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2篇
  免费   682篇
  国内免费   2463篇
安全科学   711篇
废物处理   89篇
环保管理   536篇
综合类   4470篇
基础理论   111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89篇
评价与监测   285篇
社会与环境   573篇
灾害及防治   367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324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345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308篇
  2017年   351篇
  2016年   386篇
  2015年   409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552篇
  2011年   559篇
  2010年   399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411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601.
选取汉江中上游流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流域九个气象站点1969~2008年逐日降雨资料以及丹江口水库同时期日入库流量资料,采用年最大值法(AM)和百分位法两种选样方式选取1 d、3 d降雨和1 d、3 d洪量极值样本,分别运用广义极值分布(GEV)、广义帕累托分布(GPD)、伽玛分布(Gamma)3种极值统计模型对样本进行单变量边缘分布拟合,运用Gumbel、Clayton以及Frank Copula函数模型对样本进行多变量联合分布拟合,遴选出描述流域降雨和洪水联合分布规律的最优概率模型。结果显示:对于AM选样样本,边缘分布为GEV时降雨洪量的二维和三维联合分布Frank Copula函数拟合效果最优;对于百分位选样样本,边缘分布为GPD时降雨洪量的二维联合分布Gumbel Copula函数拟合效果最优,三维联合分布则是Frank Copula函数拟合效果最优;比较二维和三维Copula函数模拟结果,三维联合Copula函数推求的设计值更大,说明三维联合分布考虑了更多的变量和极值信息,能更全面地反映极端降雨洪水事件的真实特征,对工程设计更显安全。  相似文献   
602.
基于圈层建设用地密度分析,提出了城市扩张核心度指数;通过计算城市扩张核心度指数和城市扩张强度指数,分析了1990~2010年中国27个主要城市距城市中心不同距离区域的城市扩张的时空模式。研究发现:(1)1990~2010年,大部分城市核心度指数不断降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与国家区域政策密不可分,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1990~2000年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核心度值减少幅度较大,2000~2010年则是东北部和中西部城市降低明显。总体上看,西部和东北部城市的核心度指数要高于东部和中部的城市,结构更加紧凑。(2)城市扩张最活跃的地方总是出现在核心区边界附近,并不断向外推移。(3)城市的形态与城市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1990~2000年,一线城市扩张的强度和范围远大于其他城市;2000~2010年,二三线城市的扩张强度和范围明显增加。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逐渐由单中心扩展向多中心协同发展转变,而经济相对落后西部城市和东北部城市,城市结构比较紧凑,保持着单中心的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603.
对东滩植被带光量子通量密度的调查研究表明:互花米草带与海三棱藨草带光量子通量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其值分别为1 570和1 556μmol/(m2·s)。光照对两物种的生长、繁殖等植物行为的影响只取决于其对光照的利用能力和效率;在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混生带,到达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的光量子通量密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互花米草对海三棱藨草的遮荫效应达63%,表明互花米草对海三棱藨草具有强的遮荫作用。光照不足严重影响海三棱藨草的生长,在混生带,海三棱藨草生长速率降低,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减少,植株高度增加。因此,互花米草对海三棱藨草的遮荫作用,抑制了海三棱藨草在中潮滩的更新过程,因而也是造成海三棱藨草生境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04.
太原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原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太原市城市土壤及工业区土壤中Cr、Ni、Cu、Zn、As、Cd、Pb的污染水平和分布,并对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太原市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别为Cr:35.35—848.80mg·kg-1,Ni:4.00—99.57 mg·kg-1,Cu:4.89—266.99 mg·kg-1,Zn:45.16—677.01 mg·kg-1,As:0.66—35.46 mg·kg-1,Cd:nd—1.00 mg·kg-1,Pb:15.61—1240.41 mg·kg-1.其中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较低,工业区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受到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以土壤环境质量国家二级标准值作为评价标准,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对太原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太原市大部分城市土壤未受7种重金属污染,只有6.7%的地区处于轻污染水平;工业区土壤污染严重,污染程度从高至低为化工厂(重污染)热电厂(重污染)化肥厂(重污染)第一电厂(中度污染)建筑工地(中度污染)焦化厂(轻污染).7种重金属在太原市土壤中的空间分布规律不同,且均与工业区分布相关,工业区是太原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605.
为了研究纳米颗粒通过眼部暴露后进入体内的路径及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实验采用近红外长余辉纳米探针作为示踪剂,对小鼠进行眼部暴露,随后利用活体成像技术观察其进入小鼠体内的过程及分布情况,于暴露第4天收集代谢产物,第7天取重要脏器和血液,并检测纳米探针的存在情况.结果显示纳米探针可由眼经口腔进入胃肠道中,并且纳米颗粒暴露4天后在小鼠的粪便中检测到强荧光信号,而尿液中的荧光信号较弱,暴露7 d后在小鼠的眼睑结膜、胃及眼球中检测到强荧光信号,而其余器官的荧光信号较弱.这表明通过眼部暴露后,纳米颗粒主要分布在眼和消化系统中,最后大部分经消化系统代谢.  相似文献   
606.
Geographic range size is often conceptualized as a fixed attribute of a species and treated as such for the purposes of quantification of extinction risk; species occupying smaller geographic ranges are assumed to have a higher risk of extinction, all else being equal. However many species are mobile, and their movements range from relatively predictable to‐and‐fro migrations to complex irregular movements shown by nomadic species. These movements can lead to substantial temporary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f geographic ranges, potentially to levels which may pose an extinction risk. By linking occurrence data with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t the time of observations of nomadic species, we modeled the dynamic distributions of 43 arid‐zone nomadic bird species across the Australian continent for each month over 11 years and calculated minimum range size and extent of fluctuation in geographic range size from these models. There was enormous variability in predicted spatial distribution over time; 10 species varied in estimated geographic range size by more than an order of magnitude, and 2 species varied by >2 orders of magnitude. During times of poo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everal species not currently classified as globally threatened contracted their ranges to very small areas, despite their normally large geographic range size. This finding raises questions about the adequacy of conventional assessments of extinction risk based on static geographic range size (e.g., IUCN Red Listing). Climate change is predicted to affect the pattern of resource fluctuations across much of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where nomadism is the dominant form of animal movement, so it is critical we begin to understand the consequences of this for accurate threat assessment of nomadic species. Our approach provides a tool for discovering spatial dynamics in highly mobile species and can be used to unlock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improved extinction risk assessment and conservation planning.  相似文献   
607.
The contamination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As, Cd, Cr, Cu, Pb, Tl, and Zn in paddy soil irrigated with untreated leachate from the tailings retention pond were investigated. As, Cr, Cu, and Zn were slightly contaminated in the surface soil and hence their vertical distribution was not obvious. However, Cd and Pb were highly contaminated in the surface soil, while their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with depth, being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H and positively with total organic matter. Tl was considerably contaminated in the surface soil and a V-shaped vertical distribution was observed where the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o a maximum at about 30 cm depth and decreased thereafter.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the regular irrigation with untreated leachate from the tailings retention ponds could cause considerable contamination of Cd, Pb, and Tl, and thus tailings should be stringently treated before disposal to minimize their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impacts on the surroundings.  相似文献   
608.
以我国114个城市冬季(2013年12月-2014年2月)公布的PM25数据为基础,结合其他相关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克里格插值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研究我国冬季PM2.5浓度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研究期间PM2.5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值集聚、低值集聚和高值邻域的低值集聚的变化特征,全局自相关系数Moran's I为0.27.PM2.5浓度分布由北到南、从内陆到沿海具有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高浓度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陕西关中平原等地区,这些区域的冬季PM2.5平均质量浓度都达到150 μg·m-3以上,最高达250 μg·m-3.多因子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为活动对我国高浓度PM25(>150μg·m-3)分布影响显著,对低浓度PM2.5(≤75μg·m-3)分布影响不显著.市辖区人口密度和第二产业GDP是显著影响我国高浓度PM2.5分布的主要人为影响因子.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全市年末总人口和市辖区道路面积等是影响我国城市间PM2.5浓度分布差异的主要人为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09.
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秋季迁徙期和越冬期水鸟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共包括8条样线40个观测点.结果表明:(1)秋季迁徙期共记录水鸟6目14科54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5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8种;越冬期共记录水鸟5目7科31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4种.(2)2个时期雁形目水鸟种类和数量均占优势,豆雁(Anser fabalis)、斑嘴鸭(Anas poecilorhycha)、赤膀鸭(Anas strepera)和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为优势物种,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和大大鹅(Cygnus cygnus)等珍稀水鸟也有一定的种群数量.(3)秋季迁徙期水鸟种数、数量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多于或高于越冬期.(4)5种典型生境之间水鸟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天然水域是水鸟群落的主要分布区.(5)自然生境内的水鸟种数、数量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一般多于或高于人工生境.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自然生境之间水鸟群落结构相似程度高于人工生境.  相似文献   
610.
为了研究覆岩破坏后形成“两带”的渗透率分布规律,根据理论推导应力-应变曲线以及采空区材料力学参数公式,建立“两带”渗透率分布模型,采用COMSOL软件分别对垮落带的渗透率分布和断裂带渗透率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垮落带渗透率呈“椭圆”分布,渗透率最大可达到1.07×10-6 m2,最小可达到1.5×10-8 m2;随着高度的增加,采空区两侧的渗透率变化幅度增加,中部的渗透率变化值较小。断裂带渗透率呈“铲状”分布,靠近工作面区域渗透率最大,断裂带的渗透率在上下隅角处最大可达到1.8×10-10 m2,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的增加渗透率减小。研究结果可为西部典型浅埋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提供现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