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30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98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372篇
基础理论   103篇
污染及防治   103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81.
厦门海岸气溶胶中氯亏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厦门海岸两个采样点大气气溶胶进行观测分析,研究发现在1号采样点由于人为排放的影响,使粗、细粒径气溶胶中Cl/Na+比值大于1.16,研究还表明,在人为污染较轻的2号采样点,当粗粒径气溶胶中Na+/Ca2+比值大于1.0,细粒径气溶胶中Na+/Ca2+比值大于2.0时,气溶胶中Cl-/Na+比值小于1.16,存在氯亏损现象,反之,气溶胶中存在氯富集。前者是由于二次反应产生;后者由于人为一次排放源的贡献所致。  相似文献   
682.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铁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分别以氯化铁、硫铁矿烧渣和酸洗废液为原料制备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铁的方法,以及其在低浊度水、合成洗涤剂废水和印染废水等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指出了聚合氯化铁絮凝剂在制备及应用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83.
对不同浓度KCL和不同pH下,3种可变电荷土壤和4种恒电荷土壤CI-吸附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CI-吸附量随平衡 CI-浓度 C(e)增加而增大,恒电荷土壤呈线性,可变电荷土壤在添加 CI- 0.5-5.0 mmol/L.下,符合 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同一浓度下的CI-吸附量及其随浓度增加的速率均为砖红壤>红壤>赤红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和黑土,与这些土壤所带正电荷量顺序相一致。Langmuir方程K值较小且几种土壤差异不大。恒电荷土壤对CI-的吸附量很小,在浓度较低时常出现负吸附,其吸附机理可能更多的是与K+吸附时的同时吸附。7种土壤CI-吸附量均随pH增加而降低,但降低强度可变电荷土壤远大于恒电荷土壤。  相似文献   
684.
利用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和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对有机颜料废水进行混凝处理,考察了单独使用CPAM、PAC及两者联合使用的处理效果,探讨了初始pH值、混凝剂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PAM与PAC复配处理该废水时效果较好,水样pH值为7.0;CPAM与PAC的投药量分别为10mg/L和150mg/L时,浊度去除率可达97.56%.  相似文献   
685.
以华南滨海小流域——中山大学滨海水循环试验基地(试验基地)作为研究区,在对该流域地下水和雨水分别进行采样、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氯量平衡法(CMB)与地下水动态法计算了该流域的降雨入渗补给系数与给水度。研究发现,试验基地地下水主要受降雨补给,地下水埋深在雨季(4—9月)、旱季(10—3月)的变动范围大致为0~1.5 m与0~0.5 m。根据CMB计算结果,补给区、中间区雨季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分别为旱季的1.3~1.6倍和1.3~2.0倍,且补给区大于中间区(M5井除外)。利用地下水动态法计算次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所得雨季、旱季的均值(7.6%和4.6%)与CMB计算结果(7.7%和5.3%)较为接近。给水度、雨强与入渗补给系数均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将地下水埋深分别与降雨入渗补给量及潜水蒸发量进行多项式拟合对比,发现降雨入渗对地下水的最大入渗补给埋深约为2.3 m,当埋深为3.1 m时,地下水可获得最大净补给量。  相似文献   
686.
为寻求生物吸附处理重金属或核素废水的后处理途径,本论文以吸附Sr2+后酵母细胞为对象,通过对絮凝前后上部液相浊度分析,探讨了絮凝剂种类、液相初始p H、酵母细胞初始浓度以及絮凝剂量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PAC(聚合氯化铝)对吸附Sr2+后酵母细胞的絮凝机理.结果显示:3种铝盐絮凝剂对酵母细胞絮凝效果对比结果显示为:PACKAl(SO4)2Al2(SO4)3.对PAC而言,其在实验条件下对酵母细胞的絮凝是一个快速作用过程,在1 min内出现明显矾花现象,而60 min时絮凝效率可达到99%以上.Zeta电位分析显示p H为3~10范围内,酵母细胞与PAC之间的电位差值Δζ均在50 m V以上,其中最大可达68.4 m V,这将带来PAC对酵母细胞的快速絮凝,SEM和液相电导率变化分析也证实了这点.PAC可作为一种良好的絮凝剂用于对吸附Sr2+或其他重金属离子后的酵母细胞进行絮凝处理.  相似文献   
687.
阻化技术是防治煤自燃的常用技术之一,研究阻化剂对煤自燃极限参数的影响是确定阻化效果的关键.采用程序升温试验,分析气煤和长焰煤的原煤样和经MgCl2、KCl、CaCl2、NaCl 4种阻化剂处理后的煤样耗氧速率和放热强度,并计算自燃极限参数和阻化率.结果表明:氯盐阻化剂可降低煤自燃低温阶段的煤耗氧速率和放热强度;4种阻化剂中对气煤煤样的平均阻化率最高是MgCl2 (63.6%),对长焰煤则是CaCl2 (45.9%),平均阻化率与自燃极限参数变化率呈正相关;气煤经MgCl2处理后自燃极限参数变化率最大,长焰煤经CaCl2阻化处理后的自燃极限参数变化率最大,对于气煤4种阻化剂阻化能力由大到小为MgCl2 KCl、CaCl2、NaCl,对长焰煤则为CaCl2、MgCl2、KCl、NaCl;氯盐阻化剂中MgCl2对气煤自燃极限参数影响最大,阻化效果好,而对长焰煤则为CaCl2.  相似文献   
688.
根据对国内三氯氢硅生产企业的综合调查,以某三氯氢硅生产先进企业为例,从生产工艺与装备、资源与能源利用、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及废物回收利用5个方面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三氯氢硅项目建设的清洁生产水平,并从企业、项目2个层面,分析了三氯氢硅建设项目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关系,为同类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9.
A novel flocculant LA (lignin-acrylamide polymer), which was used as aid for aluminum sulfate and polyaluminum chloride in this study, was prepared by grafting acrylamide onto lignin that deriving from pulp and papermaking sludg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A were measur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experimental outcome indicated acrylamide was grafted onto the lignin backbone successfully. The effects of LA addition were evaluated on coagulation performance and floc characteristics as a function of aluminum (Al) dosage, such as floc size, growth rate, strength and recoverability.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ing sequences, Al dosed first and LA dosed first, were also investigated. LA used as coagulant aid markedly enhanced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turbidity an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especially at low Al dosages. The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aluminum sulfate and polyaluminum chloride at the Al dosage range selected in this study were improved more than 30% and 5% by LA, respectively. LA dramatically enlarged floc size and it was in the order: Al dosed first 〉 LA dosed first 〉 Al. Floc strength and recoverability were also improved by LA. LA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charge neutralization, adsorption and bridging in floc formation.  相似文献   
690.
针对高负荷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混合发酵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盐度抑制问题,通过批次试验探究了不同钠盐(CH3COONa、NaCl和Na2SO4)对中温混合发酵体系的影响,考察了添加不同浓度钠盐时混合发酵体系的甲烷累积产量、有机物去除率、挥发性脂肪酸(VFAs)累积量及水解、酸化、乙酸化和产甲烷速率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随着CH3COONa浓度的增加,相应的甲烷产量逐渐增加,但在高浓度时理论甲烷产量降低,当Na+浓度为8 g·L-1时,对产甲烷抑制率为21%.此外,NaCl和Na2SO4对甲烷累积产量具有抑制作用,相同Na+浓度下,Na2SO4对混合发酵体系甲烷产量的抑制作用更大;当SO42-浓度为8.3 g·L-1时,相应甲烷抑制率为23%.相反,Cl-浓度为3.1~6.2 g·L-1时,对混合发酵过程中甲烷抑制率为4.6%~7.7%;但随着Cl-浓度增至9.3~12.3 g·L-1时,甲烷产量提升了14.5%~37.6%.分析认为,NaCl对混合发酵过程有机物去除率的抑制作用主要是Na+的影响,而Na2SO4的抑制作用主要来源于SO42-和Na+的协同作用.NaCl和Na2SO4对水解速率和产甲烷速率的抑制作用较大,而对酸化速率和乙酸化速率抑制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