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65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93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385篇
基础理论   106篇
污染及防治   127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氯化钙对聚合氯化铝混凝去除腐植酸的影响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CaCl2对PAC混凝去除腐植酸的影响作用,发现CaCl2可以改善混凝效果和沉淀性能。探讨了pH值、投加量、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对药剂费用进行了经济分析,为今后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212.
羟基聚合氯化铝铁溶液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改进的Al=Fe-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定量研究了HPAFC的形态分布,结合酸解聚实验和酸反一实验结果,综述了其形态分布特征,在碱化度B为1.0~2.0内,nAl/nFe=9:1时,单体和二聚体(Al+Fe)达20%~60%,nAl/nFe=5:5时达30%~50%,nAl/nFe=9:1时,中间多在络合物(Al/nFe=5:5时达5%~20%,nAl/nFe=9:1时,溶胶(Al+Fe)  相似文献   
213.
工业聚合氯化铝的形态分布及混凝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铝浓度为2.50mol·l-1的聚合氯化铝.采用Al-Ferron络合比色法和烧杯混凝实验对样品的形态分布和混凝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工业系列样品中Al的形态分布规律基本一致,Ala随盐基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Alc随盐基度的升高而升高;Alb则先随盐基度的升高而升高,达到最大值后,再随盐基度的升高而降低.同一系列样品在相同加药条件下,盐基度愈高,混凝效果愈好,Alb含量愈高,混凝效果并不一定愈好.因此,提高Alb不一定能提高混凝效果,工业产品的质量控制以及追求目标应当是尽量提高盐基度,而不是Alb的含量.  相似文献   
214.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及絮凝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波辐射和固体NaOH联用的选择性加热方法,在低温下(<5℃)合成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研究了微波辐射、超声辐射和固体NaOH溶解内加热对其化学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成叔胺的反应时间缩短为7min,产率增加了25%.以DADMAC作单体,聚合得到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的特性粘度为2.7,絮凝效果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15.
水中氯化物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的含量,分析了该方法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评定了水中氯化物的测量不确定度,在各不确定度中,以标准溶液配制与样品分析时滴定消耗的硝酸银体积引入的不确定度较大。  相似文献   
216.
混凝法去除城市生活污水中抗性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合氯化铝(PACl)和聚合硫酸铁(PFS)混凝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格栅出水和二级出水),考察混凝剂投加量、pH值对污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去除率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ACl和PFS投加量的增加,污水中目标基因的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在pH 3~10的范围内,PACl对目标基因的去除效果随pH值的增加而降低,PFS对目标基因的去除随着pH值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对于格栅出水,PACl和PFS的最佳投加量为400 mg/L,基因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33~2.97 log和0.98~2.11 log,对于二级出水,PACl和PFS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00 mg/L和150 mg/L,基因的去除率分别为1.85~2.64 log、1.81~2.46 log;混凝去除最优pH条件分别为pH=3(投加PACl)及pH=5~6(投加PFS)。PACl的处理效果优于PFS。  相似文献   
217.
本文在常规Volhord回滴法测定氯化物中,加入一定量聚(I)〔1〕防凝聚剂,可以防止经典法不可避免的复分解反应,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同时研究了通过控制不同酸度、温度及加入不同类型试剂等简便化学手段除去十多种常见干扰物质的方法,尤其能有效除去现有各方法中最为棘手、难度较大的同族元素B-r、I-等干扰,方法简便、快速、效果显著,在工业废水的测定中优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218.
本文介绍了一种快速测定高氯废水中CODCr的方法。提出以AgNO3和CrK(SO4)2·12H2O代替HgSO4作为消除氯离子干扰的抑制剂。试验结果表明,它能有效地抑制水样中高达25000mg/L氯离子的干扰。本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219.
不同酸碱度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能够快速准确测定不同酸碱度土壤中的阳离子交换量,弥补现行标准方法的不足,对三氯化六氨合钴浸提-分光光度法中的土壤称样量、pH、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离心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方法检出限为0.43 cmol^+/kg,测定下限为1.72 cmol^+/kg,方法实验室内精密度为0.2%~1.8%,适用于大批量土壤样品中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20.
Hexavalent chromium contamination in water is an issue of huge concern due to its use at a high scale, toxicity and non-biodegradability. Biosorption is a cost effective and unconventional strateg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Cr(VI). Here, a novel biosorbent Senna siamea seed pod biomass and its chemically activated form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or the elimination of hexavalent chromium from aqueous solution. The biosorbent was characterized by using BET, FTIR, FESEM-EDX and TGA techniques. Parameters controlling the biosorption process were optimized as pH 2.0, temperature 30°C, initial Cr(VI) concentration 500?mg/L, biosorbent dose 0.5?g/L. Optimized contact time was 210 and 180 min for pristine biomass and activated carbon, respectively. Langmuir isotherm correlated well with experimental data revealing that the biosorption occurred in monolayer pattern. Maximum biosorption capacity calculated by Langmuir biosorption isotherm was 119.18 and 139.86?mg/g for S. siamea pristine biomass and activated carbon, respectively. Pseudo-second order kinetic model correlated well with experimental data. Thermodynamic studies suggested that the biosorption process occurs in a non-spontaneous, stable and endothermic manner. These interesting findings on Cr(VI) biosorption by S. siamea seed pod biomass and S. siamea zinc chloride activated carbon vouches for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as an unconventional biosorb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