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83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174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478篇
基础理论   120篇
污染及防治   128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31.
钛白副产硫酸亚铁的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钛白副产硫酸亚铁、氯化钾和氨水为原料,采用硫酸钾铵法制取硫酸钾。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生产的产品,其质量达到ZBG-21006-89国家标准,且此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条件易控制,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32.
Ryu JY  Mulholland JA  Chu B 《Chemosphere》2003,51(10):1031-1039
Dibenzofuran (DF) is formed from phenol and benzene in combustion gas exhaust streams prior to particle collection equipment. Subsequent chlorination at lower temperatures on particle surfaces is a potential source of chlorinated dibenzofuran (CDF). Gas streams containing 8% O2 and approximately 0.1% DF vapor were passed through particle beds containing copper (II) chloride (0.5% Cu, mass) at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200 to 400 °C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for CDF formation during particle collection. Experiment duration was sufficient to provide an excess amount of DF (DF/Cu=3). The efficiency of DF chlorination by CuCl2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DF products were measured, with effects of temperature, gas velocity, and experiment duration assessed. Results of a more limited investigation of dibenzo-p-dioxin (DD) chlorination by CuCl2 to form chlorinated DD (CDD) products are also presented.

The efficiency of DF/DD chlorination by CuCl2 was high, both in terms of CuCl2 utilization and DF/DD conversion. Total yields of Cl on CDF/CDD products of up to 0.5 mole Cl per mole CuCl2 were observed between 200 and 300 °C; this suggests that nearly 100% CuCl2 was utilized, assuming a conversion of two moles of CuCl2 to CuCl per mole Cl added to DD/DF. In a short duration experiment (DF/Cu=0.3), nearly 100% DF adsorption and conversion to CDF was achieved. The degree of CDF chlorination was strongly dependent on gas velocity. At high gas velocity, corresponding to a gas–particle contact time of 0.3 s, mono-CDF (MCDF) yield was largest, with yields decreasing with increasing CDF chlorination. At low gas velocity, corresponding to a gas–particle contact time of 5 s, octa-CDF yield was largest. DF/DD chlorination was strongly favored at lateral sites, with the predominant CDF/CDD isomers within each homologue group those containing Cl substituents at only the 2,3,7,8 positions. At the higher temperatures and lower gas velocities studied, however, broader isomer distributions, particularly of the less CDD/CDF products, were observed, likely due to preferential destruction of the 2,3,7,8 congeners.  相似文献   

133.
本实验研究表明,仅用截留分子量为1000的无机陶瓷纳滤膜分离高钠盐模拟溶液中的锶,分离效果并不理想.为提高陶瓷纳滤膜对锶的选择分离效果,选择了分子量为3000的聚丙烯酸作为陶瓷纳滤膜分离的强化剂,重点探讨了溶液pH值、聚丙烯酸浓度、温度及离子强度对模拟溶液盐分离效果和膜通量的影响,并得到了适宜的锶钠分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通过聚丙烯酸强化和两级分离,陶瓷纳滤膜可大大提高模拟溶液中锶离子的选择分离效果,锶/钠的分离因子高达205.  相似文献   
134.
利用含铁的低品位铝矾土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铝酸钙粉,制备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制备方法为酸溶两步法.对影响聚合铝铁制备的因素,如盐酸浓度、盐酸用量、温度和铝酸钙粉用量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制备聚合铝铁的优化条件,同时将该絮凝剂用于实际工业污水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絮凝剂絮凝效果明显优于一些传统的絮凝剂;不仅具有去浊性能好、沉降快的优点,而且具有原料易得,制备成本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5.
采用共聚与复合两种制备工艺,制备出了系列具有不同碱化度和不同Al/Si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混凝剂,分析研究了PASC中Al(Ⅲ)的水解-聚合历程以及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的相互作用,探讨了PASC溶液的酸解聚。  相似文献   
136.
铁盐和铝盐混凝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三氯化铁和硫酸铝为研究对象,探讨了2种混凝剂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特点.结果表明,低投量下,硫酸铝对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要好于三氯化铁,混凝剂投量高于15mg/L时,三氯化铁的效果较好.如混凝剂投量为10mg/L时,硫酸铝和三氯化铁处理水的TOC分别为4.19mg/L和9mg/L;当混凝剂投量为20mg/L时, TOC分别降至2.44mg/L和1.69mg/L.三氯化铁混凝后水的pH值降低幅度高于硫酸铝,形成的水解产物所带正电荷密度升高,水中有机物的质子化程度高,有利于对有机物的吸附去除.通过对UV254出和SUVA的考察可知,三氯化铁对共轭结构及不饱和有机物的去除能力要高于硫酸铝.2种混凝剂对水中不同性质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同,三氯化铁对亲水性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对小分子量有机物去除高于硫酸铝,如混凝剂投量为20mg/L时,三氯化铁和硫酸铝对相对分子质量区间小于10 000的有机物去除率分别为16.4%和6.1%,而硫酸铝对大分子量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7.
垃圾焚烧中氯化物对重金属Cd迁移转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管式炉和模拟垃圾对垃圾焚烧中氯化物对重金属Cd迁移转化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使用ICP-AES(美国EPA消解方法)、SEM、EDS和XRD分析技术对重金属浓度、灰渣表面形貌、成分和灰渣X射线衍射物相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氯化物的加入均使得97%以上的Cd分布于飞灰中,且随氯化物含量的增加在飞灰中的分布逐渐增加.有机氯PVC和无机氯NaCl含量的变化对Cd迁移分布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别.PVC对Cd迁移分布影响受温度影响显著,550℃时Cd在飞灰中分布为80.51%,850℃时Cd在飞灰中的分布上升为97.91%,但在温度超过CdCl2的熔点568℃后温度的影响较小.NaCl对Cd的迁移分布受温度影响不明显,加入NaCl后550℃时Cd在飞灰中分布为95.02%,1 000℃时在飞灰中的分布为96.58%.氯化物存在下停留时间对Cd迁移分布没有显著影响.底渣和飞灰的SEM/EDS和XRD分析表明,PVC和NaCl对Cd迁移转化作用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138.
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湖泊水浊度及TOC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烧杯混凝试验和动态连续混凝试验,就混凝剂种类、投药量、pH值、水温等因素,研究强化混凝对水中浊度和TOC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AC最佳投量为30mg/L,浊度去除率为90.19%,TOC去除率为38.2%,水温高于20℃时,聚合氯化铝对浊度和TOC去除率分别高达84.95%、33.18%以上。虽然pH值是影响有机物去除的主要参数,动态连续混凝试验表明,不改变pH值,强化混凝工艺依然能极大地改善出水水质,滤后水质浊度为0.1NTU,TOC为6.23mg/L。  相似文献   
139.
本文介绍了绍兴市袍江工业区"2.20"浙江恒业成有机硅有限公司燃爆事故的应急监测,在监测过程中确立了气、水等环境介质作为监测对象,确定含硅有机物和氯化氢作为主要监测因子,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了监测方法,以为事故的应急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0.
肖娅  刘振 《云南环境科学》2009,28(3):102-103
因填充柱装柱繁琐,柱效低,最低检出浓度高,不能判别无组织废气中氯乙烯的浓度是否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排放限值的要求;用毛细管柱能满足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