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89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94篇
环保管理   65篇
综合类   497篇
基础理论   139篇
污染及防治   109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利用高效复合菌净化城市微污染水的静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华  田娜 《四川环境》2006,25(3):10-13
EM经三种培养基富集培养后,用其培养液对微污染水进行净化处理。结果表明:三种培养液在曝气或静置的运行条件下,对微污染水中的COD和氨氮有稳定良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率分别为50%和85%;对磷酸盐的去除随运行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曝气条件下比静置条件要好,其去除率也都在60%以上。试验证明:EM培养液对微污染水有良好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992.
安全型化学清洗剂是复合型固体清洗剂,实现了固体化、低酸性,使用时溶垢率较高,腐蚀率较低,大大提高了安全性,是一种实用的新型清洗剂.  相似文献   
993.
分别采用微波、微波耦合高铁酸钾对印染污泥进行脱水预处理.结果表明,适宜的微波辐射可改善污泥脱水性能.2320、3240、4000 W·L-1对应的最适时间分别是140 s、100 s和80 s.在3240 W·L-1的微波下辐射100 s后,污泥的沉降速率(SV30)、污泥比阻(SRF)和粘度较原污泥分别减少4.00%、18.89%、35.05%.同时,高铁酸钾的加入能更好地提高污泥脱水性能,其最佳投加量为0.1767 g·g-1(以SS计,下同),对应的污泥SV30、毛细吸水时间(CST)、粘度相比原污泥分别降低了13.50%、51.18%、40.79%.泥饼含固率相比原污泥则增加14.58%.微波耦合高铁酸钾能有效破坏污泥絮体结构.随着高铁酸钾投量增加,上清液的蛋白质含量持续增加,多糖含量则先增加后减少.  相似文献   
994.
胡军 《地球与环境》2014,42(5):683-687
对吸附管离线采样法及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法两种固定源大气汞排放监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有更严谨周密的采样过程及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过程,吸附管离线采样法监测精度高于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法。吸附管离线采样法在含汞废气低浓度情况下其相对标准偏差为7.88%,而高浓度条件下监测精度明显下降。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法在采样方法上存在一些缺陷,未来该国标方法应重点在采样环节进行修订完善,并亟待建立适合于高浓度固定源含汞废气监测的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法。  相似文献   
995.
钟莉  曾平  焦剑  张婷  鲁欣  冷艳杰 《环境工程》2017,35(5):131-135
在密云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内选择3个典型水库,分析水体营养物质浓度对叶绿素a(Chl-a)含量的影响,并利用水体营养物质浓度计算叶绿素a含量。结果表明:总磷浓度(C_(TP))与叶绿素a浓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高锰酸钾盐指数(C_(COD))和总氮浓度均与Chl-a之间呈正相关,但相关程度有所降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C_(TP)计算Chl-a的单变量方程和利用C_(TP)和C_(COD)计算Chl-a的双变量方程,其中双变量方程计算效果略优。对于水深较浅的草型水库,可利用C_(TP)和C_(COD)计算Chl-a。  相似文献   
996.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钾盐浸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物理化学表征手段和多因素水浸试验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性质和飞灰中钾盐浸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飞灰的主要成分为CaO、KCl和NaCl,平均粒径为12.599μm,水洗后的飞灰颗粒粒径会变大,而比表面积变小.粒径范围0.037~0.075 mm飞灰中的金属元素含量对飞灰金属总量贡献率全部在60%左右.浸出过程中,在pH=12的条件下,搅拌强度为400 r·min~(-1),浸出温度为90℃,采用液固质量比为5∶1能使氯化钾的浸出率达到90%以上.浸出液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氯化钾表明飞灰中的钾盐可以通过水洗、过滤、纯化、分布结晶的方式收,氯化钾晶体纯度可达到90%.  相似文献   
997.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3个梯度模拟酸雨(p H=5.6、4.5、3.5)和不同剂量Cd2+(0、30、60、90、120、150、180 mg·kg~(-1))单一及复合处理,对苦楝(Melia azedarach L.)幼苗生长、质膜透性和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 H=4.5和30 mg·kg~(-1)Cd2+复合处理对苦楝生物量的积累和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p H=4.5和低剂量Cd2+(≤60 mg·kg~(-1))单一及复合处理下,株高和干重变化不显著(p0.05),叶色、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也无明显变化;而强酸雨(p H=3.5)和高剂量Cd2+(≥90 mg·kg~(-1))处理下,叶片发黄卷曲,叶绿素含量下降,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增大,且酸雨和Cd2+复合处理较单一酸雨和单一Cd2+处理毒害作用更明显,表现为复合叠加效应;随酸雨强度和Cd2+剂量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先升后降,二者峰值均出现在p H=4.5和60 mg·kg~(-1)Cd2+处理,且Cd2+剂量≤120 mg·kg~(-1)时,各酸雨梯度下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CK.综上认为,在Cd2+剂量≤60 mg·kg~(-1)、酸雨p H≥4.5的区域,苦楝可以正常生长且保持较大生物量,可将其作为Cd污染典型酸雨区的绿化和修复树种.  相似文献   
998.
马青华 《装备环境工程》2017,14(10):105-109
对复合电位电偶腐蚀控制技术的原理及技术特点进行介绍,阐述了该项发明的用途,并通过消除和减缓电偶腐蚀的两个应用实例,说明了其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该技术是一项针对异种金属之间电偶腐蚀的防腐蚀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电偶阴极上连接复合阳极使其极化形成复合电位,降低电偶阴极的电位,从而减小或消除其与电偶阳极的电位差,来实现对电偶腐蚀的控制,解决了其他防腐蚀技术难以解决的因耐蚀金属材料应用引起的电偶腐蚀问题。该技术有别于阴极保护思路,针对电位差这一电偶腐蚀源进行腐蚀控制,丰富了电化学保护方法内容。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为异种金属之间电偶腐蚀控制提供了解决措施,也为材料电化学匹配提供了一种等电位平衡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99.
吴国栋  于德爽  李津  周同  王骁静 《环境科学》2017,38(7):2917-2924
针对含盐废水生物脱氮效能较低的问题,采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研究了K~+浓度变化对厌氧氨氧化污泥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K~+可有效的提升反应器脱氮效能,K~+对厌氧氨氧化污泥脱氮效能的影响主要分为4个阶段:适应阶段,K~+浓度为(0~2 mmol·L~(-1)),K~+的突然添加破坏了原有反应平衡,但最终厌氧氨氧化菌适应了K~+的存在,由于K~+还未对厌氧氨氧化菌产生明显效果,NH_4~+-N和NO_2~--N去除率略有上升;活性提升阶段(2~8 mmol·L~(-1)),K~+对厌氧氨氧化生物系统有促进作用,随着K~+浓度的提升,NH_4~+-N和NO_2~--N去除率显著提升;活性稳定阶段(8~20 mmol·L~(-1)),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效能处于稳定状态,NH_4~+-N和NO_2~--N去除率虽有下降,但还是高于未添加K~+时;抑制阶段(大于20 mmol·L~(-1)),此时厌氧氨氧化菌活性降低,K~+对厌氧氨氧化产生较大抑制,脱氮效能已低于0 mmol·L~(-1).在整个周期内K~+浓度8 mmol·L~(-1)时达到最佳去除效果,NH_4~+-N与NO_2~--N的平均去除率为89.24%和84.87%,NRR为1.113 kg·(m~3·d)~(-1).  相似文献   
1000.
水热处理时间对污泥中氮磷钾及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了水热法预处理城市污泥时反应时间对污泥脱水性能和污泥中N、P、K元素及重金属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0℃的温度下,随着水热反应时间(30~120 min)的增加,污泥脱水性能明显提高,污泥中的N元素向水热液中转移量逐渐增加,P元素几乎全部残留在固相中.虽然K元素较P易转移到液相中,但多数K元素(57%~62%)还是残留在污泥固相中.重金属的迁移和元素本身的性质有关,其随着水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出不一致的迁移规律:相对于原污泥,Cu、Zn、Cr和Pb的含量在脱水污泥中增加程度明显,As增加缓慢,而对于Ni和Cd则先低于原污泥中重金属含量,而后随着水热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