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8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09篇
综合类   413篇
基础理论   48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350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深圳市东部引水工程,是一项缓解深圳市水资源短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重要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的管理必须考虑水量、水质、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基于水量,水质统一管理的可靠性计算,对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决策与管理是必需的和有实际意义的,分析传统水资源系统可靠性准则的不足之处,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基于水量、水质统一的水资源系统多准则可靠性评价准则,通过可靠性分析,为深圳东部引水水源工程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运行管  相似文献   
42.
铁路环境噪声对居民冲击影响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铁路环境噪声对居民的冲击影响程度不仅与列车运行辐射噪声级有关,而且还与人口密度,及白天、夜间的人口比例等因素有关。考虑以上诸多因素,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铁路环境噪声对居民的冲击影响的综合比较评价,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铁路环境噪声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海南岛水稻气候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量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海南岛自然优势出发,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产量与水的关系》中介绍的气候生产潜力的农业生态方法: 计算了海南水稻的气候生产潜力,从海南岛水稻生产和人口的现状出发,采用灰色系统中的GM(1,1)预测模型:计算和探讨了当前和未来水稻生产的人口承载量问题。试图揭示水稻生产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为全岛水稻的产、销、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土地资源承载力若干问题浅析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本文就当前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中所遇到的若干问题,从土地资源承载力定义的理解、土地生产力的计算、单产预测、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等5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如何定义和理解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是进行这项研究的关键。以研究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为目的的土地资源评价是进行土地生产力计算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必不可少的基础。根据统计资料预测的作物单产,不能反映出土地生产力,而使用农业生态地带法计算作物单产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5.
灰色理论模型预测城市垃圾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灰色理论模型 ,采用非线性微分方程拟合 ,可较好地预测城市垃圾的产生量。运用最小二乘法 ,通过MATALAB程序求出了模型中的参数 ,假设检验结果表明 ,该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根据上述模型 ,预测娄底市未来30a的总垃圾预测量为 80 4 90万t  相似文献   
46.
就目前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存在的床温波动问题,讨论了导致床温波动的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控制床温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47.
秦皇岛近海养殖区域夜光藻种群动态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秦皇岛近海养殖区夜光藻的调查,分析研究了夜光藻种群的动态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结论:夜光藻在秦皇岛近海养殖区内出现在3月份,并在7月份出现密度高峰,9—10月份偶有出现,11—2月份则未出现。夜光藻最高密度出现的温度为25—26℃,夜光藻在秦皇岛近海的出现及7月份的密度高峰与水温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8.
利用WEBGIS实现地震灾害信息数据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WEBGIS技术的特点、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及其在管理海量地理数据中的优势,并构建了基于WEBGIS的地震灾害信息数据的主体框架。  相似文献   
49.
安徽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安徽省统计年鉴》,对全省近10年的土地资源、粮食生产及人口增长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数学模型对2005-2020年全省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和粮食单产分别进行了预测。为了提高预测精确度,取各种预测方法的平均值。根据安徽省情将其划分为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三档生活标准,分别探讨了预测期内安徽省土地承载力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为全省发展粮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Inbreeding depression is an important long-term threat to reintroduced populations. However, the strength of inbreeding depression is difficult to estimate in wild populations because pedigree data are inevitably incomplete and because good data are needed on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Predicting future population consequences is especially difficult because this also requires projecting future inbreeding levels and their impacts on long-term population dynamics, which are subject to many uncertainties. We illustrate how such projections can be derived through Bayesian state-space modeling methods based on a 26-year data set for North Island Robins (Petroica longipes) reintroduced to Tiritiri Matangi Island in 1992. We used pedigree data to model increases in the average inbreeding level (F ) over time based on kinship of possible breeding pairs and to estimate empirically Ne/N (effective/census population size). We used multiple imputation to model the unknown components of inbreeding coefficients, which allowed us to estimate effects of inbreeding on survival for all 1458 birds in the data set while modeling density dependence and environmental stochasticity. This modeling indicated that inbreeding reduced juvenile survival (1.83 lethal equivalents [SE 0.81]) and may have reduced subsequent adult survival (0.44 lethal equivalents [0.81]) but had no apparent effect on numbers of fledglings produced. Average inbreeding level increased to 0.10 (SE 0.001) as the population grew from 33 (0.3) to 160 (6) individuals over the 25 years, giving a ratio of 0.56 (0.01). Based on a model that also incorporated habitat regeneration, the population was projected to reach a maximum of 331–1144 birds (median 726) in 2130, then to begin a slow decline. Without inbreeding, the population would be expected stabilize at 887–1465 birds (median 1131). Such analysis, therefore, makes it possible to empirically derive the information needed for rational decisions about inbreeding management while accounting for multiple sources of uncertain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