+的气粒转化是影响NH_3和NH_4~+日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具体体现在:低温、高湿(温度在7. 5~12. 5℃,湿度在50%~90%)时,NH_3和NH_4~+的气固转化速度较快,NH_3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更多的NH_4~+,使得(NH4)2SO4和NH4NO3的形成从而导致污染事件的加剧.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城市大气NH_3的来源和转化机制及其对颗粒物的潜在贡献. 相似文献
145.
太原市秋冬季大气污染特征和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统计分析了2014~2018年太原市全年及秋冬季污染特征,并采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计算了2014~2017年秋冬季逐时后向轨迹,结合太原市AQI,通过聚类分析、潜在源贡献因子和浓度权重轨迹方法对影响太原市的污染物输送路径和潜在源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原市污染状况不容乐观,太原市2014~2018年全年优良天数波动较大,尤其近两年从64%下降到不足50%;然而秋冬季优良天数稳步上升,2018年超过50%,空气质量有好转趋势.污染类型可能发生变化,全年及秋冬季PM_(2.5)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数下降显著,PM_(10)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上升明显.聚类分析2014~2017年秋冬季太原的后向轨迹,53%的气团来自偏西方向,21%来自西北方向,12%来自西南方向,14%来自偏东方向,其中西南方向轨迹是外来污染物输送进入太原的主要轨迹,对太原空气质量有显著影响.PSCF和CWT分析表明,影响太原空气质量的重要潜在源区主要位于汾渭平原的陕西汉中、西安和山西的吕梁、临汾等地.建立汾渭平原及其周边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对控制区域污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6.
利用WRF(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气象数据驱动HYSPLIT_4.9(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轨迹模式),结合PSCF(潜在源贡献因子)和CWT(权重浓度轨迹分析)模拟研究复杂地形下兰州城市尺度大气污染物局地输送特征、潜在源区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2002—2008年影响兰州城区冬季12月空气质量的轨迹可分为5类,输送类型可分为城区内输送和城区外输送. 第1、3类轨迹出现频率均大于20%且污染轨迹出现频率均大于38%,是污染物的主要输送路径,对应潜在源区为兰州城关区东北部和榆中县东部,这2个源区对ρ(PM10)的影响最大,对ρ(SO2)的影响最小,对ρ(PM10)、ρ(SO2)和ρ(NO2)的贡献分别超过200、80和60 μg/m3. 来自榆中县的第4类轨迹和兰州西固区的第5类轨迹易造成大气重污染,而来自皋兰县的第2类轨迹属于清洁轨迹. 兰州冬季污染既受局地输送的影响,也与地面天气形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7.
选用典型疏松型纳滤膜NF270对离子强度为1.5~24 mmol·L-1的3种无机盐(MgCl2、CaCl2、NaCl)的单一盐溶液、混合盐溶液(MgCl2/CaCl2+NaCl)及某地下水进行纳滤实验,解析该膜在不同离子环境中的阳离子截留特性,并考察Ca2+/Mg2+在膜表面的吸附及对膜表面电荷的屏蔽作用对静电效应和盐离子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F270膜表面负电荷密度较高,对Ca2+和Mg2+都具有较强的吸附效应.NF270过滤相同离子强度的3种单一盐溶液时(特别是离子强度为1.5~6 mmol·L-1),道南效应较为显著,限定性离子Cl-发挥了重要作用,截留率关系为NaCl >MgCl2≈CaCl2.混合盐溶液中,Ca2+/Mg2+显著降低了膜表面电势的绝对值,在道南效应、空间位阻效应和介电效应的综合作用下,Ca2+/Mg2+在反离子竞争中占据优势,截留率关系为Ca2+/Mg2+>Na+.地下水中同样存在反离子竞争效应,且由于SO42-的存在,提高了各反离子的截留率. 相似文献
148.
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垃圾焚烧烟气中重金属的土壤沉积及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CALPUFF模式模拟某城市垃圾焚烧烟气中重金属Pb和Cd的地面大气浓度,并借助土壤浓度模型以Monte Carlo模拟不确定性处理方法估算重金属经沉降在土壤中的累积,最后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在土壤中的长期累积量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Pb和Cd的大气浓度最大值分别为5.59×10-3μg·m-3和5.57×10-4μg·m-3,土壤浓度增量中值最大分别为2.26 mg·kg-1和0.21 mg·kg-1;高生态风险区集中在焚烧炉附近的下风向地区,生态风险主要由Cd贡献,Pb基本无污染风险;城市最大污染点达较高生态危害水平概率为55.30%,农村最大污染点达中等生态危害水平概率达72.92%.此外,对土壤浓度模型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表明,城、乡区域模拟结果分别对土壤混合厚度和干沉降速率敏感性最强. 相似文献
149.
150.
As part of a programme to characterize floating anthropogenic debri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conducted 18 field surveys in the harbours of major metropolitan cities of the east, west, and Gulf coa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id-Atlantic Bight. the surveys were design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types, relative amounts, and distributions of aquatic debris in different geographic reg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Neuston nets (0.33 mm mesh) were used to collect surface debris during outgoing tides on two or three consecutive days in selected areas of each city. After each net tow, the debris, which ranged in size from small resin pellets to large plastic sheeting pieces, was identified, categorized, and counted. the data are being used to qualitatively characterize aquatic debris in coastal metropolitan areas, to examine potential regional variations, and to tentatively identify potential sourc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