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12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92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355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95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采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技术处理铜冶炼过程产生的含氯及重金属的废酸。考察了废酸处理工艺、电解温度、电解时间、电流密度和催化剂的添加等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先沉淀重金属后脱氯的废酸处理工艺,氯离子和铜离子的去除效果均较好;当以钛盐为催化剂时,在电解温度为40 ℃、电解时间为2.0 h、电流密度为825 A/m2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后废酸中的氯离子质量浓度为0.22 g/L,氯离子去除率为98.59%,铜离子质量浓度为0.45 g/L,铜离子去除率为95.08%,其他重金属大部分也得到有效去除。净化后的废酸可回用至铜冶炼的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42.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聚合氯化铝(PAC)与污泥生产的微生物絮凝剂复配处理涂料废水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的响应值为COD和色度去除率。实验分别拟合了关于COD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的二次模型,根据响应值的分布情况,确定涂料废水的最佳絮凝条件为微生物絮凝剂浓度47 mg/L,PAC浓度39 mg/L,pH为8.2,CaCl2浓度0.38 g/L,搅拌速度210 r/min。最佳絮凝条件下,微生物絮凝剂对涂料废水中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7.6%和68.9%。  相似文献   
43.
针对水厂低浊高藻水的处理难题,研究了改性凹凸棒土(改性凹土)联合聚合氯化铝(PAC)强化混凝的除藻除浊效果。设计实验原水条件为叶绿素a(chl-a)浓度为98.58~110.35μg/L,浊度(5.6±0.5)NTU。考察了PAC和改性凹土的复配投加量、混凝沉淀时间、pH、投加顺序、搅拌速率等工艺参数对Chl-a和浊度耦合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改性凹土"对Chl-a和浊度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单投PAC的效果。当PAC投药量12 mg/L,改性凹土投药量10 mg/L,沉淀时间20 min时,对Chl-a和浊度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2.5%和89.2%,可至少减少40%的PAC投量,且形成的矾花密实,沉降速度快,去除效率高。最适pH范围为7~8。投加顺序应为先投加改性凹土,混合搅拌转数宜慢速,可控制为50 r/min。  相似文献   
44.
HCl是城市垃圾焚烧产生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之一。将一种新型脱氯剂TiO2引入到垃圾焚烧系统中,并与其他脱氯剂的性能进行比较。研究了不同脱氯剂使用量、不同反应温度和不同HCl气体浓度对TiO2、CaO和CaTiO3脱氯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TiO2能在高温(800~1 000℃)、高HCl浓度(1 303.6~1 629.5 mg/m3)下获得较好的脱氯效果。与传统的脱氯剂CaO相比,TiO2更适合于高温烟气脱氯,其在1 000℃时的氯容(36.3 mg HCl/g TiO2)几乎是相同情况下的CaO氯容(9.3 mg HCl/g CaO)的4倍。而CaTiO3的脱氯效果不但受到自身分解效率的影响,还受到TiO2和CaO脱氯效果的影响,其脱氯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5.
针对某企业高含盐有机生产废水,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实验研究了氯化钙盐度对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分别研究了盐度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耗氧速率、活性污泥的结构和沉淀效果及对菌胶团中微生物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氯化钙盐度从0mg/L升高到40000mg/L的时候,废水中COD的去除率由92.9%降低到56%,活性污泥的耗氧速率下降,菌胶团的微生物种类也随之减少,MLVSS/MLSS下降,活性污泥中的无机成分增加,沉淀性能增强,菌胶团也更为致密。  相似文献   
46.
根据川西气田的实际情况,对致密砂岩层回注选井选层技术进行研究,初步建立了致密砂岩层回注选井选层技术,优选出川西气田1、2、3号等5个回注井区。目前,注水规模300m3/d,累计注水量达75 698.8m3,节约生产成本约200万元,且有效缓解了高浓度氯离子地层水外排带来的环保压力。现场回注试验表明:致密砂岩层回注高浓度氯离子地层水是可行的,回注选井选层技术具有现场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针对某水厂以超滤为核心的短流程水处理工艺,在通过聚氯乙烯(PVC)超滤膜之前选择不同投加量(5、10、15和20 mg/L)的高效聚合氯化铝(HPAC)对长江下游原水进行混凝处理。通过跨膜压差(TMP)增长趋势、CODMn的去除率以及混凝后的水质,可知HPAC的最优投加量为15 mg/L。在此投加量下,运用体积排阻色谱法分析原水、膜前水、膜后水中各相对分子质量有机物的变化,可以发现混凝去除有机物的效果要优于超滤截留的。继而将HPAC与另外4种常用混凝剂:硫酸铝(分析纯)、氯化铁(化学纯)、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它们各自最优投加量下,HPAC能够更有效地减缓超滤膜TMP的增长率,从而降低膜污染。因此,认为HPAC是与PVC超滤合金膜契合效果最佳的混凝剂。  相似文献   
48.
硅藻土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原水中的有机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联用硅藻土与聚合氯化铝(PAC)强化混凝对有机微污染原水中不同性质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采用超滤膜和XAD系列树脂对微污染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进行分级表征,物理分级表明分子量〈4 kD的溶解性有机物占50%以上,化学分级表明原水中以憎水酸(HoA)和亲水物质(HiM)为主。硅藻土助凝去除溶解性有机物,实验结果表明,当PAC投加量30 mg/L,硅藻土投加量0.5 g/L时,溶解性有机碳去除率由22.5%提高到26.3%。  相似文献   
49.
以三氯化铁和硫酸铝为混凝剂,印染废水二级生化出水为研究对象,并利用XAD-8/XAD-4吸附树脂联用技术将印染废水生化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为疏水酸、非酸疏水物质、弱疏水物质及亲水物质4类有机物,通过小试实验探讨了2种混凝剂对生化出水中各类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该印染废水的生化出水,溶解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疏水性物质,以DOC表征时占总DOC的75%,其中疏水酸约占41%,疏水性物质也是引起色度的主要物质,所占比例以ADMI7.6表征时为89%,其中以非酸疏水物质的贡献最大,达到52%,并且非酸疏水物质中不饱和双键或芳香环有机物的含量较高。在三氯化铁和硫酸铝各自最佳的混凝条件下,均能够有效去除由疏水性物质(疏水酸和非酸疏水物质)引起的色度,但三氯化铁对弱疏水性物质以及亲水物质的去除率高于硫酸铝,这使得三氯化铁对印染废水生化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硫酸铝。并且三氯化铁和硫酸铝混凝工艺均能明显降低生化出水的毒性。  相似文献   
50.
污泥热解残渣制备聚合氯化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铝污泥热解或焚烧残渣制备聚合氯化铝的研究,有利于实现污水处理过程投加的铝盐絮凝药剂的回收与高效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针对辽河油田欢三联稠油污水处理污泥的热解残渣具有较高铝含量的特点,开展采用盐酸进行铝溶出及制备聚合氯化铝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700~750℃,焙烧时间控制在1h即可。将经过焙烧活化的残渣在常温下进行酸溶,酸溶时间为2~5h,选用25%~30%盐酸,氧化铝与盐酸的摩尔比为1∶1.0~1∶1.2为宜。将溶出的铝溶液制备聚合氯化铝,在常温下采用CaO粉末来调节pH值为3.5,聚合反应时间为1d,即可得聚合氯化铝溶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