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9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754篇
安全科学   191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726篇
综合类   1722篇
基础理论   538篇
环境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130篇
评价与监测   177篇
社会与环境   426篇
灾害及防治   15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20 a来中国占补耕地光温生产潜力时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占补耕地光温生产潜力的时空特征对指导耕地资源开发与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1980年代末-2010年的多期土地利用和多年平均光温生产潜力,以占用耕地与增补耕地单位面积光温生产潜力为依据,分析20 a来中国占补耕地光温生产潜力时空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光温生产潜力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80年代末-2010年,全国耕地存在明显的占优补劣情况;②从各分区看,东北平原主产区、北方干旱半干旱主产区、青藏高原区、华南主产区、云贵高原区占用耕地单位面积光温生产潜力持续高于增补耕地,长江中下游主产区占用耕地单位面积光温生产潜力持续低于增补耕地,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黄土高原区、海南由占优补劣变为占劣补优,黄淮海平原区由占劣补优变为占优补劣;③占优补劣对全国光温生产潜力总量变化有显著影响;④东北平原主产区等我国耕地开垦的主要区域受占优补劣的影响较大,华南主产区等耕地损失区受占优补劣的影响相对较小,占劣补优对缩小耕地占用对光温生产潜力总量影响的作用并不大。  相似文献   
92.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的方法,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两个方面,建立了工业生态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了2008年上海市非中心城区各区县的工业生态效率。结果表明,松江区处于上海市工业生态效率的前沿面,9个区县中有2/3区县的工业生态效率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其中,崇明、嘉定和青浦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奉贤、闵行、浦东、金山、宝山则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最后,基于C2R模型对各区县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了优化调整,认为削减SO2的排放量和减少能源的消耗应是各区县提高工业生态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3.
临沂商品城剖面记录了末次冰消期至中全新世沂河中游的气候环境变化,其地球化学元素的古环境意义显著。分析表明末次冰消期至中全新世沂河中游的古气候环境经历了5个阶段:(1)16866~13630cal a B.P.气候回暖但仍以冷湿为主;(2)13630~10440cal a B.P.气候变冷变干,并记录到了YD气候事件;(3)10440~8670cal a B.P.暖湿气候显著;(4)8670~6420cal a B.P.冷暖波动仍以暖湿为主;(5)6420~4698cal a B.P.稳定的暖干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94.
本工作研究了全新世中国东北地区哈尼泥炭地的碳积累速率与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综合多指标腐殖化度、有机碳含量、干容重和纤维素碳氧同位素重建了哈尼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历史,并且基于定年、有机碳含量和干容重得到碳积累速率数据。哈尼泥炭时间加权平均碳积累速率28.3gC/(m2·a)。B/A暖期后期温暖湿润气候有利于碳积累,出现碳积累高峰。相对寒冷的新仙女木期碳积累速率有所降低。温暖湿润早中全新世虽有高泥炭分解,但高初级生产力还是占据主导作用,出现高碳积累速率。期间有两次火山碎屑层扰动了泥炭发育,导致碳积累速率下降。高碳积累速率一直持续到4ka BP左右大暖期结束。4.0~1.6ka BP太平洋季风减弱,泥炭表面偏干,加之降温导致低初级生产力,最终导致此阶段碳积累速率显著降低。之后季风不断增强,碳积累速率也随之增加。八次IRD降温,小冰期和新仙女木降温在哈尼都是冷湿气候组合。冷湿气候虽使有机物分解降低,但更大程度的抑制了初级生产力发展,导致低碳积累速率。  相似文献   
95.
青藏高原东北部更尕海沉积软体动物壳体同位素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建立更尕海湖泊沉积岩芯软体动物化石属种组合,对比分析了软体动物壳体碳氧同位素的种内、种间变化。结果显示,壳体氧同位素种内变化较小,通常小于0.3‰;相同属不同种的壳体氧同位素种间差异约为0.3‰,但较相同属种的波动幅度大:不同属种的壳体氧同位素的种间差异最大,且波动幅度更大一些。壳体碳同位素的种内和种间差异均较氧同位素大,尤其是碳同位素的种间差异更为显著,可能与软体动物的"生命效应"有关。合理评价软体动物壳体同位素种内和种间变化对于理解软体动物壳体同位素所记录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硝化及氨氧化细菌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莉琳  毛任钊  刘俊杰  刘小京 《环境科学》2011,32(11):3455-3460
以西藏高原相邻的原始森林、天然草原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室内培养法和nested PCR-DGGE技术,对比研究了这3个生态系统的土壤硝化势、硝态氮浓度以及土壤氨氧化细菌(AOB)菌群区系.结果表明,农田土壤的硝化势和硝态氮(NO 3--N)浓度显著高于相邻的草原和森林土壤,硝化势分别是森林和草原土壤的9倍和11倍,NO 3--N是农田土壤无机氮(Nmin)的主要成分,占无机氮的70%~90%.铵态氮(NH 4+-N)则是森林和草原土壤中主要的无机氮形态.原始森林和天然草原间的硝化势和硝态氮浓度没有显著差异.原始森林的土壤AOB菌群数量、多样性及均匀度最低.天然草原生态系统转换为农田后,土壤AOB菌群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降低,但是农田土壤的AOB菌群结构仍与其前身草原生态系统有较高的相似性.原始森林的AOB菌群数量、多样性及均匀度最低直接导致了其硝化势最低;农田土壤的硝化势和硝态氮浓度最高意味着农田生态系统中优势AOB的活性最高.以上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土壤氮素内循环及其关键微生物AOB的多样性与活性均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土壤环境质量以及生态系统的持续与稳定.  相似文献   
97.
中国主要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简要综述了中国主要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Cd、As、Zn、Pb、Cu、Hg、Cr)的分布特征,系统讨论了区域城市化进程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了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中国主要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危害指数。结果显示,中国主要水系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复合污染状况评价结果是:Cd>Hg>Pb>As>Zn>Cr>Cu。其中,Cd元素的Eir值介于41.25~1755.00之间,属于轻微到极强生态危害,其中大部分样点属于强至极强生态危害。Hg元素的Eir值介于115.29~470.83之间,属于强到极强生态危害,其中大部分样点属于很强至极强生态危害。地区对比而言,综合污染状况以海河和珠江较为显著,长江污染最轻。就其来源来讲,海河流域和珠江流域污染来源主要为工业污染,长江和黄河主要是流域岩石风化和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98.
气候资源是影响动物行为、发育、存活、繁殖与分布等的重要因子。为了探明广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的气候环境特征,对其栖息地附近县(乡)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广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年均日照时数为1 521.8小时,月变幅为25.44%;年均气温为19.1℃,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1.0℃,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0℃;年均降雨量为1 606.3 mm,月变幅为86.05%;年均蒸发量为1 507.1 mm,月变幅为28.06%;年均相对湿度为80%,月变幅为2.60%;年均风速为1.5 m/s,月变幅为15.4%。  相似文献   
99.
Vegetatio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is a sensitive indicator to characterize the response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to the climate change. Projections of the NPP changes of the Loess Plateau under future climate scenarios have great significances in revealing the interactions among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climatic systems, as well as instructing future vegetation construction of this region. Here, we carried out a case study on the Yangou watershed in the Loess Plateau. Using the vegetation-producing process model (VPP) established for such small watersheds, we simulated the NPP of the Yangou watershed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of climate chang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P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the precipitation increasing and evidently decreased with the temperature increasing where the climate change occurred in the whole year or in the summer half year. However, where the climate change occurred in the winter half year, the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NPP, and the increased 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NPP. There were clear differences among the response sensitivitie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with trees and shrub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the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than crops and grasses. Currently, the most favourabl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 to the NPP in the Yangou watershed was T0P15 under which the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by 15% and the temperature did not changed, in the whole year; in the meantime, the most unfavourabl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was T2P-15 under which the precipitation declined by 15% and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by 2℃, in the whole year.  相似文献   
100.
县域工业污染防治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应注重排放COD、烟尘等主要污染物浓度高且量较大的重点行业和企业,根据这些企业的运行规律和当地的气候特点,深入开展污染防治。以松嫩平原北部,有代表性的工业城市所辖县为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