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3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704篇
安全科学   291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356篇
综合类   1564篇
基础理论   299篇
污染及防治   170篇
评价与监测   121篇
社会与环境   202篇
灾害及防治   10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陡坡地灌桑垄槽栽培研究结果,免除土壤侵蚀的危害,其50cm、100cm土壤中,比对照区持水量高10.20%~33.67%、8.27%~65.37%,含全氮率为对照的90%,含全磷率高2.9%、26.2%,含全钾率高3.18%、8.01%,而水解氮均为对照的61.5%,速效磷高较对照39.02%、97.72%,速效钾为对照的91.48%、92.54%。公顷产桑叶量和蚕茧量均较对照高5~10倍,经济效益较对照高11.88倍。  相似文献   
62.
黄土高原砖窑沟试验区土壤资源与改良利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田间试验、定位观测和野外调查为依据,系统地研究了位于晋西北黄土丘陵区的砖窑沟试验区土壤资源特点及采用改良利用措施后的效果。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类型多,肥力低。低产原因主要是:土质过砂,有机质含量低,气候多灾,侵蚀严重,经济贫困。通过修建水平梯田,实施快速培肥技术;实行以有机肥与氮肥为主的优化施肥方案;蓄水保水,合理用水,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环境条件。根据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提出了在该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改土培肥途径。  相似文献   
63.
江苏省丹阳市水稻土自然生产潜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助作物生长模型与模糊数学的方法对江苏省丹阳市的两种种植制度的土壤自然生产潜力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的小麦/玉米-晚稻种植制度的气候生产潜力比小麦-单季稻高3000kg/ha 左右。指出丹阳的小麦生产应以挖掘、提高土壤自然生产潜力为主,而单季稻的生产则应以提高品种的气候生产潜力为方向。  相似文献   
64.
介绍了国家“三废”综合利用方面的政策,结合油田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现状,提出如何进一步开展油田行业“三废”综合利用工作,并更好地利用国家资源利用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开拓油田行业“三废”综合利用渠道,推动“三废”综合利用,争取得到最大限度的减免税额。  相似文献   
65.
在以工期考虑为重点的V-3002B液化气球罐内外部检验过程中,引用现代管理中网络计划技术关键路线法,为加快芳烃厂压力容器检验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本文总结和介绍了网络计划技术在芳烃厂贮运车间V-300亚球罐内外部检验过程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6.
煤炭是我国目前的主要一次能源之一,燃煤中的重金属污染愈来愈受到重视,如何控制煤炭中砷向环境中扩散,减轻环境污染是近年来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开展对铁法煤业集团内部高砷煤和低砷煤的动力配煤燃烧试验,分析动力配煤燃烧过程中的砷迁移水平,研究铁法煤业集团内部动力配煤燃烧过程中的砷迁移规律和动力配煤降砷的可行性,并为开展最佳动力配煤操作数据提供理论依据,为高砷煤燃烧控制砷的排放寻找治理途径,提高煤炭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7.
德国在可再生能源(RES)领域的先锋作用体现于它在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能力的世界领先地位中,而且德国的生物燃料生产位居欧洲第一,安装的太阳能集热面积也很可观.这些成功不单是因为德国的自然资源基础优厚,而主要是创新的国家扶持政策的成果.来自欧洲和国际承诺的压力也对德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成功做出了贡献.分析了德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功的原因,包括国家推广手段和扶持项目的优惠设计元素、欧洲和国际上对其政策的影响、技术和公众态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另外进一步描述了其他欧洲国家可再生能源成功发展的驱动力,并探讨了德国可再生能源成功的驱动因素对于中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8.
东沙是江苏岸外沙洲中面积最大、高程最高的一个沙滩,但尚未开发利用。本文据实地调查、海图卫片、文献资料,分析了东沙的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能源的开发潜力,并就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9.
吉林省的风能潜力(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我国电力突然短缺,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由于我国风电发展的紧迫性和风电发展的潜力,特别是国际上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发风电的情景,中国- 奥地利政府间双边合作计划将风电评估列入2001~2003 年度合作计划,论文是该计划的成果之一。以我国吉林省为研究对象,采用广泛使用的风机选址算法和空间分布诊断程序( WAsP和ZAWIMOD2),运用数字地形图和遥感资料获得的土地利用图,进而得到数字化的表面粗糙度,再对吉林省的风能潜力进行估算。完成了近1km2 分辨率的距地面60m高度的风速和风能密度计算,并制作了它们的分布图。这是我国第一次在较大区域上估算距地面60m 高度的风速和风能密度,其方法对我国风电资源的评估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结果显示最有效的风能资源在吉林省的中西部地区,而南部和东部的高风资源区位于山脊和山顶,对风能的开发有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70.
几百年的人地关系研究历史证明,许多思想家和地理学家往往都以粮食这一特殊物质入手,并以粮食为诊断因素来反映人与自然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80年代中期兴起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的研究,乃是这一传统研究思路的延续。因而,在我国深入开展这一项研究的过程中,有必要在吸收国外研究方法和经验的同时,注意总结历史的教训。①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的研究,其目的并不在于获取土地资源到底能养活多少人这一精确的人口数据,而在于揭示人口、粮食、土地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地域差异。②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是土地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人类对土地的反作用以及科学技术的影响是使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发生阶段性跃迁的主要因素,在进行长周期预测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③在引进国外方法和模式时,应根据不同的研究精度、不同的研究目的、不同的区域性质以及研究条件等加以科学订正。作者从人地关系研究出发,以滨海县和苏州市2个不同类型地区为实例,采用机助多要素图叠置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的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