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7篇
  免费   492篇
  国内免费   387篇
安全科学   1058篇
废物处理   75篇
环保管理   1438篇
综合类   2092篇
基础理论   623篇
环境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147篇
评价与监测   273篇
社会与环境   519篇
灾害及防治   29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308篇
  2016年   296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365篇
  2012年   427篇
  2011年   494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8篇
  1973年   7篇
  197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regional collaboration can facilitate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mpacts through integrated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 underlying institutional factors that either support or contest this assump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 influenc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the regional scale, where multiple public land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jurisdictions are involved. Insights from two mid-western US case studies reveal that several challenges to collaboration persist and prevent fully integrative multi-jurisdictional adaptation planning at a regional scale. We propose that some of these challenges, such as lack of adequate time, funding and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e reframed as opportunities to build interdependence, identify issue-linkages and collaboratively explore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organisational trade-offs with respect to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efforts. Such a reframing can better facilitate multi-jurisdictional adapt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shared biophysical resources generally while simultaneously enhancing organisational capacity to mitigate negative effects and take advantage of potentially favourable future conditions in an era characterised by rapid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992.
随着全球化的气候问题日益严重和“低碳革命”的兴起,低碳物流已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物流的研究文献,从物流过程的碳排放测量、物流环节的低碳控制、物流系统的低碳设计方面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低碳物流领域的研究成果,梳理了低碳物流的发展历程,并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学者的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93.
汽车NVH测试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汽车NVH测试评价,分别从汽车NVH关注点、评价要求和条件做了介绍,并就汽车车内噪声、动力总成悬置隔振和支架共振频率、悬挂隔振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实例评价.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污水管道缺陷定量化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从污水管道的密封性、稳定性和功能性三方面分别考虑不同缺陷类型的影响,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建立定量化的污水管道缺陷状况评价方法模型.对南方某市一段污水管道进行评判,得到污水管道缺陷综合评价指数H=1.09,其中密封性指数Ht=0.44,稳定性指数Hs=0.78,功能性指数Hf=1.79,判定结果...  相似文献   
995.
江苏油田生活污水生物处理技术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简介了生物处理生活污水的技术,对几种主要生物处理法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江苏油田生活污水生物处理的实践,综合分析了活性污泥法、生物转盘法、接触氧化法等三种主要生物处理技术,初步提出了中小规模生活污水处理场的设计标准,可供油田生活基地中小规模生活污水处理场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996.
ABSTRACT: A process for planning at the field offices of Federal water resources agencies is described. The process involve s both planners and publics in the following four planning activities: problem definition, formulation of alternatives, impact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r plan ranking). Evaluative factors are defied as the goals, concerns, constraints, etc. that affected publics and other decision makers consider in ranking alternative actions. These factors serve to drive the entire process and glue the four planning activities together. In contrast to other “models” of the planning process, the four activities are considered to be carried out simultaneously and continually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process. As the planning process proceeds, each activity is repeated a number of times at increasing levels of detail. Various aspects of the process are illustrated by means of an example involving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Carmel Valley, California.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熵权法对2013—2019年沿海11省份指标数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①时间上,我国沿海省份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广东、上海稳定处于高水平梯度,河北、广西、海南持续处于低水平,辽宁、福建、天津略有变动。②空间上,从海洋经济平均发展质量看,长三角位列第一;但在增长率方面珠三角高于长三角,第三是环渤海海洋经济区。③影响因素上,环境保护力度、科技创新能力、对外开放规模,海洋新兴产业等有待提高和发展。最后针对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98.
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是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厘清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及驱动机理有利于其优化发展路径与政策体系。首先,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专利授权数、R&D经费支出、人均工业增加值、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15个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得出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因素包括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数字设施建设水平、资源配置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并应用因子分析法对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其次,通过归纳推理得出工业互联网价值共创、产业链整合、资源协同等是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机理。最后,提出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完善园区治理结构等实现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999.
李笑诺  易诗懿  陈卫平 《环境科学》2022,43(5):2699-2708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风险管理理念为基本原则的污染场地可持续风险管控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场地管理的重要决策问题和研究前沿热点,为明确影响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基于国内外污染场地可持续风险管控相关文献的系统调研,构建契合我国场地管理背景的区域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可持续评价体系,通过指标综合权重计算判定影响风险管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上可能影响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可持续性的指标多达44个,涵盖环境、社会、经济和技术这4个维度,单指标影响程度为0.26%~5.01%(平均值2.27%).潜在风险和温室气体排放(环境指标)、健康与安全和公众参与(社会指标)、管控成本和环保投资(经济指标)、修复周期和修复效果(技术指标)是影响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影响程度为1.89%~5.01%(平均值3.58%).具有较强政策敏感性的指标,包括考核指标、投融资创新、名录管理、能力建设、安全利用和制度建设等,对风险管控可持续性已经产生1.18%~3.48%的正向影响,随着政策制度的深入落实与全面地域推广,其对风险管控可持续发展的助力效应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00.
为评价山区公路沿线高陡边坡稳定性,保障道路行车安全,基于代数表示的粗糙集理论和条件信息熵表示的粗糙集理论,结合理想解的思想重新定义各属性重要度的确定方式,提出新的适用于山区高陡边坡的权重确定方法,并建立高陡边坡稳定性评价体系,基于模糊理论以某高速公路高陡边坡工程为研究背景,建立山区高陡边坡模糊稳定性评价模型,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隶属度最大值为0.397,对应边坡稳定状态为“极不稳定”,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验证该权重方法客观、准确,为更好评判山区公路沿线高陡边坡稳定性提出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