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89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94篇
环保管理   65篇
综合类   497篇
基础理论   139篇
污染及防治   109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弥补传统基层应急管理模式的短板,解决信息壁垒、协调困难、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从复合性视角出发,阐述复合治理理论内涵,探讨复合治理与应急管理在主体、思维、过程、空间、目标上的契合性,并进一步分析基层应急管理的现实背景和困境,进而构建基于复合治理理论的基层应急管理模式,阐明模式基本结构和工作流程,最终提出理念树立、平台搭建、机制保障、队伍建设、制度安排、文化营造、技术支撑方面的优化路径。结果表明:复合治理理论的应用可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相似文献   
62.
脱硫灰与钾矿石复合生产钾钙硅镁硫肥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林 《环境工程学报》2010,4(10):2339-2342
对脱硫灰与钾矿石复合生产钾钙硅镁硫肥的研究意义、反应原理、生产流程、环境安全性能以及施肥方法等进行了介绍和评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脱硫灰与钾矿石复合生产钾钙硅镁硫肥在理论上可行;生产出的产品中硫酸钾的含量达10.34%~12.0%,枸溶氧化钙19.06%~32.28%,枸溶二氧化硅10.98%~14.46%,枸溶氧化镁1.46%~1.82%。产品的pH值从原脱硫灰的10.65下降到9.60。重金属含量低于农用粉煤灰国家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SO2等有害气体污染。肥料的生产成本低于350元/t,该肥料不但可以增加土壤中钾、钙、硅、镁和硫等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而且可以提高或改善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达到变废为宝,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63.
在"两型社会"背景下,如何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快速发展及圈内的协调发展是促进武汉城市圈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中国中部区域板块新经济增长极的必然选择。采用统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评价,利用数学模型对武汉城市圈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加强区域经济间的联系,实现产业一体化与经济一体化,建立统一的监督机构,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4.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2009年),无机盐产品高氯酸钾属于高环境风险的产品,其生产存在较大风险。高氯酸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主要来源于强酸、强碱、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原辅材料、产品,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产生的燃爆、泄漏、贮运风险以及工艺废气治理措施失效等环节。识别项目产生的环境风险主要包括爆炸风险、泄漏风险、危险化学品贮运风险及氯气直排风险,并从生产管理、生产工艺及贮运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5.
实验发现,铁氧化物或铁的羟基氧化物对As(V)有较好的吸附性能,而锆氧化物或锆水合氧化物则对As(Ⅲ)有优异的吸附选择性,但其使用的pH通常要在〉9的条件下。通过简单的共沉淀法制备了Zr-Fe双组分复合吸附剂,在制备过程中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如:沉淀剂浓度、金属离子总浓度、金属离子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吸附剂价格等因素,最终合成出了对As(V)和As(Ⅲ)都具有良好吸附能力的吸附剂。这种吸附剂在中性条件下对As(V)和As(Ⅲ)的最大吸附量为62mg/g和118mg/g。  相似文献   
66.
在研究氢氧化镁混凝特性的基础上,复配氯化镁和硫酸铝作为混凝剂,以高岭土配水水样为研究对象,运用iPDA在线监测技术对混凝过程絮体形成进行监测,探讨了单独使用氯化镁和硫酸铝以及二者复配使用的混凝效果和絮体特性,确定复配使用的各种条件。结果表明,对于浊度20 NTU,pH 11.5的高岭土配水水样,氯化镁、硫酸铝最佳投加量分别为7.2 mg/L(Mg2+计)和3 mg/L(Al3+计);硫酸铝跟氯化镁复配使用时,先投加硫酸铝,间隔30 s后投加氯化镁,混凝效果较好;在镁离子最佳投加量7.2 mg/L时,铝和镁最佳质量比在1∶3~1∶2之间;镁铝复配时其FI值明显大于单独作用时,即絮体尺寸大小:二者复配硫酸铝氯化镁,而且复配条件下Zeta电位值在零电势左右浮动,浮动范围小,更利于聚集沉淀;镁铝复配时发生了协同效应,弥补了单独使用氯化镁混凝过程的不足。  相似文献   
67.
王倩  田森林  宁平 《环境工程学报》2014,8(5):1739-1743
研究了KBrO3对二茂铁(Fc)非均相Fenton效能的影响,深入考察了KBrO3对体系中Fc溶解、H2O2分解和羟基自由基(·OH)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KBrO3的加入对不同反应阶段Fc/Fenton体系的效能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初始阶段主要是由于KBrO3对·OH产生的促进作用所致,后期主要是由于KBrO3促进了体系中Fc的溶解,使得体系中溶解态的Fc催化的均相Fenton反应的比例增加,体系中H2O2的分解加快,·OH的表观生成率增加,进而促进了反应的进行。无KBrO3添加,pH=4,MB初始浓度为10 mg/L,Fc的量为1.6×10-3mol/L,[H2O2]/[MB]=3.14时,45 min时,MB的剩余率为9.1%,105 min时为0。当KBrO3的用量为3×10-4mol/L时,反应45 min后MB的去除率即可达到100%。随着KBrO3浓度的增加,其对Fc/Fenton效能的促进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68.
为了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生化出水,使其达到工业回用要求,利用微波活化过硫酸钾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SO-4,降解印染废水生化出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考察了硫酸亚铁的投加量,过硫酸钾的浓度及pH的影响,并通过对比实验讨论了微波活化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过硫酸钾微波组合能够有效地去除生化出水中的TOC和色度。对于某印染废水生化出水,处理效果在pH=10时最好,当过硫酸钾浓度为14 g/L时,TOC去除率达57.60%,脱色率为98.28%。研究结果表明,过硫酸钾微波组合对于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效果良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9.
石化行业的VOCs排放控制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森  童莉  周学双  韩建华 《化工环保》2014,34(4):356-360
概述了我国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情况。介绍了国内外VOCs的管理现状。分析了国内石化行业VOCs排放控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污染物排放过程的类别。提出了明确定义、制定相关标准、完善分类管理体系、研究最佳的可行性控制技术等加强VOCs排放控制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0.
Hara J 《Chemosphere》2011,82(9):1308-1313
The degradation of dieldrin by ferric sulphide (FeS2)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when shielded against sunlight. An oxidative dechlorination process was observed under aerobic and anaerobic conditions; oxygen volume changed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dieldrin and the generation rate of reaction products. The dechlorination rate under microaerophilic conditions was fastest among the anaerobic to air oxygen concentrations. For this experiment, over 99% of the dieldrin was degraded, and 90% of the released chloride was detected after 30 d under 10 μmol oxygen. The major reaction products were different depending on the dose of oxygen. In the case of aerobic conditions, 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 such as formic acid, lactic acid, and oxalic acid, were generated as major reaction products. However,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C16H22O4 (dibutyl phthalate) and C6H13ClO (3-chloro-4-methyl-2-pentanol) were detected as reaction intermediates, and small amounts of succinic acid, malonic acid, and formic acid were also generated. These reactions proceed by FeS2 interface reactions with H2O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 or O2 under aerobic cond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