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4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625篇
安全科学   70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26篇
综合类   1126篇
基础理论   191篇
污染及防治   105篇
评价与监测   74篇
社会与环境   60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沈静涛 《安全》2020,(2):55-60
事故隐患管理是安全管理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但目前隐患的分级标准尚处于主观判断阶段,无可行的分级方法。为了进一步明确事故隐患的分类方法,本文基于轨迹交叉理论,分析了事故发生发展的机理过程,将事故隐患分为直接因素导致的事故隐患和间接因素导致的事故隐患,进一步明确了事故隐患的定义。根据事故隐患的定义建立了“隐患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两个事故隐患等级评判因素。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和LEC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两个评判因素的大小,再次运用事故树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判,建立一种事故隐患等级定量划分方法,最终达到对事故隐患定量分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92.
典型铜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了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对德兴铜矿尾砂库周边土壤Cu、Zn、Ni、Pb、Cr和Cd复合污染特征进行研究,定量确定了铜尾矿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主要污染因子和潜在生态风险因子。结果表明:铜矿尾矿库周边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该地区平均潜在生态风险污染指数超过600,具有极高的潜在生态风险;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参数由高至低顺序为Cd、Cu、Pb、Ni、Cr、Zn,其中Cd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重金属的污染特性,发现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65.033%、18.825%、6.243%,第一主成分反映了Zn、Ni、cr的信息,第二主成分反映了Cu和Cd的信息,第三主成分反映Pb的信息。  相似文献   
893.
不同种植制度对稻田旱作季节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稻田旱作季节几种典型种植制度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包括休闲(fallow)、油菜对照(OR-ck)、小麦对照(W-ck)、油菜施N(OR-N)和小麦施N(W-N)5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稻田旱作季节N2O排放明显,CH4排放量较低,甚至表现为弱的CH4汇。稻田旱作季节N2O排放除受到N肥和种植制度影响外,还受土壤含水量影响,施N处理显著促进了N2O排放,降雨后N2O排放明显。小麦和油菜施N处理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8.51和13.47μg.m-2.h-1,季节累积排放量分别为87.31和59.48 mg.m-2,均显著高于对照和休闲处理。不同作物种类间N2O平均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N2O季节累积排放量则表现为小麦显著高于油菜。各处理综合温室效应(100 a)依次为:OR-NW-NW-ckfallowOR-ck。各施N处理综合温室效应以N2O为主,但各无N处理则以CH4为主,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94.
许桂芳  许明录  刘明久 《生态环境》2010,19(10):2313-2317
用培养皿方法测定了土壤腐解对火炬树(Rhus typhina)叶片化感作用潜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腐解0、5 d的火炬树叶片,在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02、0.04、0.08 g.mL-1时,对上海青(Brassica chinensis)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强度随浸提液质量浓度增大和腐解时间延长而加强。腐解时间达10、20和30 d时,0.01、0.02 g.mL-1的浸提液对上海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表现为促进作用,0.04、0.08 g.mL-1的浸提液仍对上海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且促进作用随腐解时间延长而加强,抑制作用均随腐解时间延长而减弱。  相似文献   
895.
钱晓佳  段舜山 《生态环境》2010,19(9):2123-2129
为了研究珠江口近海海域重金属的污染状况,2009年8—12月对珠海珠江口4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6次采样,测定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d、Cr、Pb、Hg、Cu、Zn、Mn、Ni、Fe和金属Al的质量分数,分析了它们质量分数间的相关性,依据Lars Hakanson提出的沉积物中金属污染物评价方法,对Cd、Cr、Pb、Hg、Cu和Zn等6种典型重金属的潜在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d、Cu和Zn是该调查区域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应该予以优先控制和治理。位于马骝洲水道入海口的S1位点上,金属元素(Cd除外)质量分数的季节特征是秋季(丰水期)〈冬季(枯水期),重金属危害指数(RT)为轻微级,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r)顺序为Cd〉Hg〉Pb〉Cu〉Zn〉Cr;在S2位点,Cd、Cu、Hg、Ni和Fe的平均质量分数为秋季〉冬季,其它5种金属则为秋季〈冬季,RT为强级;在S3、S4位点上,8种金属元素(Hg、Mn除外)的质量分数呈现秋季〉冬季的现象,RT为很强级;S2、S3和S4站点的Eir均表现为Cd〉Hg〉Cu〉Pb〉Zn〉Cr的顺序。  相似文献   
896.
通过室内培养和田间试验测定了冬季休闲、种麦和淹水处理水稻生长期CH4的产生潜力、氧化潜力及其排放通量,以探讨冬季土地管理对后续稻季CH4产生、氧化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与种麦处理间CH4产生潜力无显著差异(P>0.05),但2者均显著低于淹水处理(P<0.05);各处理间CH4氧化潜力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中NH4+-N含量可能是较冬季土地管理更为重要的影响CH4氧化潜力的因素;休闲处理CH4平均排放通量显著高于种麦处理(P<0.05),但2者均显著低于淹水处理(P<0.05)。冬季持续淹水稻田CH4产生潜力显著高于冬季排水稻田是其CH4排放量远高于冬季排水稻田的原因。冬季土地管理对稻季CH4排放的影响主要受CH4产生潜力而非CH4氧化潜力的限制。  相似文献   
897.
选取位于贵州省普定县的后寨地下河流域中下游作为研究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解译出研究区2004年的潜在石漠化等级分布图,对海拔、坡度、坡向和坡位等地形因子同各等级潜在石漠化景观面积的相关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潜在石漠化景观在空间上呈不均匀分布;海拔、坡度和坡向等地形因子同潜在石漠化景观的多个等级斑块面积之间相关性显著(P<0.05或P<0.01);随着海拔的增加,低度和中度潜在石漠化面积所占比例逐渐增加,无石漠化和极低度潜在石漠化面积所占比例逐渐减少;随坡度的增加,无石漠化面积所占比例逐渐减少,低度、中度及极高度潜在石漠化面积所占比例逐渐增加;随着坡向由阴转阳,中度和高度潜在石漠化面积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而坡位与各等级潜在石漠化景观面积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98.
典型铜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了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对德兴铜矿尾砂库周边土壤Cu、Zn、Ni、Pb、Cr和Cd复合污染特征进行研究,定量确定了铜尾矿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主要污染因子和潜在生态风险因子。结果表明:铜矿尾矿库周边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该地区平均潜在生态风险污染指数超过600,具有极高的潜在生态风险;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参数由高至低顺序为Cd、Cu、Pb、Ni、Cr、Zn,其中Cd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重金属的污染特性,发现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65.033%、18.825%、6.243%,第一主成分反映了Zn、Ni、Cr的信息,第二主成分反映了Cu和Cd的信息,第三主成分反映Pb的信息。  相似文献   
899.
根据中国南亚热带海岛生态特征及其地理分布,选取9个具有代表性的海岛,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南亚热带海岛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Cr、As、Hg)的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质量总体状况良好,但个别海域重金属含量较高,其中紫泥岛的Hg、内伶仃岛和上川岛的As均达到中度污染;紫泥岛Hg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较高,达到中度危害;各海岛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与同期调查的大型底栖动物均匀度指数和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生态响应明显.  相似文献   
900.
为探究开封市冬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基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开封市生态环境局(城区)在线监测站获取的大气VOCs组分数据,阐述其VOCs污染特征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利用PMF模型解析出VOCs的来源.结果表明,冬季开封市ρ(VOCs)平均值为(104.71±48.56)μg·m-3,其质量分数最高为烷烃(37.7%),其次为卤代烃(23.5%)、芳香烃(16.8%)、 OVOCs(12.6%)、烯烃(6.9%)和炔烃(2.6%).VOCs对SOA的贡献平均值为3.18μg·m-3,其中芳香烃贡献率高达83.8%,其次为烷烃(11.5%);开封市冬季VOCs的最大人为排放来源为溶剂使用(17.9%),其次为燃料燃烧(15.9%)、工业卤代烃排放(15.8%)、机动车排放(14.7%)、有机化学工业(14.5%)和LPG排放(13.3%);溶剂使用源对SOAP的贡献率达到32.2%,其次是机动车排放(22.8%)和工业卤代烃排放(18.9%).可见,降低溶剂使用、机动车排放和工业卤代烃排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