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1篇
  免费   1205篇
  国内免费   5390篇
安全科学   1796篇
废物处理   309篇
环保管理   826篇
综合类   8645篇
基础理论   1841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351篇
评价与监测   421篇
社会与环境   331篇
灾害及防治   224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399篇
  2022年   564篇
  2021年   628篇
  2020年   625篇
  2019年   640篇
  2018年   512篇
  2017年   483篇
  2016年   549篇
  2015年   638篇
  2014年   541篇
  2013年   975篇
  2012年   993篇
  2011年   1050篇
  2010年   693篇
  2009年   831篇
  2008年   689篇
  2007年   807篇
  2006年   802篇
  2005年   577篇
  2004年   482篇
  2003年   396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235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5 毫秒
701.
将未确知测度理论与层次分析方法相结合用于评价泥石流危险性。根据泥石流危险性的影响因素和等级划分标准,选取泥石流规模、泥石流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最大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主沟床弯曲系数、泥砂补给长度比、24小时最大降雨量、人口密度等10个指标作为泥石流危险评价因子,利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函数,通过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依据置信度识别准则对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价,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的未确知测度理论的评价方法评价过程合理、置信度高、结果可靠,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02.
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估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磊  徐伟  周忻  马玉玲  袁艺  钱新  葛怡 《灾害学》2012,(1):98-100,110
基于投影寻踪聚类模型(PPC),结合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对上海市进行了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估的尝试。结果表明:①灾害社会脆弱性最高的为崇明县,其次为宝山区和金山区;②灾害社会脆弱性最低的是黄埔区,其次是徐汇区和静安区;③总体而言,灾害脆弱性较低的地区集中于上海城市中心区,而城市边缘区的社会脆弱性一般较高。  相似文献   
703.
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与潜在的次生衍生危害等特点,设计并开发了面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对建设三维可视化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系统的四层体系结构,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World Wind组件,采用三维可视化环境建模、海量数据缓存机制以及基础地理信息集成等信息技术,开发了系统的基本应用与高级应用,将系统应用到2005年发生在松花江流域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实例表明:所设计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具有集成性、可扩展性和较好三维表现力等特点,支持海量数据与复杂应用的集成与三维展示,为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空间模拟和决策支持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04.
高强混凝土梁受拉底面粘贴补强纤维布后,延性降低显著。为提高补强梁的综合性能,利用四点弯曲梁静载试验,在补强加固梁梁端及跨中实施不同的锚固方式,对比不同锚固组合下加固梁的强度和延性。研究表明:端部U锚能改善加固梁破坏模式,提高加固梁的延性和强度及补强纤维布的利用率。端部U锚联合跨中全包锚固能进一步提高加固梁的延性,显著提高补强纤维布的利用率,且能平衡变形性和承载力在安全储备中的比重;在补强纤维布断裂后,能有效限制补强纤维布的剥离和滑移,继续发挥补强作用,使加固梁延性和强度得以恢复;能对包裹区混凝土产生约束作用,提高混凝土的延性。因此端部U锚联合跨中全包锚固是合理且有充分安全储备的锚固方式。  相似文献   
705.
Wang F  Xu YJ  Dean TJ 《Ambio》2011,40(5):506-520
This study projected responses of forest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to thre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at a resolution of 5 km × 5 km across the state of Louisiana, USA. In addition, we assessed uncertain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NPP projection at the grid and state levels. Climate data of the scenarios were derived from 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outputs. Changes in annual NPP between 2000 and 2050 were projected with the forest ecosystem model PnET-II. Results showed that forest productivity would increase under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A1B and A2, but with scenario B1, it would peak during 2011–2020 and then decline. The projected average NPP under B1 over the years from 2000 to 2050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under A1B and A2. Forest NPP appeared to be primarily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not precipitation. Uncertainties of the NPP projection were due to large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climate variables. Overall,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in order to project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forest ecosystem at regional level, modeling uncertainties could be reduced by increasing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climate projections.  相似文献   
706.
It was reported the adsorption of As(III) on the surface of the chitosan-Fe-crosslinked complex. Theoretical correl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equilibrium adsorption data for As(III)/Ch-Fe system is best explained by the non-linearized form Langmuir-Freundlich isotherm model. At optimum conditions, pH 9.0,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calculated using the Langmuir-Freundlich isotherm model was 13.4 mg g−1.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As(III) onto Ch-Fe are described by the pseudo-first-order kinetic equ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Mössbauer spectroscopy showed that there is no redox process on the surface of the adsorbent.  相似文献   
707.
708.
709.
本文对1998-2008年湖北省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及其组成、人均生物资源生态足迹、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和生物资源生态赤字(盈余)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生物资源生态足迹组成以耕地为主,其他生态生产性用地的足迹比例较小,各市州生物资源生态足迹整体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人均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小于省均值,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先升高后降低,各市州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由大到小排序为:黄冈、孝感、武汉、咸宁、天门、黄石、仙桃、鄂州、潜江,生态赤字呈增大趋势;鄂西生态圈除神农架外其他各市州的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均较大,林地足迹占主要地位,其总量对全省的贡献较大;人均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大于省均值,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呈增高趋势,各市州由大到小排序为:宜昌、十堰、襄樊、荆州、恩施、随州、荆门、神农架,该圈一直保持很高的生物资源生态盈余,但盈余值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10.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大规模减排潜力的技术,有望实现化石能源使用的CO2近零排放,被认为是进行温室气体深度减排最重要的技术路径之一.开展CCUS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将为中国未来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一种重要的战略性技术选择,受到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CCUS技术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出发,概括了该技术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同题,总结了当前中国CCUS技术政策,介绍了中国CCUS技术研发、试点示范、国际合作等的开展情况,并通过与欧美等发达国家CCUS技术发展与示范活动现状的对比,初步分析了中国CCUS技术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为进一步推动我国CCUS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文章提出应加强国家层面的技术政策指导和宏观协调、引导资源有效配置;推动建设行业间的CCUS技术合作平台;重视CCUS来来技术应用软环境建设等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