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09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52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611篇
基础理论   162篇
污染及防治   132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21.
磷污染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磷资源紧缺是我们即将面对的事实,同时解决这两方面问题的办法就是必须从含磷废水中回收磷。文章叙述从废水中回收磷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并介绍常见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22.
以成年产卵来航母鸡为试验动物,研究了三甲基苯基磷酸酯诱导的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发现,母鸡口服TOCP后经过大约8-10d的潜伏期开始出现中毒症状,其表现为以步态失调为主要特征的运动障碍呈进行性加重,至21d开始便发展为瘫痪。  相似文献   
23.
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总磷的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系统介绍了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总磷的测定方法,选用K2S2O8为氧化剂将有关形式的P转化成PO^3-4,连同样品中原有的PO^3-4-起用以抗坏到为还原剂的磷钼蓝法测定。方法的精密度6%,回收率为91%-107%。  相似文献   
24.
MAP法处理氨氮废水最佳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MAP法是一种比较新颖有效的处理氨氮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化学沉淀的方式使废水中的氨氢浓度降到很低。而且沉淀反应不受温度、水中毒素的限制。由单项试验以及正交实验的方法对MAP法处理氨氮废水的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pH=8.5,反应时间为3h,Mg:N:P=1:3:1.0:1.1时为较佳反应条件;氨氮的去除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着Mg:N比值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5.
湖泊、水库水的强化混凝除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强化混凝对湖泊、水库水中藻类的去除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投加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可显著提高水中藻类的去除率。将经与预氯化、预投加高锰酸钾除藻工艺进行比较,表明高锰 酸钾复合药剂强化混凝除藻效率明显优于传统预氯化、预投加高锰酸钾除藻工艺。  相似文献   
26.
采用溶剂萃取法处理含硫酸及硫酸盐的工业废水,主产优质农用硫酸钾,副产氯化铵和氮钾复合肥,整个工艺过程基本无三废排放,实现了对该废水的综合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27.
郑雯婧  林建伟  詹艳慧  王虹 《环境科学》2015,36(6):2185-2194
采用锆(Zr)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对活性炭进行联合改性,考察了所制备的Zr-CTAC改性活性炭对水中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附去除作用,并探讨了相关的吸附去除机制.结果表明,Zr-CTAC改性活性炭对水中硝酸盐和磷酸盐均具备较好的吸附去除能力.Zr-CTAC改性活性炭对硝酸盐和磷酸盐吸附动力学过程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D-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Zr-CTAC改性活性炭对水中硝酸盐的等温吸附过程,Langmuir和D-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Zr-CTAC改性活性炭对水中磷酸盐等温吸附过程,通过Langmuir模型计算得到吸附剂对硝酸盐和磷酸盐的最大单位吸附量分别为7.58 mg·g-1和10.9 mg·g-1.高的p H会抑制Zr-CTAC改性活性炭对水中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附.水中共存的Cl-、HCO-3和SO2-4等阴离子均会抑制Zr-CTAC改性活性炭对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附,且对吸附硝酸盐的抑制作用较强而对吸附磷酸盐的抑制作用较弱.水中共存的磷酸盐对Zr-CTAC改性活性炭吸附硝酸盐的抑制作用较强,而水中共存的硝酸盐对Zr-CTAC改性活性炭吸附磷酸盐的抑制作用较弱.1 mol·L-1Na Cl溶液可以使90%左右被吸附到Zr-CTAC改性活性炭表面上的硝酸盐解吸下来.1 mol·L-1的Na OH溶液可以使78%左右被吸附到Zr-CTAC改性活性炭表面上的磷酸盐解吸下来.Zr-CTAC改性活性炭对硝酸盐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阴离子交换作用和静电吸引作用,对磷酸盐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配位体交换作用、阴离子交换作用和静电吸引作用.上述结果说明Zr-CTAC改性活性炭适合作为一种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硝酸盐和磷酸盐.  相似文献   
28.
通过接种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采用连续流反应器启动亚硝化系统并改变进水磷酸盐的浓度,研究了不同磷酸盐浓度对亚硝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4 d的运行,亚硝化系统启动成功,氨氮转化率达到92.2%,亚硝酸盐累积率为73.66%,亚硝酸盐产生速率达到14.42 g·(m~3·d)~(-1).磷酸盐浓度在10~30 mg·L~(-1)时对亚硝化系统的影响并不大;随着磷酸盐浓度持续提高,氨氮转化率在不断降低.当磷酸盐的浓度为80 mg·L~(-1)时,系统的氨氮转化率为13.6%,亚硝酸盐累积率仅18.19%,亚硝酸盐产生速率仅0.54 g·(m~3·d)~(-1),亚硝化反应受到严重抑制.将进水磷酸盐浓度降低到0,经过14 d运行,亚硝化系统获得恢复,且氨氮转化率可以达到80%以上,亚硝酸盐累积率达到86.96%,亚硝酸盐产生速率为15.63g·(m~3·d)~(-1).  相似文献   
29.
模拟高藻期碱性水源水,采用高铁酸钾对水中以颤藻和二甲基三硫醚为代表的藻类及微量嗅味污染物进行同步控制研究.在高铁酸钾与聚合氯化铁(PFC)单独混凝对藻类的控制效果对比的基础上,展开了高铁酸钾与高锰酸钾预氧化-PFC联用方法对藻类及嗅味污染物的控制效果对比,探讨了pH、预氧化时间和浊度等条件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FC单独混凝除藻率最高为90.6%,以Fe计的等量投加条件下,高铁酸钾控藻效果较PFC混凝好,除藻率可达92.4%.高锰酸钾对PFC具有强化混凝效果,可明显提高除藻率(94.5%).高铁酸钾较高锰酸钾预氧化对二甲基三硫醚的去除效果理想,且氧化时间大大缩短,高铁酸钾氧化时间1 min可去除92.5%二甲基三硫醚,高于高锰酸钾预氧化10 min后达到的去除率(74.6%).  相似文献   
30.
氧化镁基生物质炭高效去除水体中磷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彬斌  林景东  万顺利  何锋 《环境科学》2017,38(7):2859-2867
利用花生壳为前驱体,在高温限氧条件下,将氧化镁(MgO)负载于生物质炭(BC)表面制备出氧化镁基生物质炭(MgOBC)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MgO-BC对水体中P的吸附特性,并探讨了溶液pH值、接触时间、竞争离子等因素对P的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的最佳吸附初始pH为7~9,过酸过碱的环境均不利于P的吸附;P的吸附过程可在540 min内达到平衡,且动力学曲线较好地符合伪一级和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系数可达97.3%和99.0%;当Cl~-、HCO_3~-、NO_3~-等共存离子的量浓度达到P的10倍时,MgO-BC对P仍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P的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拟合系数达99%,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138.07 mg·g~(-1),远高于其它未经改性或改性的生物质炭和几种典型P吸附剂的吸附容量.此外,吸附P后的复合材料可作为肥料施入土壤,可有效实现P的再利用.综上所述,该MgO-BC复合材料在净化实际P污染水体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