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7篇
综合类   205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Data from a comprehensive field study in the Riviera Valley of Southern Switzerland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structure in a steep valley and to evaluate wind and temperature fields,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height, and surface sensible heat fluxes as predicted by the mesoscale model RAMS. Current parameterizations of surface and boundary layer processes in RAMS, as well as in other mesoscale models, are based on scaling laws strictly valid only for flat topography and uniform land cover. Model evaluation is requir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is limits the applicability of RAMS in steep, inhomogeneous terrain. One clear-sky day with light synoptic winds is selected from the field study. Observed temperature structure across and along the valley is nearly homogeneous while wind structure is complex with a wind speed maximum on one side of the valley. Upvalley flows are not purely thermally driven and mechanical effects near the valley entrance also affect the wind structure. RAMS captured many of the observed boundary layer characteristics within the steep valley. The wind field, temperature structure, and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height in the valley are qualitatively simulated by RAMS, but the horizontal temperature structure across and along the valley is less homogeneous in the model than in the observations. The model reproduced the observed net radiation, except around sunset and sunrise when RAMS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shadows cast by the surrounding topography. The observed sensible heat fluxes fall within the range of simulated values at grid points surrounding the measurement sites. Some of the scatter between observed and simulated turbulent sensible heat fluxes are due to sub-grid scale effects related to local topography.  相似文献   
42.
就油田含油固体废弃物的存放及其对周边环境存在的潜在隐患 ,全面分析了该废弃物的组成与成分 ,并介绍了几种可用于石油污染土壤治理技术的方法特点 ,尤其是针对这种固体含量和油分含量皆较高的含油固体废弃物 ,开展了综合利用治理技术方面的试验 ,以固体废弃物细粉作为制砖助燃配料成分 ,考查了砖块质量与细粉掺入量及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3.
本文通过对中国地形及气候特征的讨论 ,提出沙漠治水 ,水治沙漠的观点 ,为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污水治理 ,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44.
45.
硝基苯污染底质的微生物强化修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轶  胡洪营  于茵  李鑫 《环境科学》2008,29(6):1632-1637
采用从污染底质中分离出的可降解硝基苯的恶臭假单胞菌,对硝基苯污染底质的微生物强化修复进行了实验室和现场实验研究.该细菌在未灭菌的河水中可以硝基苯为唯一碳源生长,低温条件下(5℃),对于100g的含有11.8mg/kg硝基苯的污染底质,投加2mL(107cells/mL)菌液可以在4d完全降解底质中的硝基苯,实现对污染底质的强化修复.该过程中无须投加额外的氮、磷及其他的营养盐,说明污染底质中含有足够的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在使用河水和底质的现场实验中,当底质和河水中的硝基苯初始浓度在7~8mg/kg,50~61mg/L之间时,投加硝基苯降解菌可使底质和河水中硝基苯的降解时间缩短了40h以上,河水中的硝基苯先于底质中的硝基苯被细菌所降解.  相似文献   
46.
城市高污染水体生物生态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市高污染水体的特点,建成了粉煤灰基质滤料生物过滤与复合水生植物滤床组合处理系统。生物过滤在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方面起主要作用,磷则主要是通过人工湿地去除。运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出水COD、TP、NH3-N、TN平均浓度分别为16.35 mg/L、0.08 mg/L、2.68 mg/L、15.63 mg/L,均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7.
IntroductionChlorinatedethenesareamongthemostcommoncontaminantsobservedingroundwatersystems (Bouwer,1994;McCarty,1994) .Thesecompoundsvaryinnumberofchlorinesubstituents,fromthemostchlorinated,terachloroethene (PCE ) ,tothemonochlorinatedvinylchloride (VC …  相似文献   
48.
为实现重金属复合污染(Pb、Zn、Cu和Cd)土壤同步修复,构建土壤-小白菜体系,探究赤泥(RM)、纳米赤泥(RMn)以及纳米赤泥负载纳米零价铁(RMn-nZVI)这3种不同赤泥基钝化剂对Pb、Zn、Cu和Cd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与机制,并考察土壤中Pb、Zn、Cu和Cd形态分布对小白菜积累Pb、Zn、Cu和Cd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3种钝化剂施用可显著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酸可提取态(F1)Pb、Zn、Cu和Cd含量,增加残渣态(F4)含量,最终钝化效果表现为:RMn-nZVI>RMn>RM.此外,3种钝化剂显著降低了小白菜可食用部分Pb、Zn、Cu和Cd的积累,其中RMn-nZVI处理下降低程度最高,Pb、Zn、Cu和Cd含量分别下降35.11%、45.05%、69.52%和59.63%.结果表明,纳米赤泥负载纳米零价铁新型钝化材料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9.
城市纳污河流有色溶解有机物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平行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紫外吸收光谱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典型城市纳污河流-河北洨河水体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来源及随季节和空间变化特征,探讨了水体CDOM与水质指标间关系.结果表明:洨河水体CDOM主要为新近微生物源产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CDOM浓度在时间变化上表现为春夏(2、5月)低,而秋冬(8、11月)高,从上游至下游呈现先升高再降低变化特征.荧光鉴别出的4种组分:组分1(类富里酸),组分2(类腐殖酸)及组分3(类胡敏酸)为类腐殖质,组分4为类蛋白物质.不同季节各组分来源及分布存在差异,除夏季外其他季节水体类蛋白与类腐殖质来源相似,尤其与类胡敏酸组分;类蛋白组分在各季节分布变化显著,冬春含量相对较高.洨河水体荧光物质与氨氮、亚硝氮具有共同来源,其中类腐殖质对COD贡献较为明显.采用光谱分析法并结合平行因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可识别污染源空间分布,揭示河体CDOM随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0.
乌鲁木齐市重污染天气与气象因素变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黄忠 《干旱环境监测》2005,19(3):154-157
利用乌鲁木齐市近年来的空气污染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乌鲁木齐市重污染天气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从气象特点、局地因子等方面的变化分析污染严重的成因,进一步研究造成重污染的物理机制,为今后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