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8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422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238篇
综合类   915篇
基础理论   87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32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514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41.
为维护和改善湖水、水库等大型蓄水设施的水质而寻找一种新的方法,在人工的明/暗光照射条件下,探讨了运用粉末状TiO2作为光触媒,抑制各种淡水藻类增殖的效果。粉末状的TiO2,在100mg/L的浓度下,对蓝藻的铜绿微囊藻原变种、鱼腥藻和绿藻的空星藻有明显的抑制增殖的效果;而对硅藻的钝脆杆藻,在此条件下则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942.
互花米草对持续淹水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互花米草进行了40cm水深的持续淹水胁迫,研究了其生理指标的响应.结果显示,淹水胁迫下,互花米草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索含量在初期均显著低于对照,随后逐渐积累并高于对照.丙二醛含量在初期显著高于对照,随后与对照组的差异逐渐减小,至生长季末与对照水平相当.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淹水后63d内均高于对照,至生长季末则低于对照,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始终高于对照.至生长季末,持续淹水胁迫条件下的互花米草生物量低于对照,其形态学上表现为植株矮小、根系变短、节长变短、地下部分所占生物量比重降低.研究结果表明,持续淹水胁迫对互花米草的生理指标产生影响,但互花米草可以通过生理和形态学的响应来适应这种胁迫,因此,必须进一步结合其它物理控制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43.
4种浮床栽培植物生长特性及吸收氮磷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选取美人蕉、风车草、菖蒲和香根草4种常见的浮床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特性及吸收氮磷的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4种植物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移栽后60-100d为植物的快速生长期.经过4个月的生长.4种植物水面上部生物量均明显高于下部;除香根草外,其它3种植物体内的氮磷含量均呈叶>根>茎的分布;植物体内的氮、磷累积量大小依次为美人蕉>风车草>菖蒲>香根草.植物吸收占浮床系统氮去除的比例均低于40%,占浮床系统磷去除的比例均高于55%.4种植物中,美人蕉对水体中氮磷的吸收能力最强,可以将其作为三峡库区次级河流的浮床栽培植物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44.
气象灾害对天水苹果生产影响的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得出影响天水苹果正常生长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是前秋9月大气干旱、冬季12-2月暖冬高温、苹果花期4月下旬高温干旱和春季4月下旬低温危害。各灾害发生频率在53﹪~70﹪之间,以前秋9月干旱最多,春季4月下旬低温危害最少;前秋9月大气干旱以中-大灾为主;其他灾害均以轻、中灾最多,大灾居次;各种灾害因子重灾年份最少,仅在6﹪~15﹪之间。农业气象灾害综合评估除轻灾评估准确率略低为89﹪外,中-重灾评估准确率均达100﹪,灾害评估效果比较理想,对农业防灾减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5.
金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金华市1998年-2007年环境及人均GDP数据,建立工业“三度”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的计量模型,对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金华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实证研究表明:从工业“三废”排放量与经济增长计量模型研究来看,工业“三废”排放量随人均GDP增长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呈倒U型加U型特征。这些特征和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即倒U型不一致。  相似文献   
946.
高氯酸盐对空心莲子草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寅峰  蔡贤雷  刘伟龙  邓伟 《环境科学》2009,30(8):2425-2431
高氯酸盐是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污染物,其对植物影响作用的研究国内外鲜见报道.以空心莲子草为实验材料,在水培及可控条件下,探讨不同浓度(1、5、20、100、500 mg/L)ClO4-对空心莲子草生长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浓度的ClO4-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抑制根、茎、叶生物量及单株相对生长量,其中根生物量对照与各浓度处理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处理40d后,各浓度(由低到高)处理的相对生长量分别为对照的61.6%、60.8%、53.1%、20.4%和3.3%;ClO4-处理下根、茎、叶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叶>根>茎;ClO4-处理使根茎叶三者之间的生物量分配关系发生变化,使茎的生物量分配系数增大,而叶降低,其中100、500 mg/L ClO4-处理组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②不同浓度的ClO4-处理均使空心莲子草幼叶出现明显的伤害症状,顶叶反卷、叶缘变黑、焦枯,受害程度随处理浓度及时间的增加而加重;③ClO4-处理使叶片SPAD值、Fv/Fm、F′v/F′m、ΦPSⅡ、ETR、ETRmax等荧光参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SPAD、ΦPSⅡ等荧光参数可以作为反映受ClO4-胁迫影响的内在敏感生理指标.以...  相似文献   
947.
RIP-N模型对官厅水库库滨带去氮效应的流域尺度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官厅水库库滨带为研究对象,构建适用于流域尺度岸边带去氮负荷估算的生态水文模型——RIP-N(Riparian-Nitrogen)模型,对官厅水库库滨带2007年3~9月间岸边带去氮效应进行分析.同时,在延庆水保站开展田间尺度的野外模拟实验,结合室内外试验分析和以往研究成果,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验证.RIP-N模型包括土壤化学过程模拟和植物生长过程模拟.前者包括土壤反硝化模拟、硝化模拟和氨挥发模拟;后者包括植物净第一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模拟、植物生产力分配模拟和植物营养元素吸收模拟.结果表明:①RIP-N模型模拟值与实验值的决定系数大于0.5,证明该模型在空间尺度模拟上的有效性及模拟结果的可靠性;②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官厅水库库滨带流域3~9月对N的总去除量为5.91×103t;③RIP-N模型对官厅水库库滨带去氮环境效益分析表明,当前库滨带土地利用格局中,滩地、林地和草地是去污效果较好的土地利用类型,3~9月对流域的去N量占流域总去N量的76.5%,在非点源污染防治中起到"汇"的作用;但是研究区中专属湿地的"汇"作用表现不明显,3~9月去N量仅占流域总去N量的5.9...  相似文献   
948.
通过藻类增长潜力(AGP)实验,研究了铜离子浓度对2种淡水浮游藻类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Cu2 质量浓度为0.001~0.100 mg·L-1时,能促进斜生栅藻增殖; Cu2 质量浓度为1.000~100.000 mg·L-1时,对斜生栅藻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当Cu2 质量浓度为0.001~0.010 mg·L-1时,会促进鱼腥藻增殖; Cu2 质量浓度为0.100~100.000 mg·L-1时,会对鱼腥藻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当Cu2 浓度为0.001~0.100 mg·L-1时,斜生栅藻和鱼腥藻细胞经过2 d的调整期,从生理上适应了新环境并进入对数增长期; Cu2 浓度达到1.000 mg·L-1时则需经4 d的调整期才能进入对数增长期,到14 d时2种藻细胞的密度仍在增加.对栅藻和鱼腥藻细胞密度的平均比增长率比较显示,斜生栅藻对Cu2 毒性效应的耐受力大于鱼腥藻.结果表明,在淡水水体中,微量的Cu2 有利于浮游藻类增殖,能够增进水体的富营养程度; Cu2 浓度超过1.000 mg·L-1时对浮游藻类的繁殖与生长有抑制或毒害作用; 过量的Cu2 还可能会导致食物链的破坏与水源的污染.因此,在使用硫酸铜杀藻时应注意其用量与使用次数可能会对水体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9.
Salicylic acid (SA) wa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plant resistance to pathogens and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ediating plant response to some abiotic stress.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SA on the growth and H2O2-metabolizing enzymes in rice seedlings under lead stress were studied. When rice seedlings grown in nutrient solution containing Pb^2+ (0, 0.05, 0.15, 0.25 mmol/L) for 18 d, the plant biomass as well as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leave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b concentration. The pre-treatment with SA (treated with 0.1 mmol/L SA for 48 h before Pb stress) partially protected seedlings from Pb toxicity. The chlorophyll contents were significant higher in leaves of Pb-exposed with SA pre-treatment seedlings than in Pb-exposed plants at the same Pb intensity. SA pre-treated alone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length of shoot and root of seedlings but the vigour difference was not marked under long-term exposure to Pb toxicity. SA pre-treated influence the H2O2 level in leaves of seedlings by up-regulating the 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repressing the activity of catalase (CAT) and ascorbate peroxidase (APX) depending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Pb^2+ in the growth medium. The results supported the conclusion that SA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rice seedlings against Pb toxicity.  相似文献   
950.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patial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the northern red-backed vole (Clethrionomys rutilus Pall.) and large-toothed red-backed vole (Cl. rufocanus Sund.) has been performed in the middle taiga zone of the Middle Irtysh region (Omsk oblast). Populations of these species are represented by sets of territorial groups whose number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nge from year to year depending on the ratio of these species in a biotope and their population density.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between cohabitant Cl. rutilus and Cl. rufocanus. In particular, this follows from the fact that th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one species are independent of those of the other specie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size of home ranges in Cl. rutilus inversely depends on its population density, with that in Cl. rufocanus remaining approximately the same at different population densities, and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resident part of the population in both species changes during the season, as voles from neighboring habitats or dispersing voles settle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